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第一次革命史争论情况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董继民 参加讨论

三一七八七年宪法
    美国史学界对宪法的看法主要有两种意见。争论的焦点是制宪者是什么人,目的是什么,宪法的实质和作用如何?
    第一种意见,全盘肯定宪法。认为宪法的制定是响应“神灵的安排”(11),是“国父”们的“伟大创造”。目的是大公无私,为人民着想。从而形成了传统看法。近年来,有的学者们美化制宪者,吹捧联邦主义。代表人物斯坦利·埃尔金和埃里克·麦基特里克认为,围绕宪法的斗争,是青年与老年、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而联邦党人反对的是狭隘的地方主义和惰性。联邦党人比反联邦党人更年青,联邦主义源于进取心;而反联邦党人大都是老革命,顽固地坚持地方主义,已失去革命的锐气。
    第二种意见,否定或基本否定“宪法”。有的认为,1787年宪法是自由与奴隶制两个根本对立概念的混合物,是资产阶级对奴隶制的妥协的产物。激进的废奴主义者威廉·加里森甚至说宪法是“死亡的契约”、“地狱的协定”(12)。但最有代表性的是进步派史学家。1913年进步派史学家查理·比尔德发表了《美国宪法的经济解释》,打破了传统看法。他认为:第一,55名制宪者都是讲究经济利益的人,他们大多是动产集团(金融集团、公债持有者、商人、企业者)的代表。其中40个人拥有公债券,14个人是土地投机商,24个人是放债人,15个人是奴隶主,11个人是从事商业、制造业和航运业者。没有一个代表小农和手艺人的利益。第二,制宪的目的,其一是在宪法实施后让政府偿还公债,使债券持有者集团发财;其二是加强资产阶级专政,防止和镇压无财产的群众的“骚动”。第三,在制定宪法和批准的过程中产生了剧烈的矛盾和斗争。支持宪法的是富有的动产集团,反对宪法的主要是农民和负债者。第四,联邦宪法在本质上是个经济文件(13)。关于制宪的目的和作用,梅里尔·詹森进一步补充道:制宪者厌恶邦联时期的“民主制度”,通过制定宪法,使那些保守的富有者和资本家、投机商掌握了大权,占了上风。
    中国史学界围绕1787年宪法是不是第一次革命的重大成就,应基本肯定还是基本否定,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坚持两点论,但倾向于基本否定。曹绍濂认为,“就宪法的产生过程来说,完全没有民主的基础”。“新宪法中的民主因素是很少的”。但又认为,“在评价美国宪法时,也应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整个世界的政治环境”,“美国的新宪法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14)。黄绍湘认为,“美国宪法是反映美国新的资产阶级秩序建立的政治文件”,“它的目的是加强资产阶级专政和警卫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剥削”。“所谓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不过是建立一道完全隔绝人民与国家政权的垣墙”。同时,也肯定了宪法的“积极的进步的因素”,“巩固了全国统一,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5)。黄绍湘的观点在1979年出版的著作中有了某些变化,更加强调宪法“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而先前所谈的“积极进步因素”,全然不见了(16)。
    第二种意见,基本肯定1787年宪法。刘祚昌认为,1787年宪法是“美国第一次革命的一个重大成就”,是一部“进步”的宪法,是“保守派的业绩”(17)。因为:首先,联邦宪法在满足了保守派政治、经济上的要求的同时,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有利于一个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个新国家有可能维持足够的军队,以对付英国和西班牙的侵略。其次,这部宪法包涵了大量民主要素,如规定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造了现代联邦制国家形式;确立了共和制;实行民选政府制度;规定文官政府的权力高于军权;以及宪法修改程序体现了“死人不能统治活人”的思想,等等(18)。
    四华盛顿评价问题
    在美国史学界,评价华盛顿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偏至全、由神化到人化的历史演变,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全面肯定甚至神化华盛顿。华盛顿逝世后第六天,参议员马歇尔在国会上誉称华盛顿是美国“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接着出现“崇拜热”,又称华盛顿为“祖国的救星”,而且常同耶稣相提并论,使之成为无与伦比的民族英雄和白璧无瑕的完人(19)。
    第二种意见,剥掉华盛顿头上的神圣光轮,由神化而人化。肯定其军事成就,但对其政治、思想评价不高。比尔德认为,华盛顿决非不讲个人及本阶级经济利益的人。比尔德列举了开国元勋们的五项经济利益,华盛顿就占有四项。进步派又认为,华盛顿在美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不占主要地位,因为在联邦派与反联邦派斗争中,他只是个台面人物。帝国学派认为,华盛顿是一位职业军人,对政治争论及殖民地权利、独立问题都漠不关心(20)。
    中国史学界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在军事和政治思想方面都充分肯定华盛顿。刘祚昌认为,华盛顿是位“天才的军事家”(21)。拒绝接受王位,又表现他具有“伟大的政治家风度及胸怀”(22)。余志森认为,第一,在军事上,他是高举独立宣言旗帜而奋战的卓越统帅。理由是,华盛顿整编了革命军队;直接指挥和领导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役;在敌人和谈阴谋面前决心斗争到底(23)。第二,在政治上,他具有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理由是,华盛顿坚决不当国王,制止了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排除总统终身制,开创总统任期最多两届的先例(24)。第三,在联邦宪法问题上,华盛顿作用重大。理由是,他是制宪的积极推动者;制宪会议的成功主持者;共和原则的维护者;宪法第一个忠实执行者(25)。
    第二种意见,华盛顿堪称杰出的军事家,但对其政治思想评价不高。黄绍湘认为,在军事上华盛顿是“民族运动的领袖”,但在大陆会议里是“稳健分子”(26)。周一良、吴于廑认为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统率殖民地的军队作战英勇果决,为反英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他是“革命阵营中的右翼”(27)。
    第三种意见,在军事和政治思想方面评价都不高。严钟奎、杨增书认为,第一,在军事上有贡献,但不是“天才的统帅”。理由是,华盛顿指挥的战役未构成对英军的致命打击;在整个战争中未起到关键作用;没有堪称天才的军事事迹;在军事艺术上没有独创。他赢得的称号倒是“费边”。第二,在政治上,他是资产阶级活动家,但不是杰出的政治家。理由是,华盛顿在大陆会议里是个温和派;从来不是独立宣言的真诚拥护者;在争取国际援助工作中未起多大作用;在独立战争结束后使美国从革命时期后退;站在哈密尔顿一边反对民主;不热情支持法国大革命。第三,华盛顿具有温和性和不彻底性,始终属于右翼。第四,华盛顿是受种植场奴隶主和资产阶级欢迎的人。因为在他任总统期间的政策和言行,都以种植场奴隶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依归;他本人也成了美国最大的富豪之一(28)。
    注释:
    ①③⑥埃德蒙·S·摩根:《对美国革命不断变化着的解释的评论》,载《美国史译丛》1982年第1期第24、29、30页。
    ②张友伦:《评美国资产阶级史学关于美国独立战争性质和原因的几种观点》,载《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1988年版,第85-86页。
    ④(15)(26)黄绍湘:《美国早期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1、321、207-214页。
    ⑤刘祚昌:《美国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制度》,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⑦丁则民:《关于十八世纪美国革命史学评介》, 载《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
    ⑧⑩(17)(18)刘祚昌:《论美国第一次革命的成就》, 载《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5、17-21、30-36、33页。
    ⑨(22)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176页。
    (11)(12)(13)丁则民:《查尔斯·比尔德与美国宪法》,载《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第2期,第64、64、66页。
    (14)曹绍濂:《美国政治制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6-28页。
    (16)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9-92页。
    (19)(20)余志森、尤天然:《美国史学界对华盛顿评价的变化》,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5期。
    (21)刘祚昌:《美国独立战争简史》,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91页。
    (23)余志森、孙建明《论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作用》,载《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第5期,第18页。
    (24)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载《上海师院学报》1980年第5期,第79页。
    (25)余志森:《华盛顿与美国宪法》,载《世界历史》1983年第5期第23页。
    (27)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下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3页。
    (28)严钟奎、杨增书:《论苏联史学界对华盛顿的评价》,载《山东师院学报》1979年第4期,第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