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大战期间的中立外交 这一时期,阿富汗获得独立,中立外交正式付诸实践,并形成了其基本特点。 1.阿马努拉时期(1919~1929年)1919年,哈比布拉遇刺,富于民族主义思想的王子 阿马努拉继位。由于英国拒不承认阿独立,第三次英阿战争爆发。同年8月,双方签订 《拉瓦尔品第和约》,英国在作为和约附件的照会中宣布放弃对阿外交的控制权,阿富 汗终于恢复了国家独立。阿马努拉开始推行全方位的中立外交,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平衡与英苏的关系。苏俄是第一个承认阿独立的国家。1921年,双方签署友好 条约,规定不与第三国缔结损害对方的军事或政治条约,苏俄允诺提供武器、资金和为 阿铺设通讯线路。但是,由于苏俄政权未稳,且阿富汗欲借中亚独立之机收回潘狄,双 边关系一度有波动,1925年还发生过边界冲突。1926年,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此后 关系迅速改善,苏方向阿提供了军援,并帮助铺设电话线。英国也于1921年正式承认阿 富汗独立,两国建交,但此后双方关系一直较为冷淡。第二,发展与在中亚没有殖民传 统的德、意、法、日、美等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第三国主义”(除英苏 以外的国家)外交的发端,目的是减少对英苏的依赖。第三,重视与穆斯林国家的关系 ,包括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也门等国。 2.纳第尔和哈希姆时期(1929~1946年)1929年,阿马努拉被推翻,纳第尔建立了穆 沙希班王朝。1933年,纳第尔遇刺,其子查希尔继位,王叔哈希姆主政。纳第尔与哈希 姆的对外政策是一致的,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在英苏之间执行更为平衡的政策。由于苏联同情阿马努拉而猜疑新王朝,纳第 尔遂更加重视与英国的关系,他和哈希姆获得了英国少量的军事和财政援助。但他们继 续维持与苏联的正常关系,1931年两国续签了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1936年签署了第一 个长期换货协定。第二,大力推动“第三国主义”,努力争取外国援助。轴心国积极发 展与阿富汗的关系。德国援建了水电站、工厂、公路、桥梁,德、意还参与了阿重整军 备的计划。阿富汗还与美国建交,但双边往来不多。第三,不与大国结盟,不参加世界 大战。二战爆发后,德国派遣了大批间谍,并主动提出帮助阿收复在印度的失地。阿富 汗许多官员和民族主义者也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但王室态度不变,于1940年宣布中立。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使英苏再次成为盟友。两国于同年10月向阿发出了驱逐轴心国非 外交人员的最后通牒。为避免英苏军队入侵,阿富汗命令所有交战国非外交人员离境。 第四,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参与国际组织。土耳其向阿派遣了军事教官,阿富汗还 与沙特和伊拉克签订了友好条约。1937年,阿富汗与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签订了《萨 阿达巴德条约》。1934年,阿富汗加入国际联盟。 二战后的中立外交(1946~1978年) 二战后,阿富汗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对外政策。这一时期阿富汗的外交可 分为四个阶段: 1.马茂德时期(1946~1953年)这一时期,王叔马茂德担任首相主政。二战后,国际 和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积极建立反苏包围圈,阿邻国伊朗和巴基斯坦均开始接 受美援。在南亚,英国寻求让印巴分治,阿乘机要求给予部落地区以独立或加入阿富汗 的选择(除加入印巴一方的选择外),遭到拒绝。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由此发生边界冲突, 巴方还中止了阿的过境贸易,此即“普什图尼斯坦”争端。阿富汗向美国寻求军事、经 济援助,但美国无意提供军援,只是提供了2100万美元的贷款参与阿富汗的水利工程建 设。美国军方的一份秘密报告指出:苏联对阿富汗拥有地缘优势,因此阿的理想政策是 保持中立。美国无意因阿富汗而开罪盟国巴基斯坦。 阿富汗被迫转向苏联。1950年,两国签署了二战后第一个贸易和换货协定,阿由此获 得了急需的石油产品和其他商品。苏联也开始帮助阿修建石油储藏罐、电话电报线路并 从事石油勘探。巴、美的行动使苏联在阿富汗明显占据上风。 2.达乌德时期(1953~1963年)这一时期,查希尔国王的堂兄达乌德出任首相主政。 他极力推动国防、经济的现代化。最初,他寄希望于美国,但美国拒绝了为阿富汗“一 五”计划提供1亿美元贷款和供应武器的要求。1955年,巴格达条约组织成立,巴基斯 坦和伊朗作为成员国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同年,阿、巴因“普什图尼斯 坦”问题爆发新的危机,巴再次对阿实行贸易禁运。阿富汗希望美国帮助建立一条经过 伊朗的转运路线的要求也遭到冷遇。 达乌德只能求助于苏联。苏联同意延长1950年的苏阿商品过境协定。1955年12月,赫 鲁晓夫访阿,同意向阿“一五”计划提供1亿美元贷款,并公开支持阿“普什图尼斯坦 ”政策。苏联一跃成为阿富汗的第一大援助国(1954~1959年共提供经援2.46亿美元), 援建项目涉及公路、机场、港口、油气勘探、工业、水利等领域,并开始接受阿留学生 。尤为重要的是,苏联于1956年向阿提供了第一笔价值2500万美元的军援,包括坦克、 飞机等现代化武器,并承担了培训阿军官的工作。 震惊之余的美国立即展开反击。1956~1957年,阿美签订了技术援助协定和保障私人 投资协定。截至1959年,美国共向阿提供经援1.46亿美元,援建项目涉及公路、机场、 航空测绘、水利、工矿业、教育等领域,并成为接受阿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在美国的压 力下,巴基斯坦也与阿签订了航空及贸易、过境协定。 可见,阿富汗并无意完全依赖苏联。1960年,苏联提出包揽阿“二五”计划所需要的 全部外汇费用(4.5亿美元),条件是允许苏联顾问进入阿政府各部门,但遭达乌德拒绝 。只是在美国回绝了阿富汗的类似要求和阿巴关系再次恶化之后,阿富汗才于1961年接 受了苏联的4.5亿美元的贷款。除了美苏两国,东欧、西欧、日本、中国等也向阿提供 了一定数量的援助。另外,阿富汗参加了万隆会议,并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总之,达乌德对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阿富汗的中立政策已突破了传统的不介入大 国争夺的“一国中立”,而发展成为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组成部分。中立外交使阿在 经济上得到实惠,但苏联的军援,尤其是培训阿军官的做法对阿的独立构成严重威胁。 3.查希尔国王亲政时期(1963~1973年)达乌德于1963年被解职,由查希尔国王亲自 主政。查希尔注重加强与西方的关系。他于1963年首次访美。联邦德国对阿的援助迅速 增加,已取代美国成为第二大援助国。1973年,有美、日、英、法等国银行参与的阿富 汗工业发展银行成立。同时,苏阿关系仍十分密切。1965年,两国延长了中立和互不侵 犯条约。苏联继续提供援助,1963~1972年其经援约为4.76亿美元,仍居第一。苏联参 与了阿富汗天然气田和输气管、化肥厂、水利工程等项目,天然气由此成为阿的主要出 口产品(对苏出口),苏联成为阿第一大贸易伙伴。不过,苏联积极扶持阿富汗的亲苏势 力,借所谓“新民主”运动的开展,阿亲苏的左翼政党人民民主党于1965年成立。 4.阿富汗共和国时期(1973~1978年)1973年,达乌德联合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建 立了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上台之初,似乎恢复了50年代的政策。阿重新对巴基斯坦采 取强硬政策,苏联则于1974年提供了1.5亿美元的经援。到1978年,苏联培训过的阿军 官达4000人。达乌德已意识到了苏联的野心。1974年以后,阿富汗开始清洗政府和军队 内的亲苏势力,引起了苏联的不满。在对外关系方面,达乌德加强与西方国家、伊朗、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阿富汗与美国签署了一系列援助协议,截至1978年,美国援助 已达5.33亿美元。1974年,阿与伊朗签署协议,伊朗同意向阿提供10亿美元贷款。1976 年,阿、巴政府首脑首次互访,达乌德同意本着五项原则的精神解决分歧。1977年,阿 富汗批准《赫尔曼德河水条约》,解决了多年来妨碍两国关系发展的河水分配问题。阿 富汗的外交转向引起了苏联的忧虑。1977年达乌德访苏时,勃烈日涅夫抱怨在阿援助项 目中的北约人员增加过多,要求驱逐这些“间谍”,达乌德断然表示拒绝。 在苏联的支持下,阿亲苏军官于1978年4月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为苏联入侵阿富 汗开辟了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