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意大利战争最直接的后果,是意大利城邦国家体系的覆灭。在此后三百多年里,意大 利城邦国家中的大多数成为欧洲大国的附庸,少数虽保持独立,但不过是徒有虚名。尽 管一些个别的意大利城邦国家如威尼斯仍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一个独立的 意大利城邦国家体系不复存在了。[11](P85)由于欧洲大国对意大利事务的干涉,意大 利城邦国家体系汇入了正在形成中的规模更大的欧洲国家体系。 意大利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在于它为正在兴起的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提供 了一个竞技场,促使它们间逐渐形成了一个多边交往网络,此即欧洲国家体系的初步形 成。 首先,查理五世的欧洲霸权计划失败了,正在兴起的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如法国、英国 等国的主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查理五世的七零八落的帝国所面临的是法国这样的领 土和政治基本统一的民族国家与中央集权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各组成部分已围绕经济 、政治和民族利益而基本团结起来,初步形成了民族意识,反对外来威胁,并在此过程 中进一步增强了作为主权国家的凝聚力。与此同时,德意志新教诸侯反对皇帝的斗争已 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感情,这种民族感情与法、英等国的正在兴起的民族主义互相影响 ,促使欧洲国家独立和主权地位的逐渐增强,推动欧洲国家间关系进一步朝着多极化方 向发展,而不再是走向统一或帝国的方向,西欧大国间开始形成一种政治均势。[12](P 226)法国等欧洲国家和新教诸侯意识到,欧洲大陆不能是一个只有一个大国居于主宰地 位的政治结构,虽然佛朗西斯一世及其同时代的君主并没有在理论上阐述均势的原则, 在但却在反对查理五世的战争中大力推行并实践着这种政策,这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 深远的。欧洲国家在意大利战争期间和战后所展开的外交折冲表明,欧洲国家已日益从 本国立场出发考虑对外关系,均势以及在其基础上的结盟外交成为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一大重要手段。 其次,战争推广了意大利城邦国家体系的那种常设外交代表制度,从而开始将欧洲各 国纳入一种多边国际政治结构。随着意大利战争的展开,欧洲各国间逐渐采纳意大利城 邦国家体系的常设外交代表制度,意大利城邦与欧洲国家之间、欧洲主要国家之间通过 常驻外交代表进行经常性联系的做法普遍化了。到战争的第二年,威尼斯向欧洲大国全 都派遣了大使,佛罗伦萨在法国和西班牙有它的常驻代表,连一向惟我独尊的教皇国也 先后向奥地利、西班牙、法国和威尼斯派遣了大使。就欧洲主要国家而言,1495年《威 尼斯条约》后,西班牙率先扩大外交机构,相继向威尼斯、米兰、英国、奥地利派遣了 常驻大使;奥地利先后在罗马、威尼斯、米兰、马德里、伦敦有了常驻代表;法国向教 皇国、威尼斯和米兰派遣了大使,它对其他国家兴趣不大,如英王亨利八世(Henry Ⅷ ,1509-1547)曾在1514年建议英法互换大使,但直到1518年法王佛朗西斯一世才予同意 ,因为此时的法国需要借助英国来抗衡西班牙和奥地利;[1](P137-138)英国从1505年 起先后向奥地利、佛罗伦萨、米兰、尼德兰、法国和教皇国派遣了常驻大使。欧洲各国 互派常驻外交代表,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与联系,加深了相互了解,促成了许多谈判, 缩短了一些战争的过程,促使其相互关系开始成为一种多边的国际政治联系。 再次,意大利战争所展现的政治和外交表明,欧洲政治经济中心正日渐由地中海向大 西洋沿岸转移着,欧洲国家逐渐在近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战争的 持续、蔓延和展开,欧洲其他主要国家英国、瑞士、德意志诸侯国、土耳其等相继卷入 ,交战场所从意大利半岛向着欧洲大陆扩展并转移,逐渐卷入了大西洋沿岸的英吉利海 峡与莱茵河流域、中欧地区的多瑙河流域以及地中海东部和北非沿岸等广大地区,意大 利战争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大战。大西洋沿岸各国愈益成为欧洲外交舞台的主角 ,决定意大利战争进程及其后的欧洲政治平衡的,不再是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城邦国家 和土耳其以及中欧地区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诸侯国,而主要是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 、法国和英国。这说明,到战争结束之时,西欧已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另一 方面,随着航海技术的出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开始削弱,西欧各国在 商业和贸易领域的优势地位逐步确立,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史家所说的世 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正在形成,欧洲的商业贸易中心也在向北大西洋沿岸的尼德兰地 区和英国转移着。[12](第二、五章);[13](ch.2)因此,意大利战争还在客观上促成了 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洋的转移,从而为建立以西欧为中心的欧洲国家体系准备 了一个多边经济交往框架。 总之,意大利战争促成了欧洲国家体系的初步形成。尽管在意大利战争结束后,查理 五世在西班牙的继承人腓力二世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的统治者们,违背国际关系多元化发 展的历史潮流,再次企图建立欧洲大陆霸权,然而,欧洲各国作出共同安排建立欧洲国 家体系,以维护彼此独立和安全,保持欧洲的整体稳定和秩序,已成为一项迫切而普遍 的要求。腓力二世的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的奥地利只能推迟而不能阻挡欧洲国家体系的最 终建立。 【参考文献】 [1]Garrett Mattingly.Renaissance Diplomacy[M].Baltimore,1955. [2]J.M.Thompson.Lectures on Foreign History,1494-1789[M].Oxford:Oxford Univ ersity Press,1979. [3]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M].蔡鸿滨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Dorothy M.Vaughan.Europe and the Turk:A Pattern of Alliance,1350-1700[M] .Liverpool,1954. [5]Ludwig Dehio.The Precarious Balance[M].New York,1962. [6]J.H.Elliot.Imperial Spain 1469-1716[M].New Yok,1967. [7]G.R.Elton.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vol.2[M].Cambridge,1979. [8]H.G.Koenigsberger,G.M.Mosse.Europe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M].London,19 68. [9]波将金等。外交史:第一卷上册[M].史源译。北京:三联书店,1983. [10]R.B.Wernham.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vol.3[M].Cambridge,1985. [11]麦克尼尔。竞逐富强[M].倪大昕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12]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M].尤来寅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8. [13]Ralph Davis.The Rise of the Atlantic Economies[M].London,1988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