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全球化与多样性及国际关系多极化 全球化进程中当代国际关系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等问题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代表们一致认为,从历史上看政治、文化的多样性是永恒的,不论世界如何向“整体 化”、“全球化”、“现代化”等方向发展,只有多样性才有交流。 李世安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世纪之交全球化的时代特点,指出当今世界有两个趋 势:一方面是全球化、一体化;另一方面是区域化、碎片化。20世纪的最大特点和标志 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则要利用全球化为自己开辟道路。 王玮教授联系时代特点,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化和碎裂化两个进程分析经济全球化 与政治多样化的联系,认为对此要有一个冷静的态度,全球化是趋势,多极化也是趋势 ,多极化是否一切都好也不尽然。王玮教授、河南师范大学赵文亮副教授都指出要看到 多极化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平衡,但不一定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张象教授指出,全球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不平衡的结果必然 是多极。国际上的“极”来源于各国综合国力的积累,而非口头上的宣传。因此,“极 ”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当前提倡多极化是针对美国的“单极化”,追求国际关 系民主化。从战略上提多极化也有利于国际政治斗争,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国际政治新秩 序。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李铁城教授以《全球化趋势下的联合国与中国外交》为总题目做了 重点发言,指出联合国虽不断受到美国伤害,但均非致命伤。那种认为联合国的地位与 作用被削弱的看法是不客观的。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全球性的组织。联合国正是这样的组 织。如果说经济全球化在战后初露端倪,到现在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那么联合国 正好是在这风雨50多年的历程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联合国舞台是各国平等对话解决全 球化问题的最好场所。 谈到美国的作用时,代表们一致认为美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全球化绝不是美国 化。吉林大学黄凤志副教授指出,现在仍是“单极多边”的世界格局,不仅要看到美国 强大的经济实力及其“新冷战”,而且要注意全球化进程中美国文化的影响。林和坤教 授主要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冷战思维”的表现和原因,指出在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对世界 经济多样性的影响:美国以冷战态度和方式对待那些“不顺从”的国家甚至与其发生公 开对抗,严重威胁世界和平,阻碍了世界经济多样性发展;美国有意制造困难阻止一些 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延缓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欧洲,在亚洲,美国又在很 大程度上阻碍了地区的一体化进程。美国确立独霸世界的单极体系的企图是难以得逞的 。 第三,全球化的影响及一些个案研究 关于全球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代表们指 出,全球化改变了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外围条件,而且也将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 化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都是一把 双刃剑。现阶段对发达国家是利多弊少,因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以其高科技的经济力挑 起的;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发展给本国的就业、环保也带来问题和弊病。全球化对 发展中国家现在是弊多利少,但发展中国家也要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利 用全球化大量吸引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管理经验等。当然对发展中国家还得具体分 析,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现代化与开放度不够,如果政府不能有效控制,势必 会加剧两极分化。代表们还分析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最大的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反 全球化浪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李锐副研究员以波兰近十年的经济转型为例认为,波兰巨变 与全球化存在某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波兰是东欧国家中私有化进程较为顺利的国家之一 ,在经历了休克疗法的困难期之后,经济发展较快,但20世纪末以来又出现贸易赤字、 国内GDP增长缓慢,这恰恰又是波兰没有很好利用全球化的结果。南开大学傅成双博士 重点介绍了战后加拿大开发西部省及其经济多样化运动,指出开发落后地区要注意环保 ,战略上则要提倡经济多样化道路。内蒙古民族大学王泰认为,中东伊斯兰国家在经济 全球化冲击下如履薄冰,它们既要以石油为支柱参与全球化进程,又要维护其伊斯兰特 性,近20年来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与扩散实质是在构造一道防御全球化冲击的防波 堤。这是全球化与多样性在中东的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