朝鲜战争使美国改变对日政策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表面上是在执行联合国的决议,实际上完全是为了维护美国利益的需要。在此原则下,它的对日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时根据美国利益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解除日本军备的政策更是如此。 美军在对日占领初期,由于人地生疏,急需日本方面的配合,这就给日本军方留下了可乘之机。日本陆军、海军两省以及所有附属机构被解散时,日方以处理遗留的复员业务为由,把其中的总务、人事、调查等机关及其人员保留下来,此后陆军省改名为第一复员省,海军省改名第二复员省。大规模的复员工作基本结束后,又改设复员厅,下设第一、第二两个复员局。以后复员局规模逐步缩小,移交厚生省管辖,改名为撤退援护厅复员局,尽管名称不断变化,但这个军事机构始终未被撤销。在这个改头换面的机关中留下了一批陆海军的核心干部。这些人得到美军认可后,进行保存整理军队资料,展开各种调查,为编撰战史作基础准备等活动。他们实际上起到了为日本旧军队保留火种的重要作用。 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也收留了一些日本旧军人。其中情报班长威尔比少将因日本旧军人熟悉情况而乐意留用他们。为让这些人能够长期留在情报班,他以编写麦克阿瑟战史为由,在情报班内设置了历史科。曾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任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的服部卓四郎大佐等一批陆海军骨干参谋,一直在那里工作到1951年前后,进行着“不使旧日本军的火种断绝”的活动。更为紧密地与美军情报机关合作的,则是原陆军对苏情报机关的一批人。为了今后对苏作战的需要,美国占领军情报班将这些人视为奇货,把他们编入自己的部下,称为对美协作机关。这个机关不仅搞对苏情报,还收集国内共产党活动等方面的各种情报资料,以供占领军司令部参考。在该机关工作的原日军将校多达数十人,其活动一直延续到1956年(注:【日】有末精三:《终战秘史·有末机关长的手记》,转引《日本军事史》下卷,第17页。)。 此外,得到美国占领军批准而保留下来的日本军事机构中,还有一个属于原海军系统的扫海部队。二战末期,日美双方各自在日本海周围海域布放了水雷,战后航行在该水域的船只常发生触雷事故。为排除水雷,日本海军的扫海队未被解散,在海军省被裁撤后归第二复员局总务厅管辖,人数有一万左右。1948年5月1日,经驻日美军总司令部同意,设立了海上保安厅,主要任务是取缔走私和非法入境,预防和镇压海上骚乱与暴动,当然,扫海作业仍是其重要任务之一。该机关的主要成员是原日本海军的官兵,其性质与美国的海岸警备队相似,实际上是一支小规模的海军。为此,联合国远东委员会和对日理事会曾作出予以禁止的决议,但因美国的拒绝而未能实现。海上保安厅的主要舰艇是把原海军的驱逐特务艇改装成海岸巡逻艇,这是战后在日本得到法律承认的第一项军备。此外,原日本陆海军医院大部分改为国立医院,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改名为国土地理院,这些是仍保留原有机能,经改换名称后被保留下来的军事机关。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也有明显的改变。首先是欧洲形势的变化,使美苏之间的对立加剧。1947年3月, 杜鲁门对欧洲形势发表宣言,同年6月,马歇尔·布朗宣称冷战在激化。 这表明美国产生了改变对日政策的动机。此时,亚洲形势的发展也对美国不利。尤其是中国国内国共两党进行的大规模内战,国民党政权的前途令美国担忧,这就迫使它要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对远东的政策。最现实的考虑是,一旦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失败, 远东的合作伙伴只能由日本来担当。 1948年1月,美国陆军部长雷亚尔在旧金山发表的演说中, 修正了美国的对日政策,声称要让日本在经济上独立,以培养“在远东的反共防卫圈”。为使该政策具体化,美国陆军部副部长于同年3月率队访日, 向驻日美军转达了采取大幅度延缓日本赔偿等措施,使日本成为美国远东兵工厂的新政策(注:转引【日】藤原彰:《日本军事史》下卷,东京日本评论社1987年版,第21页。)。麦克阿瑟对此决定完全赞同,并要求政府尽早对日讲和,以使日本经济自立。同年12月,美国国务院、陆军部联合发出关于经济九原则的指令,提出了以谋求培育独占资本为中心的重建日本经济的政策。1949年3月, 由美国驻日公使托祺·莱因将该具体政策转告日本政府(注:转引【日】藤原彰:《日本军事史》下卷,东京日本评论社1987年版,第22页。)。 雷亚尔演说发表后,美国陆军部开始研究增强日本军事力量的计划。1948年10月,在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决定了“关于增强日本警察力的方针,”11月下旬向驻日美军发出指令,其主要内容是考虑在日本创设具有机动能力的警察预备军(注:【日】小关彰一:《冷战政策下日本再军备之性质》,转引《日本军事史》下卷,第22页。)。 此时,远东的形势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1949年上半年,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遭到惨败,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而此时朝鲜半岛的形势也日见紧张。二战以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将朝鲜分为南北两半,以图求得暂时安宁。但由于双方利害的冲突,这种人为的划分无法解决南北之间的矛盾。1950年6月25日, 小规模的冲突发展为一场南北战争。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北方军占压倒优势,韩国军全线崩溃。 开始时,美国方面认为韩国军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挡住北方的军队,因此仅要求联合国安理会表态,对朝鲜北方的军事行动表示谴责。但实际情况是,韩国军队不堪一击,首府汉城也很快丢失。为不放弃在朝鲜的利益,美国决定出兵干涉。按照麦克阿瑟预想,只要美军出动,很快可以获得胜利,但事实却完全相反。驻日本的美国远东军将步兵第24师史密斯先遣支队空运到朝鲜釜山,在7月5日刚同北朝鲜的坦克队接触,即被歼灭。之后,24师34团主力于7月8日首次与北朝鲜军接战,同样一触即溃,团长马企姆上校战死。海运到朝鲜的24师主力,在与北朝鲜军的激战中也几乎被全歼,师长特依姆少将被俘。 二战结束后,美国军队已大批复员,机动部队所剩无几。远东部队的主力是麦克阿瑟指挥的日本占领军共四个师。开始时,麦克阿瑟认为,只要出动二个师的美军,即可扭转朝鲜战场的局势,因而态度还很乐观。但在派出的第24师遭到惨败后,他立即认识到,北朝鲜军队的实力远远超出原先的估计,自己手中控制的军队无法抵御北军的强大攻势。另外,如把占领日本的四个师的兵力全部调出,日本的安全问题怎么办?于是,他一方面紧急向美国政府请求增兵,同时也考虑让日本充当朝鲜战争的合作伙伴。7月7日,他在向美国政府发出第二次增兵请求的同时,也给日本首相吉田茂递交了一封关于立即创设警察预备队的信件。对于麦克阿瑟这一突然的举动,当时即有西方人士评论说,因朝鲜形势朝着意料不到的方向发展,麦克阿瑟“违反关于波茨坦的国际合作原则,顶着远东委员会的训令,践踏日本国宪法的崇高精神,在几乎得不到本国援助的情况下,走上了重建日本军备的道路”(注:马库·凯因:《日本日记》,转引《日本军事史》下卷,第2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