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西占区“再教育”初探(6)
其三,对教育实行改革,在民主的基础上重建德国的教育体制。 盟国在教育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使学校教育重新正常运转起 来,培训了大批的新教师,编写了新教材,并对教育体制进行了某些改革,使之实现了 民主化。按照盟国的指令,德国各州宪法中教育条款都明确规定:教育权利人人平等, 小学和职业学校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民主精神 。大学体制也有所改革,扩大了招生来源,实行奖学金制度(有的甚至免收学费),破除 了大学的教授学阀制度,使大学成为自由的、民主的大学。在改变德国的教育体制中有 两种倾向,一种是倾向于改变德国的教育体制结构,另一种则主张在现存的体制结构中 灌输西方价值观。总的来看,美国注重于前者,英国更强调后者,法国则介于两者之间 。(39) 其四,为在德国建立西方式民主自由的宣传媒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盟国在宣传媒体中实行执照审领制度,尽管起初控制是严密的,发行前后都要进行仔 细的审查,但实际上,除了严厉禁止宣传纳粹主张和军国主义之外,并不反对其发表与 官方不一致的论调,对盟国的批评文章也开始见诸报端、广播,盟国也极少因此而吊销 其执照,从而使“评论自由、事实神圣”的信条逐步得以实现。因此,相对来说,新闻 系统保持了同西方盟国一样的较大自由度,宽容地对待并鼓励对问题进行争论。正如鲍 尔弗在回顾时所讲的:“我们在媒体方面所造成的变化当然是要保障自由地讨论和新闻 的自由流动。而相对来说几乎不掺杂党派政治的影响”。(40)即使在冷战时期,西方占 领区充斥着反苏反共宣传的时候,盟国也十分警惕极右势力的出现。这一民主的独立新 闻模式后被联邦政府所接受,从而保障了舆论的监督。广播的发展也是如此,军政府时 期建立起来的广播体制也得以保留下来,其特点就是对公众服务,全面、独立和客观地 反映思想的、科学的、艺术的观点,形式是非集中化的。联邦德国后来的电视台也依同 样原则建立,它们已成为“公众权益的代言人”。曾任美占区地方军事长官的罗伯特· 沃尔夫回忆说:“总之,我们的新闻政策是要使西德的媒体发展成为如同其他地区、包 括美国在内的那种有责任感的和自由的媒体。”(41)有些评论家指出:“盟国控制新闻 时期,对于形成迄今为止的新闻的长期模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42)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再教育”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最突出的就是隐含在“再教 育”背后的对德国人严重的不信任感。所谓“再教育”、“复兴”、“重新塑造”等等 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含义,即认为德国人自己是不会实行民主的,必须由战胜国强制输入 。这种偏见导致了占领者在具体做法上的某些傲慢、无理和偏狭。 此外,占领者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德国的,并且无一例外地在占领之初实施了不 友好的政策。他们人为地建立起占领军与当地居民的隔离区,随意征募住房,任意逮捕 和搜查德国人,使德国人享受不到任何的基本民权。当德国人饥寒交迫,为基本的生存 权利奔波时,占领军却生活优裕,寻欢作乐。这与他们所宣传的“民主”是背道而驰的 。正如《英占区评论》中所评述的那样,“无论如何,政治教育在今天的德国是很难进 行的,向人们讲授民主不是在阳光明媚的教室里,而是在破烂不堪的阴暗房间里……” 。(43)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豪斯也曾指出:“占领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步进行的教导民 主的方式”。(44) 尽管存在着这些不足,但是,盟国对德国的“再教育”为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的环境,使民主政治观念在德国深深地扎下了根,这是德国真正的新开端。 1949年8月,当伯利离开德国时,他认为教育的努力就如同播撒下的种子,需要时间成 长。他引用其法国同僚的话说:“你必须等待一代人来看其效果”。(45)1949年9月, 麦克洛伊也曾指出:“将德国与民主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试验可能不会在今年或明年 到来,但终究会到来……民主的信念必须拥有强大的根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强化这一 根基”。(46) 时间是检验“再教育”效果的试金石。从联邦共和国的建立到占领体制的结束以至两 德统一的历程来看,它已真正融入到了西方民主国家之中。无疑,盟国“再教育”政策 的推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这种改变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土壤,产生了强大的 外部推动力。它促使德国人民对德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使民主观念开 始深入人心,从而使德国人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树立起正确的二战史观,为德 国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蜕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