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战后美国货币政策述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南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王铁 参加讨论

二、对战后美国货币政策的几点评论
    1.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从其演变形式看,是一种在扩张与紧缩之间左右摇摆的“Z字型”货币政策。当经济生活处于不景气状态或陷入危机时, 联邦储备当局往往采取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应付广泛的失业;当这种人为的刺激导致经济增长“过热”,以致通货膨胀发展迅猛时,联邦储备当局又往往转向采取以紧缩为主的货币政策,来企图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为经济的继续增长创造条件。如此“交错循环”,发展至今。
    2.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从其发展趋势和性质上讲,具有强烈的扩张特色。第一,战后较长时期美国政府主要奉行的是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本身一向是支持通货膨胀,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而反对通货紧缩的。第二,战后联邦储备当局在扶摇直上的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的各个时期里,从总体上讲,其紧缩度多数也只是局部的和有限的,且紧缩时间一般都只是一时的。紧缩不过是一种谋求下一时期更大规模的扩张的过渡性手段而已。第三,战后到1974年中,作为反映货币政策膨胀与紧缩主要指标的货币供应量一直随经济活动的增长有所绝对扩张。这期间,当工业生产处于增长时,货币供应量总是稍加超前地有所增长;而当工业生产处于下降阶段时,货币供应量虽相应有所减少,但其总水平还是绝对上升。1974年年中至1982年三季度情况稍有特殊,但1982年三季度后,货币供应量又迅速增长起来,1983年二季度达到了最高点。
    3.战后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对其目标的影响是极迂回间接的。战后美国货币政策紧紧服从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步具体化为: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联邦储备银行要想对上述四大目标产生直接影响又极不可能。因此,货币当局选择了一条迂回间接的道路,即主要运用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首先影响所谓的中介指标--存款准备金、利息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再影响银行信贷的种类与规模,最后才对四大终极目标产生作用。
    4.战后美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目标的作用非常有限。美国战后实施的货币政策对其经济生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四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们绝不能片面地夸大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严格地讲,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不可能谋求其极终目标的圆满实现,事实上也没有圆满实现。四十年来频频爆发的经济危机和七十年代以后长期困挠着联邦当局的“滞胀”顽症就是最好最有力的证明!那些白宫谋士们所炮制的什么运用有效的货币等政策工具防止资本主义危机,医治资本主义病症,保证药到病除的“神效处方”已被严酷的事实所彻底粉碎。
    5.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及由此造成的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央银行的货币信用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用规模,但并不能完全决定信用规模。从本性上,讲信用规模是受再生产过程制约的,信用只能对生产起促进或减缩作用,并不能决定生产周期的进程。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伴侣。企图在不触及美国社会的根基的条件下,通过什么财政金融政策的运用去消除危机挽救资本主义,是根本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战后成为美国政府“防止经济危机”主要措施之一的货币政策本身又有局限性:(1)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总是不能并行不悖、同时实现的, 各个目标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要实现一个就得牺牲一个;(2)联邦储备的货币政策经常与美国财政的需要发生矛盾,货币当局总是为了弥补国家巨额的财政赤字,而不得不违反原意地扩大市场货币供给;(3)居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重要地位的中介指标缺乏应有的可控性,联邦储备系统无法经常准确地通过中介指标去影响银行信用等等。因此,企图利用这政策去根治“资本主义病症”也当然不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