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学术界对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研究综述(3)
四“冷战思维”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40多年的“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苏关系亦不例外。罗珍、朱玉文认为,“‘冷战思维’的安全模式是苏联想控制中国的内外政策并导致中苏关系曲折发展的关键,而中国未能及时摆脱‘冷战思维’安全观也是原因之一。”[17]认为50年代末期中苏关于“长波电台”、“共同舰队”的争论,赫鲁晓夫对中国炮击金门、马祖的指责,苏联就中印边界冲突所持的中立立场,都是在“冷战思维”支配下,苏联领导人从苏联的全球战略需要出发,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进行指责。中国虽拒绝了苏联的无理要求,但并未走出“冷战思维”的巢穴。 五中苏关系破裂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 无疑,中苏关系的恶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许多文章从中苏关系的多种层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有些作者还提出了“互动”说。曲星认为,中苏关系恶化是双方战略、理论与利益三个方面分歧冲突及其互动的结果。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之间的结盟关系有着强烈的利益互求因素,即当时中苏都面临美国严重威胁的战略格局,中国需要与苏联结盟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苏联也需要在自己周边建立一个隔离西方威胁的安全区域。”但50年代中期美苏关系有所缓和之后,苏联面临的战略任务与中国面临的战略任务发生了明显的差异。赫鲁晓夫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谋求美苏合作,需要中国加以配合来营造与美国缓和的气氛;但中国要解放台湾,对美国及蒋介石在东南沿海的挑衅要反击,这无疑有悖于苏联创造缓和气氛的构想。中国希望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空军力量,对付美国的威胁;但苏联却需要中国裁军,由苏联通过中苏盟约和华沙条约提供保护。“由于苏联醉心于与美国的缓和,决心要把中国外交纳入苏联全球轨道,又丝毫不考虑中国的战略需求和民族利益,中国对苏联外交新战略所依据的理论非常自然地就产生了不同看法”,使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争论升级,并且展开了公开大论战。中苏两党之间的大论战不仅使它们之间的分歧得不到弥合,反而越来越大,最终两个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恶化。中苏两党之间的关系恶化,“不可避免的对国家关系产生了消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中苏从盟友演变为潜在敌人,正是这种利益冲突与理论分歧恶性互动的结果。”[18] 孙其明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两方面分别著文,认为中苏关系破裂,是国家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分歧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骆晓会也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以及领导者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别著文分析了对中苏关系的影响,认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恶化,“是许多因素累积并相互促进、交互影响下造成的。”[10]而若非要从这些因素中找出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领袖个人因素。[16] 总之,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上的恩怨和现实的冲突;国家战略利益的矛盾和意识形态分歧;社会背景与个人因素等等。我相信,随着有关档案的全面开放、解秘,对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的研究将更加深刻和全面。而且,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将有助于21世纪中俄友好睦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收稿日期:2003-05-02 【参考文献】 [1]孙泽学,唐天新。中苏同盟破裂根源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98-104. [2]刘克明。中苏关系40年的历史教训[J].东欧中亚研究,2000,(1):64-68. [3]丁明。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2):20-36. [4]李捷。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J].东欧中亚研究,1999,(5):22-31. [5]孙其明。国家利益冲突与中苏关系的破裂[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0-26. [6]沈志华。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关于远东防空协定、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的再讨论[J].中共党史研究,2002,(5):32-43. [7]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8. [8]叶子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16-222. [9]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一、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3):76-85,(5):62-72. [10]骆晓会。中苏关系恶化之首要因素为国家利益说质疑[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68-73. [11]孙其明。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的恶化[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40-46. [12]骆晓会。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之恶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5):69-72. [13]陈冬玉。“大跃进”运动与中苏关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107-110. [14]张宏毅。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对苏联模式的怀疑和批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7):51-52. [15]李丹慧。战后中苏关系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视野[J].中共党史研究,1997,(5):82-90. [16]骆晓会。领袖个人因素对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98-103. [17]罗珍,朱玉文。关于“冷战思维”对中苏关系发展影响的历史反思[J].北方论丛,1999,(2):115-118. [18]曲星。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的战略、理论与利益背景[J].外交学院学报,2000,(1):15-23.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