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14][22]陈庭恩、艾周昌。非洲史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95,399,398. [2]王斯德。世界现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31-433. [3][33]黄鸿钊。百年国际风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369,374-375. [4]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M].纽约:1960.920. [5][16]李广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非洲战场[J].湘潭大学学报,1995,(5):5. [6][9]帕尔默,科尔顿。近代现世界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28. [7]K·蒂佩尔斯基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341. [8]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02. [10]迈克尔·霍华德。欧陆义务[M].伦敦:1972.104. [11]泽姆斯科夫:欧洲第二战场外交史[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41-42. [12][17]李巨廉、潘人杰。第二次世界大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51,405. [13][19][21][25]西克·安德烈。黑非洲史(第3卷上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49,151,86,190. [15]H·甘恩。1929-1952年北罗得西亚的铜业和铜业世界[J].罗得斯--利文斯敦杂志,1955,(18):32. [18]王存华。试论革命暴力在“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J].史学月刊,1983,(5):21. [20]爱德华·鲁。漫长的岁月。(Edward Boux:Time Longer Than Rope)[M].伦敦,1949.316. [23]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二分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556. [24][27]让·拉古都尔。戴高尔全传[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95-96. [26]张世均。二战中英国的“弩炮”行动[J].历史教学,1995,(6):28. [28]让·拉库蒂尔。戴高乐[M].纽约:1965.108-109. [29]弗郎索瓦·凯尔索迪。巨人之情:戴高尔和丘吉尔[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67. [30]拉乌尔·陈格隆。戴高尔与罗斯福[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83. [31]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现代部分,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01. [32]M·梅特洛夫。从卡萨布兰卡到“霸王”战役[M].莫斯科:1964.166. [34]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现代部分,上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40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