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西占区“再教育”初探
二战后,西方盟国为永久消除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对德国实行了一场强制性的民 主化改造,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遭非议的就是非纳粹化(Denazification)和“再教育 ”(Re-e-ducation)。非纳粹化和“再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政策的两个方面,只是侧重 点有所不同,它并不是相互割裂的两种不同的政策。非纳粹化着重于破,“再教育”更 强调立;非纳粹化注重于铲除纳粹主义的影响,而“再教育”则立足于树立民主原则。 与非纳粹化相比,“再教育”是更具建设性的做法,它是要用西方的民主传统去影响 、改变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培植民主观念,从而为在民主的基础上重新塑造 德国奠定思想基础。 西方盟国对德国的“再教育”是战后德国史及国际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现代史 上唯一的一次试图对一个民族的所谓“特性”进行全面改造的政治尝试,它对战后德国 的政治趋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史学界尚无专文对此 加以论述。有鉴于此,本文将对“再教育”政策的提出、实施及其实际效果作一初步探 讨。 一 “再教育”政策的提出,深深地植根于盟国对德国人的不信任。在西方盟国看来,德 国人天生就缺乏西方的民主传统,他们自己是不会幡然悔悟、改造好自己的,必须对其 实施强制性的“再教育”,把西方民主制度和民主观念移植到德国,促使德国人反省, 从而真正地消除德国的隐患。 最早提出“再教育”政策的是英国。 当二战爆发时,在英国普遍存在着一种情感,这就是张伯伦在宣战时所说的:“在这 场战争中我们不是同你们,同德国人民作战”。①英国所为之战斗的是希特勒的邪恶精 神及纳粹政府,是要推翻独裁者和纳粹体制,而不是德国人民。但是随着战争的遥遥无 期,特别是纳粹德国在波兰的大规模暴行的逐渐暴露,区分纳粹和德国人民的界线变得 模糊了,他们开始强调“重新界定”德国民族。 1941年,罗伯特·范西塔特爵士在其著名的《黑色的记录:德国的过去与未来》一文 中,试图解释德国的过去与现在,认为德国民族是邪恶的和有罪的,所有德国人都应当 为纳粹暴政负责。这就是著名的“范西塔特主义”。在该文中,他第一次提到了对德国 人的“再教育”,认为“没有精神上的根本变化,其他的治疗方法或仅仅行政和技术上 的考虑都不可能是永久的”。② 范西塔特的主张在知识界和官方,也在广大民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人们对于“再 教育”的方针和方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主张。E.H.卡尔就主张“再 教育”是运用现代心理科学的成果,以及最强有力的教育工具来进行示范和说服教育, 而不是惩治和教训。③1942年11月,“再教育”一词正式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然而 ,在当时并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其真正的含义及如何去贯彻。④ 1943年3月,议员塞西尔子爵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认为在战后德国应该被给予“自我 再教育”的机会,⑤由此又引发了一场关于“再教育”的方式的新的讨论。时任教育委 员会主席的R.A.巴特勒也认为:“我们应该明智地意识到,对一个民族的再教育最好源 自于这个民族内部,……我们希望在一个国家内起到一个酵母的作用,使之出现真正的 自我教育和再教育”。⑥他们认为强迫一个民族接受英国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 ,也是傲慢的,“再教育”应以德国的民主传统去对德国进行自我教育,使其回到民主 传统中去。 然而,许多人则对此表示怀疑,他们也许并不否认德国曾经有过民主的传统,但是, 一战后德国的冥顽不化和魏玛共和国厄运的梦靥在困扰着他们。在他们看来,纳粹主义 的根就在于德国的文化。1943年11月,外交部德国问题顾问约翰·特劳特贝克拟定的题 为“德国的重生”的备忘录就提出:“必须根除德国民族建立于其上的全部传统”。而 战时内阁康·奥尼尔的一份名为“德国的再教育”的秘密报告,则再次重申了这样一种 观念,“德国人自己可以教育他们的同胞”。这两个重要的文件实际上突出了1943至19 44年在讨论再教育方式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⑦ 关于“再教育”的内容在战时也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学术界对德国的教育体制,尤其 是德国的大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它未能贯彻民主路线,保留了强烈的阶级界线, 而“传统大学的腐败则是纳粹主义产生的一个原因”。因此,必须对德国的教育体制和 大学进行彻底的改革,使之对所有的阶层敞开大门,从而为年轻的德国人创造生长的政 治和社会环境。⑧通过讨论,到1944年7月份,英国逐渐形成了占领时期德国教育的基 本蓝图:在结束敌对状态的初期,首要的目标是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价值观,长期目标 则是“重建尊重客观事实的标准……并在德国的教育中,培植大众的民主兴趣,如言论 自由、新闻和宗教自由”。⑨ 关于大众媒体的潜在作用在1943年夏季也进行了严肃的讨论,由奥尼尔拟订了一份题 为“紧急计划纲领:对战败后德国的宣传”的秘密报告,其要点是要在宣传中保持对德 国强硬和敌对的腔调。次年8月,艾德礼领导的内阁停战和战后委员会通过了两个备忘 录,一个是关于控制和审查公众新闻和内部交流的手段;另一个是塔里斯曼计划,即心 理战需求与计划。这两个备忘录形成了英国战后对德国的大众媒体计划。 与其他盟国注重摧毁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能力、肢解德国等方法相比,英国则强调更 具建设性的政治“再教育”。从1944年起英国开始同盟国就此进行协商,在相互妥协的 基础上,盟国逐渐接受了这一政策并使之成为占领时期西占区的一项指导性原则。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