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李秀成不愧为『忠王』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汇报》 张道贵 解耀华 参加讨论

李秀成被捕之后,写了一份数万言的《自述》(由曾国藩删节编辑刊刻传布于世)。小丑戚本禹别有用心地一口断定,这是一份“投降的自白书”(注:戚本禹:《评李秀成自述》,《历史研究》一九六三年第四期。),并依此得出结论:李秀成是十足道地的叛徒。
    事实是历史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据,一切结论应出于事实的本身。李秀成从落入曾国藩手中到写出《自述》及就刑,为时仅十六天,这一过程本身的脉络是十分清楚的。是否就由此而断定李秀成是“叛徒”呢?下面提出一些看法(李秀成被捕前的英勇表现,目前史学界分歧不大,本文不加赘述),就教于大家。
    为叙述方便,这里先简要地把十六天的历史列述于下:
    一八六四年七月二十三日(清同治三年六月二十日),李秀成因“马不能行走”(注:《李秀成自述》。),躲避在方山老百姓家,被奸民王小二和陶大赖出卖,被押送至曾国荃部下肖孚泗营。即遭“彼刺以锥,流血如注”。并由曾国荃“亲讯,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叱勇割其臂股,皆流血,忠酋殊不动”(注: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敌人得到李秀成的回答是:“死耳!顾至江右者皆旧部,得以尽书散遣之,免戕贼彼此之命,则瞑目无憾。”(注: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同日,曾国荃“命备文咨曾中堂(曾国藩)”(注: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
    七月二十六日(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曾国荃“作大木笼,纳忠酋于内”(注: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同日,曾国藩在安庆,上《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摺》奏,声称“李秀成应否献俘,俟到金陵后,察酌具奏”。
    七月二十八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曾国藩专程由安庆赶来天京,当晚亲讯李秀成(注:《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五日记)。
    七月二十九日(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曾国藩在给其儿子曾纪泽信中说:“拟即在此杀之(李秀成)。”(注:《曾文正公家训》卷下。)同日,曾国藩的日记中写着“取伪忠王详供”六个字,作为待办事项记下来。
    七月三十日(农历六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夜开数条问伪忠王”(注:《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七日记。)。李秀成开始每天以七千字的速度,挥笔疾书《自述》。
    八月一日(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清王朝诏谕曾国藩:“李秀成……均以内地乱民,不必献俘,第该逆等罪恶贯盈,自应槛送京师,审明后尽法惩治,以泄神人之愤。着曾国藩遴派妥员,将李秀成……押解来京,并咨明沿途督抚,督饬地方文武,多派兵役,小心护送,毋稍大意。”(注:曾国藩:《覆陈逆酋正法片》奏。)(此诏据曾国藩说是七月初十收到)
    八月三日(农历七月初二日),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等密谋决定“拟即将李秀成正法,不俟旨”(注: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
    八月六日(农历七月初五日),曾国藩“阅李秀成所写供词,灯后亲讯李秀成之供”(注:《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三年七月初五日记。)。
    八月七日(农历七月初六日),“今日遣李眉生告以国法难逭,不能开脱”。李秀成“傍晚赴市,复作绝命词十句,无韵而俚鄙可笑,付监刑庞省三,叙其尽忠之意,遂就诛”(注: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
    归纳上列史料来看,李秀成在曾国藩面前的表现是,“忠酋殊不动”——写《自述》——“复作绝命词十句”,“叙其尽忠之意”,形如“V”,字;曾国藩对李秀成采取的手段是,“拟即在此杀之”——“取伪忠王详供”——“拟即将李秀成正法,不侯旨”,也形如“V”字。今天研究这两个“V”字形,是有助于正确地评价李秀成的。
    李秀成“殊不动”的表现,是他被捕之前一贯忠于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续。在现存的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档案资料中,还难以找出李秀成在被捕之前有点滴偷生怕死的史料。相反地,大量史料能证明李秀成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是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他的骁勇善战,叱咤风云,驰骋疆场,出生入死的功绩是不能一笔抹杀的。直至清军攻陷天京之后,李秀成辞别老母亲,“独带幼主一人”,将自己“战马交与其坐”,而自己“另骑不力之骑”,“舍死领头冲锋”(注:《李秀成自述》。)。铁一般的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李秀成在被捕之前是忠于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所以,我们认为“忠酋殊不动”的表现是真实的,是李秀成革命大无畏英勇气概的继续表现。
    “忠酋殊不动”的表现,势必引起曾国藩百倍的憎恨,“拟即在此杀之”的产生这是很合理的”。因为它是曾国藩这一反动阶级本能的条件反射,李秀成是曾国藩的死对头,曾国藩“得忠酋而缚之,方得交卷出场、不然,此局不独无赏,其受谴责定矣”(注: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由此可见,李秀成是关系到曾国藩官运升降荣辱的砝码。多次准备投河自尽的、写好遗嘱的曾国藩对李秀成疯狂仇恨的险恶心理,是可想而知了,今日李秀成成了他的笼中鸟,“拟即在此杀之”的出现,这也是很自然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