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纪要
中国考古新发现学术论坛创始于2001年,其目的宗旨在于促进学术交流,加强考古成果的宣传,深化考古学研究,推动新世纪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的文物考古事业服务。在各级领导、全国文物考古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作为系列性的学术活动,中国考古学术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考古学田野发掘和研究所取得的最新重大成果,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自2005年起中国考古新发现学术论坛被纳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系列学术活动中,正式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于2005年1月11日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这次论坛邀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7位学者就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浙江平湖市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及墓汧、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陕西凤翔县长青西汉沂河码头仓储建筑遗址、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江西景德镇市明清瓷窑遗址和植物考古学及其新进展作学术讲演,并邀请了相关研究领域的6位知名学者对这些田野考古新发现进行评述并组织讨论。出席论坛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科研局局长黄浩涛,科研局史学秘书王正,国家文物局文保司考古处处长李培松,以及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文物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来自新华社、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新京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人民网、中国考古网站、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也出席了论坛并进行了采访报道。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先后在开幕式上讲话或致辞。 江蓝生在讲话中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论坛是近年来社科院加强科研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是近年来社科院举办的重要学术论坛之一。考古学是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本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极大地推进了历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20世纪末以来,考古发现、考古动向、考古研究成果不仅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考古研究所是社科院建所早、影响大、科研力量较为雄厚的研究所之一。自1950年建所以来,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展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主持发掘过西安半坡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安阳殷墟遗址、汉唐长安城与洛阳城遗址、明代定陵地宫等许多重大考古项目。同时还与许多国外著名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在国内外联合开展考古发掘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学者的风采。进入新世纪后,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社会对考古发现的日益关注的需要,从2001年起创办了“中国考古新发现报告会”,后于2003年调整为“中国考古新发现学术论坛”,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通过这一学术活动,交流了考古新发现的信息,展示了最新考古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赞扬。今年该论坛又调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力求进一步增强论坛的学术水平,扩大论坛在国内外的影响,为新世纪考古学的繁荣和发展服务,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最后她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年一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学术论坛。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讲话中指出,这一论坛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展示了最新的重要考古发现,通过这些重要发现,我们又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考古学所取得的新进展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他谈到中国考古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强调考古发现又是考古学发展的原始动力,不断涌现的考古新发现不但奠定了考古学的重要地位,而且在具体研究中,一个问题的提出、解答和新问题的产生,也都以考古发现为契机。在最近两年中,全国各地的考古新发现数以千计。其中不少重要发现不仅反映了目前考古学界的新动向,而且也使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北京的东胡林遗址、河北易县的北福地遗址的发掘,使我们对华北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中原地区,与文明起源相关的最重要的遗址是山西陶寺,这对于进一步探讨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等重大课题都非常重要。在其他地区,如江苏吴江同里遗址,浙江平湖庄桥坟发现的良渚文化的人工土台、祭祀坑等重要遗迹和良渚文化最大的墓地,以及辽西地区凌源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新发现红山文化的积石冢墓地和中心大墓,为研究这些地区的文明起源提供了新资料。中国最早的古代都城偃师二里头这两年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使我们对这座早期都城的形制、布局、功能,以及它对后世都城的影响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西安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历史时期的都城和古代园林建筑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近年来周边地区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都引人瞩目。比如内蒙古赤峰兴隆沟遗址和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的发掘,在西藏阿里所进行的考古调查,以及在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发现的辽代墓葬等。另外,在西安发现的北周史君墓和一座北周粟特人墓,为研究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古代手工业也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手工业作坊相关的遗存如在安阳殷墟和陕西扶风发现的铸铜作坊遗址,在山东微山发现的汉代陶窑,在江西景德镇发现的明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汝州张公巷和修武当阳峪等地发现的宋元时期的瓷窑遗址,在内蒙古集宁古城遗址发现元代窖藏瓷器等。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借助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科技考古工作开展的面比较广,进展比较快,获得的新发现也非常多。动物考古学方面,研究涉及到家畜的起源、祭祀动物的特征等方面。植物考古学方面,通过浮选工作的开展,对农业起源、史前经济形态、农作物种类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这些考古发现我们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关系。一项考古发现之所以重要,除了它所包含的学术信息外,还在于它也是一项围绕着学术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发掘,而后者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调查、勘探和发掘为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了学术保证,同时,科学的田野考古工作还可以抢救性地获取和保护那些面临危险的科学资料。因此,只有开展好田野考古工作,才可以有效地加强文物保护。每年的考古发现数量较多,因此在发掘中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一年4000~5000项发掘中,一般以配合基建的发掘为主,主动发掘为辅。但近年来全国主动发掘也不少,也有一些重大发现,但因时间和人力等因素,影响了发掘质量,失去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希望今后在配合大课题开展主动发掘的同时,一定要掌握量和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集中精力能在一些重大课题上有重要突破。近年来一些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在考古发掘中的不断应用,提高了田野考古的发掘水平,获得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多了。然而科学严谨的田野发掘是资料科学性保障的基础,希望在人力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发掘,把发掘工作做扎实和细致,提高发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论坛内容的科学性,才能为考古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