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国干涉苏俄中亚的经过
一、英国在军事上以占领中亚为宗旨,采用入侵、收买、策反三位一体,颠覆中亚苏 维埃政权 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宣布退出一战,引起西方帝 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协约国的忌恨。1918年春,英法美的联军在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 尔斯克登陆。1918年4月,日本,稍后又有美英法在远东开始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拉 开了西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序幕。 1918年5月,英印当局奉英帝国之命派遣以邓斯特维尔和马尔森为统帅的英国远征军分 别占领高加索和北波斯,以此为突破口,大举进犯中亚。随后,英印当局又派海军准将 努里斯前往里海组建一支小型舰队,配合英军的行动。由马尔森率领的英军占据北波斯 后,即将所部英军11000人(含8500名步兵,2500名骑兵,36门大炮)部署在从阿富汗边 界到里海沿岸的俄波之间弧形边界沿线上。英军指挥部设在麦什特,驻有英军6000人。 其余英军分驻于库羌、默哈麦得巴德、图巴特哈伊达利、波支努尔德、巴支朗等地待命 。1918年10月,北波斯的马尔森所部英军和高加索的英军联合行动,入侵苏俄的高加索 和中亚等地。马尔森所部英军直插中亚,苏维埃军队寡不敌众,中亚大片领土沦为英军 的占领区。 为配合英国武装干涉中亚,英国还利用当时中亚的混乱局面,积极扶持反苏俄势力。 它们与苏俄国内外的反苏维埃叛乱分子相勾结,向苏维埃政权发动猛烈攻击。英国一方 面利用土库曼人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情绪,煽动叛乱,并派英军事顾问潜入土库曼人居 住区,收买当地的棉农和牧人中间的亡命之徒,组织反苏俄的地方武装,并将土库曼人 中颇有影响的反苏俄“勇士”吾勒孜·赛亦德抬出来,充任该地方武装的统帅;另一方 面向这支地方武装提供武器装备,派英军事顾问负责组织和训练他们,并由英军统帅马 尔森直接辖制,(注:[英]库勒斯:《在高加索的军事行动》[M],(1918~1919年),中 亚社会杂志,1926年,第2期。)协助英军进攻中亚苏维埃政权。 与此同时,英国通过阿富汗和北波斯的中介,源源不断地向中亚反苏维埃力量输送武 器,帮助它们对抗苏维埃政府。1919年11月,英国利用北波斯和外里海傀儡政权向布哈 拉运送了1200支步枪,12挺机枪及大批弹药。外里海政权覆灭后,英国又通过阿富汗北 部的秘密通道,将军火输往布哈拉。截至1920年8月,英国共武装了1500名装备精良的 布哈拉步兵和一支骑兵小队。1921年3月英国又通过阿富汗的阿曼努拉汗,邀请布哈拉 的废黜艾米尔前往阿富汗政治避难,并答应“继续给予布哈拉枪支、弹药和金钱的援助 ”,(注:[美]K.伯恩:《英国外交事务机密文件》[M],A集,卷6,美国大学出版社, 1985年,第170页。)支持他们反对苏维埃政府。英国并不以此为满足,还积极与希瓦临 时政府的朱纳德汗勾结。据报道,希瓦的朱纳德汗曾由外里海政府接受过英国赠送的30 00支枪及大批弹药。(注:[英]库茨鲁克:《在切姆摆前线》[J],《中亚社会杂志》, 1930年,第4期。)显而易见,英国的目的在于“使布哈拉和希瓦完全听命于英国,敌视 苏维埃政权”。(注:《英国外交事务机密文件》[M],A集,卷2,第248页。)此外,英 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巴斯马奇叛乱的情报,“供给巴斯马奇叛乱者武器弹药,向他们 派出自己的顾问和教官。”(注:[苏联]加姆布尔格:《伏龙芝传》[M],北京:中国对 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163页。)1922年,英国根据《英阿条约》中的有关英阿双 方军事协作的承诺,要求阿富汗派军队赴英阿边界待命,以声援巴斯马奇叛乱,并通过 阿富汗与巴斯马奇叛乱的领导人之一的伊万·帕沙保持秘密的通信往来(注:[美]格瑞 古安:《现代阿富汗》[M],《改革与现代化政治》(1880~1946年)。纽约:1984年,第 236页。),继续为巴斯马奇叛乱分子提供武器和避难所等。(注:[美]欧库特:《突厥 斯坦的巴斯马奇叛乱》[M],(1918~1924年),纽约:1983年,第339页。) 总之,英国在此期间玩弄各种手段,出兵波斯东北,利用阿富汗,干涉中亚。然而, 事与愿违,随着苏俄国内形势的好转,1919年底,中亚苏维埃政权的军队发动反攻,配 合苏俄红军击溃了高尔察克白军后,恢复了中亚同苏俄国内的直接联系,中亚的英军开 始动摇。1920年初,苏俄红军又肃清了外里海地区的英军和白军。1920年4月,中亚苏 维埃军队攻占希瓦。在塔什干苏维埃军队的配合下,1920年9月,苏俄统帅伏龙芝率红 军攻破布哈拉,布哈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英国见大势已去,只得另谋它途。1920年 7月,英国和苏俄开始在伦敦举行谈判,结果英军正式从中亚等地撤军,放弃对中亚反 苏俄势力的军事支持,英国武装干涉苏俄革命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二、英国在外交上,向中亚派遣官方使团,刺探中亚情报,培植亲英势力 英国为遏制苏俄革命的壮大,在联手进行武装干涉的同时,出于自身利益和配合西方 帝国主义干涉的双重目的,决定派使团赴中亚“考察”。1919年4月20日,由英人巴勒 、波拉茨尔、伊斯尔顿等人组成的英国官方使团从印度起程,前往中亚。7月24日,该 使团经新疆的喀什到达中亚。在巴勒使团离开印度前,英印当局指令巴勒使团在出使中 亚期间广泛收集沿途情报,并尽一切可能“渗入塔什干进行宣传和鼓动,把它作为一个 强有力的武器,在英国对中亚和高加索的战争中发挥效益”。(注:[美]昆茨:《撒马 尔罕的黎明》[M],纽约:1929年,第105页。)显然,英国派使团出访中亚具有双重使 命,一是为英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收集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报,为它们 武装干涉苏俄提供参数;二是企图借此机会,组织和发动中亚的反苏维埃武装叛乱,并 寻求为叛乱分子从波斯的麦什特,新疆的喀什,阿富汗等地提供金钱和武器援助的可能 性。(注:[美]昆茨:《撒马尔罕的黎明》[M],纽约:1929年,第105页。) 英国巴勒使团进入中亚后,立即着手从事秘密的情报收集工作。他们对沿途的人文地 理、城镇村落、军队布防、铁路公路交通等都作了详尽记录。(注:《英国外交事务机 密文件》[M],A集,卷2,第245~269页。)巴勒使团在塔什干逗留期间,骗取了塔什干 苏维埃政府对他们的信任,以英国外交人员身份为掩护,在塔什干等地从事间谍活动, 获取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报。与此同时,他们还秘密与当地反苏维埃 势力接触。不久,一个以塔什干为中心,遍布中亚各地的反苏维埃联络网形成。它网络 了几乎所有的中亚反苏维埃势力,其中包括中亚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布哈拉的艾米 尔、巴斯马奇叛乱分子、孟什维克党人、社会革命党人及其他反苏维埃地下军事组织。 尽管巴勒使团活动的十分隐蔽,1919年10月中旬以后,塔什干苏维埃政府还是有所察 觉。在经一系列的跟踪调查后,塔什干苏维埃政府将这一联络网破获,并准备下令将巴 勒等人拘捕。巴勒等人见事不妙,在塔什干反苏维埃地下组织成员的帮助下,连夜潜逃 布哈拉,后经布哈拉返回印度复命。 英国巴勒使团的中亚之行,历时半载,足迹遍及中亚各地,为英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 家武装干涉中亚及时、准确地提供了第一手情报。英国借用外交名义,收集情报,勾结 反苏维埃势力,虽一度导致中亚的混乱,但随着苏俄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这种混乱很快 就消弭殆尽,英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苦心经营的外交孤立政策终究以失败而告终。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