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农民起义的东西战争与南北战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王大华 参加讨论

二、农民起义出现东西战争和南北战争之原因
    农民起义为什么具有方向性?或许有人认为是国都位置所决定,顶多也不过是封建王朝控制力不平衡产生薄弱环节所致。我以为这仅是局部外象,不是问题的实质。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历史上存在着东西时代和南北时代。
    1、我国历史之东西时代
    我国历史从原始社会经夏商奴隶社会到周秦汉唐封建社会前期有一条东西轴心,国家命运沿东西轴向摆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有东西特征。
    原始社会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有二个,一个是以华山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一个是以泰山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从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看,旧石器时期西部地区有蓝田猿人和大荔猿人文化,与之对应,东部地区有沂源猿人和新泰猿人文化;新石器时期西部地区有著名的仰韶文化及其典型代表半坡文化,与之对应,东部地区有著名的龙山文化以及泰安大汶口文化。以后仰韶文化陆续发现有1000多处,龙山文化陆续发现有2000多处,绝大多数呈东西条带状密布于黄河中下游。其文物之绚丽多彩与生产技术水平之高超,在我国其他地域的同期文化遗址中,盖无有望其项背者。
    在上三代,夏、周二族起于西方,商族起于东方,东西互不两立,结怨甚深。因此从我国一出现战争,就表现出鲜明的东西战争色彩,从我国一出现政治集团,也表现出鲜明的东西集团色彩。夏商周的国都全集中在黄河附近,呈东西分布。到周公东征后,在洛邑营建东都,以丰镐为西京,东西二京制由此而生,至唐不变。连接东西二京便可清晰地划出东西轴线。造成政治东西之分的不仅是部族有别或是地域有别,更重要的是经济生活有别。从我国一出现农业经济,就呈现出以华北平原为标志的东部产粮区和以关中平原为标志的西部产粮区,沿黄河流域分别形成东西两大经济重心区。
    进入封建社会前期周秦汉唐就更显出东西特征。从我国一出现地主阶级,就分为东西集团,以函谷关为界分别称关中集团和关东集团。早在武王伐纣及周公东征起,有半坡农业根基的关中集团雏形就产生了。春秋时关东诸侯视秦国为西戎,排斥于华夏族之外,秦穆公争霸一时,颇有与关东一见高低之意。战国时秦孝公用商鞅发愤变法,造就出了强大的关中军功地主集团,严重威胁关东,引出合纵连横的东西对抗局面。以公孙衍建议东方六国合纵为标志,关东地主集团亦随之形成。从此直至隋唐,国家命运便受这两大地主集团所决定,政治斗争基本表现为在黄河流域进行的东西战争。据西者必东征,据东者必西征。关中自商鞅变法军功地主得势,以后一直是大贵族、大官僚和皇族居住地,地主比例格外大,关陇集团十分强大。特别是西魏北周时拓跋鲜卑宇文泰父子经营关中,进一步改造关陇集团,以府兵制配合均田制建立了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使之尤为强大。因此,先得关中者易得天下,东西战争往往西胜东败。秦、汉、隋、唐四大王朝以及前秦、北周都是起于关中,征服关东。关中与关东相比,关中在政治上更为重要,长安因此成为千年不衰的古都。但是关东区域大、人口多,故关东在经济上更为重要。于是形成西方统治东方,东方养活西方的东西矛盾局面。东西关系直接决定王朝命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比如秦隋暴政之实质是关中集团对关东集团的不公,东西关系不平衡,激起关东反抗,地主阶级分裂,从而破坏秦隋统一大帝国的阶级基础,导致短祚。与之成为鲜明对照的是,汉唐治世乃至盛世的实质是平衡东西关系,为政致公,使原来分裂的地主阶级融合起来,罕有东西之争,中央集权的阶级基础空前稳固,因此社会大治,经济繁荣,国势鼎盛。
    造成上述历史东西特征的原因就在于当时仅有东西走向的文化,即黄河文化,在起主要作用。这决定了那一时代必为东西时代。在东西时代的农民起义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必然要打上时代烙印,也表现出东西特征。这是秦汉隋唐农民起义实质为东西战争的根本原因。不仅东西方地主不可同日而语,就是东西方农民也有区别,甚至也有对立。因此起义与镇压起义的二大阵营往往以东西地域划线。
    2、我国历史之南北时代
    我国历史在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有一条南北轴心,国家命运沿南北轴向摆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均有南北之分,具有南北特征。
    经济上自中唐开始,长江流域便超过黄河流域,以后江南愈来愈富,不仅成为经济重心区,甚至还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北方老的产粮区仍能维持经济重心区地位,与南方抗衡。如是,经济重心区从东西分布变成南北分布。政治上江南也日趋重要。其标志是政治中心国都不断变迁,先后经历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由西向东再向南移动。元朝时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国都又由南向北迁至大都。明朝朱元璋一度定都南京,但自永乐起也是定都北京,直至清乃至近现代大体未变。国都虽然北移,但南方政治作用不减,因此仍保持有南京,于是遂成南北二京。这与周秦汉唐的东西二京形成鲜明对照。南北政治集团区分亦十分明显,北方游牧集团建立元清二朝,南方汉人地主集团建立宋明二朝。近现代虽不再以民族区分,但军阀分为南北,政客亦多按南北地域结帮组派,南北水火不容。人口和文化重心区也从东西分布转向南北分布。唐以前北方人口大大多于南方人口。如隋炀帝时全国890万户,北方占750万户;到唐天宝年间全国960万户,北方占500万户,仍居多数。但从中晚唐起,人口重心逐渐移向江南。到北宋元丰年间全国1400万户,南方占1000万户,超过北方1倍多。此后明清至近现代。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 唐以前我国文化重心区在关中和关东,周秦汉唐文化名人尽出于此,南人只是凤毛麟角。但唐以后,文化重心不断南移,其分布便扭转了90度,呈南北向。北宋末年,南方文化已超过北方,江南成为人才荟萃之地,“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明清时期更是如此。如明宰辅189人,南人占2/3。明万历以前245年间,科举状元、榜眼、探花和会元244人,南人占215人(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近现代江浙、湖广、四川人才辈出,有目共睹。自唐以后,社会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均从东西向转换到南北向。宋、元、明、清总形势可概括为北贵南富,经济、人口、文化南方占优,政治北方持重,形成北方统治南方,南方养活北方的南北矛盾局面。南北协调融洽便出现盛世,社会繁荣昌盛;南北对抗斗争便出现乱世,社会动荡衰败。政治斗争基本表现为在黄河、长江二大流域进行的南北战争。据北者必南征,据南者必北伐。谁既抢得北方,又抢得南方,谁就能得天下。宋、元、清自北而南成功,明及民国自南而北成功。湖广与直隶在全国政局中的作用直线上升,远非往昔周秦汉唐时可比。当此之际,仅据东方或西方,则无足轻重,山东、关陇作用日衰。
    造成上述历史南北特征的根本原因是唐以后我国具二种文化,即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共同起主要作用,从而决定了这一时代必为南北时代。在南北时代的农民起义是其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南北特征。这是宋元明清农民起义实质为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此时起义与镇压起义阵营,虽然不象东西时代那样主要以地域区分而不少仍以阶级划线,但农民起义作战必须遵循南北向才能有胜利希望,否则定遭败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