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从文化精神的生成意义来看,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文化与十字军东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为西欧骑士阶层提供了一个生存和发挥其作用的天地,也使骑士 的勇武精神与基督教信仰之间得到充分的融合,从而使世俗的、封建的骑士制度同时也是“ 神圣的”、宗教性的骑士制度,铸成了中世纪西欧一种十分独特的骑士文化精神。 中世纪欧洲是随蛮族发展而来的。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日耳曼封建国家,是由 于战争、也是为了战争而被创造出来的,其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都是军事的,维持社会 秩序的是血亲及首领与亲兵之间的忠诚。公元11世纪之交,西欧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 君封臣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封土制度,各封君在自己的领地内取得了独立的行 政权和司法权。在封君封臣关系的作用下,骑士阶层悄然而迅速地兴起了。 中世纪的骑士阶层最初是一个居于封建领主与平民之间的社会集团,和贵族一样,骑士的 身份通常是由其家世和血统决定的。他们扮演着世俗统治者的军事保护人角色。对于主人, 骑士表现出极强的忠诚与勇敢,这种关系完全是主仆之间的一种服务与保护的联系。究其渊 源,在于骑士的前身是蛮族统治者的军事仆从--武士,他们是一些粗野的,没有知识的文 盲,他们把忠诚与荣誉当作生活的首要目标。查理帝国时期,粗野的武士集团逐渐演变为中 世纪的骑士阶层。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骑士与贵族最初是有身份地位上的差别的,简单地说 ,贵族是世袭的土地所有者,骑士则是贵族的助手和依附者,贵族与骑士之间是不通婚的。 但到了11世纪,这种鸿沟变窄了,贵族与骑士之间的联姻与交流越来越频繁,约在12世纪左 右,贵族与骑士逐渐融合了。从那时起要成为一个贵族,必须首先成为一个骑士,被授予骑 士的人才能被纳入贵族等级行列。 在西欧,进入10-11世纪,封建社会的迅速扩张,把骑士制度带到了各个地区。于是整个西 欧社会形成了实际分离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日耳曼人建立起来的崇尚勇武、荣誉、忠诚的好 战 的世界;一个是基督教的世界,它在修道院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不 过这两个世界或者说两种因素的融合早就开始了,它们的融合主要通过了三种途径: 其一,通过骑士授予礼。它是一个基督教特征极其突出的仪式。仪式通常从当事人沐浴开 始,以示洗掉身上的所有罪恶;然后当事人身着白袍,腰系袍带,象征他决心保卫上帝的法 律。在教堂里,由主教和贵族骑士组成的仪式授予小组,授予当事人金马刺和宝剑,要求他 要有为上帝服务和战胜敌人、保护弱者的勇气和决心。通过骑士授予礼。骑士被注入了新的 精神。这时的骑士身上表现出来的已不仅仅是对世俗首脑(国王)的忠诚,而且更有一种对天 国首领(上帝)的虔敬。基督教的信仰与日耳曼人的忠诚精神结合在了一起。 其二,通过倡导“上帝和平”和“上帝休战”。9-11世纪,整个西欧大陆政治分裂,统一 国家荡然无存,西欧内部封建贵族间的混乱不休,外部又有北欧海盗--维京人的侵扰。但 西欧的封建割据和王权不振对教权的伸张是有利的。公元11世纪初期,经克吕尼运动而强盛 起来的教皇权开始力图左右欧洲的政治局势了。在克吕尼修道院第五任院长奥蒂罗在任期间 ,为了制止当时封建领主之间、修道院和封建领主之间、修道院与修道院之间的武装冲突, 提出了“上帝休战”的口号,规定每星期三黄昏起到第二个星期一早晨为止的这段时间,为 纪念基督受难的时间,凡在这一段时间里动用武力者,都要受到教会惩罚。1027年,法兰 西教会也宣告“上帝休战”。到了12世纪,“上帝休战”成了西欧教会法、同时也是民法的 一部分(注: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4卷(中),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798页。),非战斗人员,农民、商人、孺弱都被置于宗教的保护之下。虽然在封建割据状 态下,封建主之间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对教会的这些规定可能会置 若罔闻。但教会提出“上帝休战”、倡导和平的本身,已说明教会在当时社会中已自认为有 仲裁者的资格,并由此对争取社会稳定和赢得民心有一定意义。教会在制止战争的同时,竭 力使那些粗野的封建武士忠于教会,保护教会、保护孺弱。结果,封建的斗士被逐渐改造成 为基督教战士。新的虔诚的宗教美德和扶弱济贫的道德精神,与原来那种骑士荣誉、忠诚、 尚武、献身和勇敢的品质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骑士精神。 其三,通过所谓“神圣的战争”,把西欧骑士的好战精神与基督教的崇高的宗教理想结合 起来,造成一种封建欧洲特有的、宗教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构成了十字军东征时期所特有 的文化背景。 所谓基督教的宗教理想,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认为,根据奥古斯西的理论,教会负有传播福 音、拯救人类的使命,“正义”就是实际基督徒的理想(注:Noman F.Cantor:Medieval world Revolution P.149-160.转引自陈乐民等《欧洲文明 扩张史》,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基督徒就是要将“正义”推广 到世界范围,让基督教统治整个人类。出于这种理想,基督教会很早就赞赏和鼓励基督教对 异教徒的战争。十字军东征前在西欧,反对异教徒的战争较著名的有加洛林王朝反对西班牙 穆斯林的战争;诺曼人从穆斯林手中夺取西西里的战争;西班牙的基督徒发起的“收复失地 运动”。在这些战争中,产生了封建欧洲的新型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 义的感性具有一种宗教性质而不是政治性质,因为与它任何现存的国家毫无关系,而与作为 一个整体的更为广泛的基督教社会相联系,并且它因此向武士文化的野蛮风尚注入了一种新 的 精神因素,首领们的好战行为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基督教世界”(注:克里斯托费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64页。)。因此,为信仰而战死的骑士不只是一个英雄,他还被视为一位殉道者。这一思想在成书于 11-12世纪之交的法国早期叙事史诗《罗兰之歌》中得到鲜明的反映。 1096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会议的演讲辞中鼓动说:让那些从前经常凶狠 地 和有信仰的人因私事而斗争的人,现在去和那些不信上帝的人战斗吧!愿你们把这场早该进 行的战斗胜利地进行到底吧!那些从前作强盗的人,现在去作基督的战士吧!那些从前与自 己的兄弟和亲朋争斗不休的人,现在去向蛮族进行正义的战争吧!在教皇“神圣”的召唤下 ,在基督教理想的驱使下,在教会的煽动和组织下,西欧封建社会的好战、尚武的力量,第 一次统一于基督教世界共同的事业和目标。教会在精神上把欧洲“统一”起来了,十字军运 动是欧洲民族第一次弃其部落封建视线之大运动。由此分析,十字军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及 其在东方建立起了一系列基督教国家,从根本上说,是源于起着统一与驾驭作用的基督教理 想,并由此激发出的宗教热情。十字军东征运动使西欧的骑士们完全地兼有了两种身份,即 世俗封建主的骑士和基督教的骑士,他们不仅仅是效忠于封君并为之作战甚至为之献身的英 雄骑士,而且是忠诚于天国圣主并为之作战甚至献身的虔诚的骑士。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11-13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在那个时 代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文化意识都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强烈影响。在十字军时代 ,中世纪的一切发展:宗教信仰的虔诚和狂热、骑士的勇猛和野蛮、封建贵族与基督教文化 都发展到了顶点,当然这里仅仅指的是思想文化方面,还不包括经济等其他社会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