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特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 汪国风 参加讨论

由于农耕文化、特别是始终处于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状态的农耕文化所具有的靠天吃 饭和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了农耕社会不可能积累起足以让北方游牧民族垂涎、并诱发 他们化为骑马民族的巨大财富和物质文明。所以,邻近的游牧民族在很长的时期中,也 基本保持原始状态并未化为骑马民族。加之相对封闭的人文地理环境的保护作用(注: 中国的封闭状态只是一种相对的封闭状态,并非像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那样“四面一 直被有效地切断”,而是始终存在四条通道:除了大家熟知的出河西走廊过中亚沙漠绿 洲的丝绸之路外,还有近来逐渐进入大家视野的经南海西行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越过 云贵高原到达印度和东南亚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鲜为人知的横贯欧亚大陆北部的 “草原之路”。但高山、大漠、海洋、森林等构成的艰难险阻,既不妨碍中国与四邻相 互间的交流,从而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长足发展不断提供新鲜的营养和动力,使之具有生 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且又阻止了异质文化的长驱直入,有效地保护了中国农耕文化的正 常发展。),使中华农耕文化能够在没有受到异质文化摧残的情况下向农耕文明过渡, 从而也就保证了中国农耕文明以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独特发展模式独立创生和发展。
    直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后期和秦汉帝国时期,农耕文明已然成熟、成型之时,骑马民 族的冲击才姗姗来迟。因此,尽管在以后的两千年中,他们不止一次地占据中国的半壁 江山,甚至在元、清两代完全入主中国,却非但不能毁灭中国的文化传统,反而无一不 被中国文化传统所融合,自己也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也就是说,就血统而言, 中华民族,特别是作为其主体的汉族,与西方各民族一样,都是杂种民族。但就文化而 言,中华民族文化,却始终是围绕着汉族文化发展,并形成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兼收并 蓄的融合文明。
    中华文明的特质
    一、农耕为本,血缘共有。
    农耕社会的人或家畜皆以植食为主,因而人们就像植物皆为根所羁一样,为土地、水 源和家园所构成的物质和精神的“根”所束缚,不但失去了采集狩猎时代到处游荡的自 由,也不能像游牧民族那样逐水草而居,随遇而安,而只能累世聚居于一地。由此便形 成了农耕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念。这种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的民族 特性,与西方人喜欢探险、经商、殖民的民族性,形成鲜明对照。所以,中华民族始终 固守大一统的向心传统,几千年来,无论国力如何强盛,从未越出相对封闭的自然界限 去向外开拓。即或在明代,具有当时世界第一流的航海技术和最强大的远航舰队之时, 也仅仅是本于“有教无类”地将华夏文明昭彰四夷的文化传统,进行“赔本赚吆喝”式 的礼仪来往和文化交流(注:所以,花了近三十年时间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在东 南亚地区已经成为当地人共同信奉的神明,有关他的种种神话传说、仪式、庆典,历经 大约六百年历史文化积淀,已经发展为当地的民俗。),既未用来扩展贸易,更未进行 任何掠夺、殖民勾当。
    农业生产分农忙和农闲,农忙时必须集中大量劳力抢种或抢收,而农闲时则只能让大 量劳力闲置,却又不能遣散,这不仅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不违农时,而且维护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防盗、争水、抗灾、兴修水利、开展副业……也需要一支稳定的“常备 军”;而维持这样一支“常备军”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维系重视传宗接代、 人丁兴旺的家族体制。由此便形成农耕文化的又一基本内涵:以家族为本位的血缘共有 观念。与西方人以个体为本位的个体私有制观念也是泾渭分明。西方的文明社会,是在 货币经济和个体私有制对于原始氏族制度彻底破坏的基础上建立的;而中国的文明社会 ,则是通过坚守自然经济和血缘共有制,保存、扬弃和发展氏族制度完成的。由此便形 成一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血缘和拟血缘(注:所谓拟血缘,概括地说,就是孔子所谓的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或通常所谓的“家国同构”,即将血缘共有制及其相应的等 级关系和伦理观念,放大、延伸、扩展到整个社会和国家,如将“孝”发展为“忠”, 忠君爱民便是孝悌的延伸,社会道义便是血缘伦理的延伸;将亲缘关系扩展为乡缘、地 缘、业缘、学缘等拟血缘社会关系,拟血缘关系便是血缘关系的延伸,国君或官僚的权 威便是家长、族长权威的延伸,等等。)的差序结构财产共有观——“其相与为共的, 视其伦理关系之亲疏厚薄为准,愈亲厚,愈要共,以次递减。同时亦要看这财产的大小 ,财产愈大,将愈为多数人所共。盖无力负担,人亦相谅;既有力量,则所负义务随之 而宽……然则其财产不独非个人有,非社会有,抑且亦非一家庭所有。而是看作凡在其 伦理关系中者,都可有份的了”[8](P81—82)。亦即一种既非个体私有制,也非国家公 有制,甚至也不是介乎二者之间的团体或集体所有者,而是一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 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公私杂糅、变幻不定、按亲疏厚薄分配责任与权利的 血缘和拟血缘圈子共有制。或者说,是一种没有明确的边界,兼有多少社会角色,便负 有多少社会责任并享有多少权力和权利的共有制。
    采集狩猎基本上是一种单纯向自然索取的非生产性活动,可以“手到擒来”,常索常 有;而农业生产则是一种基于改造自然的生产性活动。首先,它需要寻找和开拓一个适 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并且必须不断地进行生产和改造方能维持,稍有懈怠或中断便 会前功尽弃。其次,它还需要一套远比采集狩猎复杂得多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各 种农具、牲畜、水利设施、天文气象知识、农耕技术、养殖技术等等才能进行生产。这 就需要全体成员聚居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合理分工,齐心协力,常年不懈地 进行维持和积累。因而,集体的经验智慧便超越了个人的聪明才智,成为决定性因素。 这就决定了农耕文化的又一与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和团体精神的传统观念大异其趣的基 本内涵:崇尚家族主义和血缘伦理的传统观念。由此又派生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意识 :重传承因循而轻改革变异的祖先崇拜意识,重伦理秩序而轻个人奋斗和个体素质的子 孙崇拜意识,重等级专制而少民主自由的伦理封建意识,重社会安定轻开拓创造的保守 意识,重经验教训而轻逻辑思辨的哲学意识,以及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天人合一 、天道循环的中庸意识,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