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巴托鲁斯政治思想浅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 王连恩 参加讨论


    
    统治者的权力是一种委托性的权利,它永远受到人民的限制,因此,人民有权反抗暴 政、废黩暴君。
    尽管在巴氏的政体理论中,他没有断言何种政体最佳,但是,他认为,在意大利的一 些城市政治体中,由人民统治的政体乃是最好的政体。当然这种统治并不一定是人民直 接的统治,而可以是人民将其统治权委托给某些官员的间接统治。他强调,主权始终存 在于人民之中,他赞成由人民大会选举议会,再由议会选举执政官的模式(16)。这种选 举的程序所体现的只是权力的逐层委托,而非权力的绝对授予。人民始终是制约专制主 义最坚强的力量。对执政者的权限,巴氏也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执政者未经过人民的 特别授权,他们就无权使被放逐者回归政治体;他们无权撤消定罪的判决,无权将判决 执行的时间延期超过三个月,尽管人民有权这样做;对人民制定的法律,他们无权更改 ,他们也无权制定有悖于人民意志的法律,除非是环境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人 民当初制定法律时所始料未及的;他们无权制定法律免除债务人的债务;在没有得到人 民授权的情况下,他们无权插手城市共和国和法官对债务纠纷的审判活动,等等(17)。
    暴政论是巴氏政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君主可以是世袭的,也可以是 选举的。但对于罗马帝国的君主应该实现选举制。他把贤君和暴君做了严格的区分。他 认为,贤君以政治共同体的整体利益为旨归,而暴君则只顾追求自己的私利。他指出, 暴政或专制不仅仅是一种腐败和统治形式,而且还是所有统治形式中最坏的一种。这里 ,他并非是仅指由一个人实行统治的君主政体,而且还指由几个人统治或者大多数人统 治的专制。不过,他认为以共同利益为目标的政府在专制程度上会轻于以个人私利为目 标的政府。在他看来,暴政是可以发生在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之中的。他特 别注意腐败和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向暴政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的意大利 ,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18)。
    巴氏关于暴政的思想,受到厄吉丢斯·科郎纳、亚里斯多德、圣·伊西多尔、大格列 高利等人的影响。他认为暴君就是以个人利益而不是以政治体整体利益为目的进行统治 的人,是对其臣属实行残酷统治的邪恶之君,是不依法对政治共同体进行统治的人。暴 君可以是赤裸裸的,也可以是隐而不现的,但这都不足以改变其暴政的性质。
    关于对暴政的补救,巴氏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实施暴政者有自己的上级,那么 ,应由其上级废黩他。但是,巴氏也注意到,由于一些严重的原因,教皇和皇帝也有让 某些暴君暂居其位的情况。然而,无论如何,他还是认为暴君是可以正当地被废黩的。 在这一点上,他与阿奎那的观点是一致的:抵抗暴君不是叛乱(19)。
    巴托鲁斯的上述思想能给我们以如下的启示:其一,在西方近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 仅有教会分裂所提供的历史契机和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构建一种与 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对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合法性论证,这是人们国家观念转换的一 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二,在帝国观念消退和民族国家观念占主导地位之间,存在着一 个过渡性环节,正因为是过渡性环节,所以体现这种过渡性的政治思想也就难免带有某 些折衷的色彩。这一点在巴氏一方面照顾了皇帝统治世界合法性权力的“面子”,另一 方面又在为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政治体争取独立主权的努力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三,人 民主权思想的出现尽管与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 ,在巴氏的理论中,它直接导源于传统政治文化的批判和挖掘,这不仅反映了西方政治 文化中民权要素的潜在性,而且还向我们展示了多元文化的某种优越性,由此也可以看 出,西方民主观念的长期存在是有其文化根基的;其四,对专制主义的警惕在中世纪不 仅没有间断,而且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反暴政思想,这与西方政治文化自身的结构和特 质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最后,巴托鲁斯的政治思想的形成还表明:西方中世纪政治文 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是文化自身的自我批判--思想家们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对多元文 化要素的不断发扬和重新解读。
    作者工作单位:津茂律师事务所
    注释:
    ①Arthur P.Monahan,From Personal Duties Towards Personal Rights,Late Mediev al And Early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1300-1600,Mcgill-Queen’s UniversityPress,1994,p.21.
    ②③J.H.Burn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C.350-C.1 45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p.661,p.358.
    ④⑤(13)Antony Black,Political Thought In Europe 1250-1450,Cambridge Univer sity Press,1992,p.116,p.116,pp.128~129.
    ⑥⑨(16)(17)Cecil N.Sidney Woolf,M.A.,Bartolus Of Sassoferrato,His Position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Cambridge,At The University Pr ess,1913,p.160,p.161,pp.180~181,pp.185~186.
    ⑦Quentin Skinner,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Cambridge Uni versity Press,1978,Volume One,p.10.
    ⑧⑩Walter Ullmann,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Penguin Books,1965,pp.215~21 6,pp.215~216.
    (11)(12)James M.Blythe,Ideal Government And The Mixed Constitution In The M iddle Ag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p.94,p.174.
    (14)(15)(18)(19)R.W.Carlyle&A.J.Carlyle,A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e ory in the West,New York Bames & Noble,Inc,1936,Volume VI,p.27,pp.81~82,pp. 79~80,p.8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