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北约政治协商制起源的几点分析 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在北约建立后不断发展、完善。该体制出台 后,对协调北大西洋两岸的政治与军事战略、加强其成员国间的团结与协作意义深远。 首先,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存在,与其自身的某种合理特性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其 一,小国通过与大国联盟,在一定范围内享有与大国同样的联盟权力,这使小国能够以 其有限的资源参与国际权力及利益的分配,达到两者间性能比的最大化。 其二,政治协商制可以使大国更好地发挥其政治主导作用。“一个多边联盟有助于抵 制在任何时间其成员国相对能力的变化,因为大国在开始时不会公开被允许持有特权, 由于国家相对分散而对联盟结构直接挑战的可能性会很小”。[3](P175)大国国际作用 的发挥并不是孤立的,它具有群体性和示范性。政治协商体制可以使大国控制并影响小 国,达到其政治意志表述的最大化效果。因此,“政治协商制”对北约成员国来说都意 义重大,这是北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北约“政治协商制”出台后,道路曲折多变,尽管在维系美欧政治协作以及巩 固北约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某些成就,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并制约了北约的发展。北 约政治协商制最大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其现存的政治结构上,即大国政治决策与小国政治 参与的权力分配。该政治结构作为政治协商制的一个重要体现,决定着北约社会政治权 力的配置,而且制约着北约对外社会职能的发挥。然而,自北约政治协商制建立伊始, 其政治结构则与“政治协商精神”的要求大相径庭。北约理事会作为北约最高权力机构 ,其章程规定,各国代表权力平等,在一切重大政治决策上采取“一致通过”的原则, 以体现“协商与合作”的精神,而且明确提出防止“多数通过”制度,以免造成对小国 利益及其权力意志的忽视,直至造成对北约政治协商原则的破坏。但事实上,北约在大 多数情况下,都造成了大国对小国利益的侵犯。 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基础充斥了不对等的力量对比,发展极不平衡。这反映在贝文 向内阁所作的说明中,“该政策可能会要求英国和欧洲国家的利益屈从于美国的利益” ,[15](P69)这既反映了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激化的现实,同时又反映了战后国际力 量存在巨大差异的现状。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使之有足够的力量建立以其 为核心的西方政治一军事联盟。然而,恰恰由于美国在锻造北约政治机制时其自身的特 殊性,以及北约“政治协商制”中各个成员国间力量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了北约“政治 协商”在其对外战略的制定与实践中长期处于弱势,无法真正发挥北大西洋公约所宣称 的“协商与合作”的作用,从根本上制约和影响了北约协商机制走向深入。“因为对所 有成员国来说,普遍存在着一种紧迫的要求,即将北约的政治协商变为一项制定国家政 策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北大西洋共同体的存在可能会处于危险中”。[16](P12-13) 更进一步而言,则严重影响了北约在两极格局中作用的发挥,削弱了其冷战对峙中的地 位,最终危及其存在。 【参考文献】 [1]NATO Information Service.NATO,Facts and Figures [M].Brussels,1976. [2]国际条约集(1945-1947)[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3]Steve·Weber.Multilateralism,in NATO,shaping the Postwar Balance of Powe r,1945-1961[M].California,1991.7. [4]国际条约集(1948-1949年)[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5]John·Bayliss.The Diplomacy of Pragmatism,Britain and the Formation of N ATO,1942-1949[M].London,1993. [6]Nicholas·Sherwen.NATO's Anxious Birth[M].London,1985. [7]Kenneth·Mayer.NATO The Next Thirty Years--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 omic and military setting)[M].Colorado,1980. [8]Douglas·Bland.The Military Committee of the North Atlantic Alliance:A S tudy of Structure and Strategy [M].New York,1991. [9]Harlan Cleveland.NATO:Transatlantic Bargain[M].New York,1970. [10]Foreign Re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 (1948,Vol.3)[M].Washington.D.C.,19 61. [11]Nicholas·Henderson.The Birth of NATO[M].London,1982. [12]Ronald·Powaski.Toward an Entangling Alliance:American Isolationism,Int ernationalism,and Europe,1901-1950[M].New York,1991. [13]Don·Cook.Forging the Alliance,NATO,1945-1950[M].London,1989. [14]Lawrence Kaplan.NATO after forty Years[M].Wilmington,1990. [15]John Gaddis.The Long Peace:Inquiries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M ].New York,1987. [16]NATO Information Service.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f Three on Non Milita ry Cooperation in NATO[M].Paris,195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