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50年代美国制定对东亚和东南亚外交政策的国内因素 一个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国内因素,那么50年代美国制定对东亚和东南 亚外交政策的国内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尽管“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历史上是昙花一现,但是也应考虑它的影响。1950 年下半年,正逢国会中选举,麦卡锡周游全国,做了30次煽动性的反共演讲,对罗斯福 以来民主党政府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进行了放肆的攻击,说罗斯福政府和杜鲁 门政府执政的20年是“叛卖的20年”。麦卡锡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主要是由于杜鲁 门的对外冷战和对内的反共宣传为麦卡锡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气候。共和党保 守派发现麦卡锡不负责任的指控对他们攻击民主党政府有利,为了选举的需要而加以利 用。此外,朝鲜战争加剧了美国的反共热潮,从而使麦卡锡主义兴起的政治气候更加成 熟。[10]在1952年,艾森豪威尔和共和党人集中攻击杜鲁门政府的外交政策,声称“遏 制是防御的、消极的、徒劳的和不道德的”,必须以积极、大胆的“解放”政策取而代 之[11]。艾森豪威尔表示“我们决不能偃旗息鼓”,要和共产主义作斗争。[12]所以艾 森豪威尔政府要做出一种姿态,以显示自己要比民主党高明,这是党派斗争的需要,但 从本质上而言,双方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所处的立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其次,是国务卿杜勒斯的影响。杜勒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力、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 的国务卿之一,并且由于得到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充分信任,所以从1953--1959年, 美国的对外政策深深打上了杜勒斯的烙印。杜勒斯指责民主党“忽略远东”并保证共和 党人将找到一种“有力”的政策来代替“消极、无效的遏制政策”,蒋介石在台湾的军 队“将被放出笼”去重占中国,实际上杜勒斯最出名的“和平演变”政策的提出决非偶 然,这与美国当时的外交政策是一致的。在政治上美国人逐渐成熟,抛弃了麦卡锡主义 ,而采用“有限推回战略”,控制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而把希望寄托于对社会主义国 家的第二代、第三代人进行“和平演变”。这说明美国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实力下降,积 极寻找新的突破口,这体现了美国人的实用主义原则。 再次,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也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从1948-1961年,在美国共发 生四次经济危机,这对美国的打击是巨大的。因而,美国感觉到全球扩张政策和自己实 力之间的差距正在加大,特别是1957年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了洲际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美国的军事优势不复存在,所以对外政策做了某些相应的调整;另外,美国国内民权 运动高涨,国内黑人问题、青年问题和精神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时美国主要的社 会,所以美国政府积极进行社会改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美国社会进步。[13] 但是,这也消耗了政府大量的精力,在外交政策上的反映就是其制订的对外政策令人感 到十分混乱和迷惑不解。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50年代是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美国从国家 利益出发,适时调整了对外战略。美国对东亚和东南亚的外交政策,集中体现了美国实 用主义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这种政策对美国、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收稿日期:2003-01-20 【参考文献】 [1]M·贝科威茨。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背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 [2]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M].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0.序言。 [3]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426-443. [4]翟志端。金门记实--五十年代台湾危机始末[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 4.90. [5]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68-93. [6]李长久。中美关系二百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56-78. [7]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97-498. [8]哈里·杜鲁门。哈里·杜鲁门回忆录[M].北京:三联书店,1974.137-152. [9]斯蒂芬·安布罗斯。艾森豪威尔:总统(Stephen E·Ambrose.Eisenhower:The President)[M].纽约,1984.180. [10]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1945-198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01-103 . [11]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俄国和冷战,1945-1980(Walter LaFber,America Russia and the Cold War,1945-1980)[M].纽约,1985.136. [12]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美国外交政策,1938~1980(Stephen E· Ambrose.Rise to Globalism: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38~1980)[M].纽约,1980. 187. [13]何顺果。美国史通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307-31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