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四清”运动的回顾与反思(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 李海红 参加讨论

然而,这次运动是得不偿失的运动,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党中央对国内政治形势的估计越来越严重,使得“左”倾思想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各地党委根据中央的“左”倾观点,将农村中存在的大量矛盾划为阶级斗争。以此得出的所谓经验反过来又证明中央“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正确性,造成在运动中严重扩大了打击面,对很多干部的处理过于严重,并造成很多冤假错案。
    其次,在运动中,“四清”工作团的权力非常大,工作团有权对各级各方面的领导核心和干部、职工队伍进行审查和整顿。如果当地组织和个人对工作团的决定有不同意见,“应当向工作团或者上级党委提出,不得擅自改变工作团的决定”。[6]工作队只执行党中央的“左”倾政策,不受地方上限制。在基层,工作队“可以任意隔离审查(等于逮捕);可以随时审问(等于私设公堂);即使逼死了人,也不负任何法律责任”。[10]这样,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第三,“四清”运动导致中央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分裂。毛泽东和刘少奇都一致同意通过发动“四清”运动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对于形势的“左”的看法,二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毛泽东对刘少奇在社教运动中实行的“大兵团作战”的搞法,也表示“完全赞同”。但是,在对修正主义危险性的看法和防修的具体措施上,他们渐渐出现认识分歧,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刘少奇“反修防修”的思想,偏重从下往上看,对农村基层干部表现出明显的不信任,“防修”的重点是放在基层。而毛泽东更担心中央的高级干部会出修正主义问题,认为党内已经形成一个“官僚主义者阶级”,甚至提出“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概念。1964年下半年出现“左”的问题后,毛泽东又认为搞过火了,引起他对主持运动的刘少奇不满。在1964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工作会议期间,二人矛盾公开化,自此以后,毛、刘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弥合。党内高层领导发生的这些思想分歧,“最严重的是使毛主席产生了对刘少奇的不信任,从而埋下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种子”。[3]导致在“文革”中对刘少奇的错误打击,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四,社教运动和“文革”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文革”是“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内积聚的各种矛盾、弊病的一次总爆发,是中国共产党内以阶级斗争理论为核心的‘左’的思潮恶性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的结果”。[11]而“四清”运动对于“文革”的爆发有深刻的影响。
    自从1957年反右派运动以后,毛泽东开始把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并在“四清”运动中付诸实践。运动期间,更进一步提出“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就为“文革”的发生做了思想上的动员、理论上的准备。
    另外,“四清”运动期间,“前后有几百万各级干部和教师、学生、知识青年参加工作队,投入了‘四清’运动”,[3]大批学生被灌输了阶级斗争观点。毛泽东强调,“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学生应该去农村搞‘四清’,去工厂搞‘五反’。不搞‘四清’,就不了解农民,不搞‘五反’,就不了解工人”。[12]广大学生受到“左”的思想感染,为“文革”中红卫兵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文革”时期,大批学生充当极“左”路线的急先锋,和“四清”运动时期学生介入运动有密切联系。
    由于运动采取“大兵团作战”、“扎根串联”、背靠背地揭发和面对面地斗争等过“左”做法,在干部之间人为地制造了矛盾,为“文革”期间派别的对立和仇恨埋下了隐患。“《二十三条》意味着将撤回工作队,把那些原来受到严厉处罚的干部官复原职,而将他们的继任者撤职。可是,这却导致了党的干部队伍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迅速分裂。”[13]
    总之,“四清”运动是在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错误估计的情况下发动的,是相当大范围内的一次错误实践。尽管在有些方面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其后果是得不偿失的,造成打击面过大,使党内原有的“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在很多方面为“文革”的发生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466.
    [2]甘观仕,萧效钦。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四十八年[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127.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42-117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15-31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87-41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26-331.
    [7]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773.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4-22.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68-367.
    [10]萧克。我亲历过的政治运动[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30.
    [11]金春明。“文革”时期怪事怪语[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1.
    [1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96.
    [13]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38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