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驾崩,马其顿帝国迅速瓦解,不久即形成军阀割据称王争霸的三国鼎立的局面:1.马其顿欧洲本土仍为王室继承君权,仍名马其顿王国;2.亚历山大的大将塞琉古在叙利亚和巴比伦行省建立塞琉西王国;3.亚历山大的另一大将托勒密在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西王朝与托勒密王朝长期争霸,常年发生战争,犹太人处于两国交锋的战略要冲,无法免除不断成为任人宰割的牛羊,只能轮换着充当两国的战利品。但是,此时期,尤其是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犹太教不失时机的吸收了希腊文化思想,同时也把犹太教推向了世界。在埃及亚历山大城集中了大量的犹太学者,希伯来文犹太教圣经早已翻译成了希腊文,即所谓“七十子译本”圣经。 公元前168年埃及托勒密王朝降罗马共和国为其附属国。 公元前167年前后犹太教祭司马加比家族起义,经过近三十年的斗争终于在公元前140年左右独立,宣布脱离塞琉西王朝,建立马加比王国哈斯蒙王朝(哈斯蒙是马加比家族的远祖名)。但是这个独立的神权国家无法解决各派系的争夺耶路撒冷的控制权,长期处于混乱动荡之中,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罗马人到来。 公元前148年罗马共和国灭马其顿王国。 公元前64年罗马共和国灭塞琉西王国。罗马将军庞培在进军埃及的途中顺势攻陷耶路撒冷,灭马加比王国,将其划入叙利亚省。 公元前37年罗马人扶持了一个与罗马宫廷有密切关系的犹太贵族名叫希律(Herod)的人做犹太国王(但又有说希律为阿拉伯血统,他的父母都是阿拉伯人),此后一百多年希律家族的犹太王国及周边小国即成了罗马帝国的属国。 由于经过几百年希腊化环境的改造,犹太教不可阻挡的吸收了希腊文化思想,发生了异变,此时产生了早期基督教运动。恩格斯在致保尔·拉法格的书信中说“基督教是犹太教的私生子”就是指的这种异变。(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2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实际上基督教也就是犹太教神学与希腊哲学二者共同的私生子。 大约在公元29年或稍后几年,犹太王国宗教当局在罗马帝国的支持下,镇压了世界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就是耶稣受难事件。结果正如恩格斯所阐释的:基督教的缔造者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为基督教的建立砌上了“最后一块石头”。这是将基督教比喻为一座伟大的建筑,统治者企图摧毁这座尚待峻工的建筑,结果却促进了它的完成。耶稣受难后,基督教运动不但没有被镇压下去,反而燃烧到了罗马。 公元66年~70年,犹太国爆发起义,推翻了希律王朝;但是起义政权遭到强大的罗马军队的镇压,犹太国也被瓜分,一部分由邻国的希律王族控制。 公元135年罗马帝国镇压了犹太人的最后一次起义,大批犹太人被驱逐出耶路撒冷,犹太人再一次大流散,留居本土的犹太人越来越少了,从此古代犹太人的国家也不复存在了。 以色列从崛起、兴盛,直到国家消亡,大约经历了两千年;犹太灭国后世界历史又过去了两千年,“埃及犹太人”经历了四千年的历史沧桑。前一个两千年,载于史册的“埃及犹太人”或“埃及以色列人”,有摩西、大卫、所罗门,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后一个两千年中最伟大杰出的就是耶稣。耶稣虽然是犹太人,也是犹太教民,但他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他受难时被迫戴上了以色列王的荆冠,但是他的政治抱负是实现上帝赐给他的天国的理想,也就是恩格斯说的基督教的天国的社会主义,因此,耶稣所思考的决不是如何保存犹太的国粹这一类问题,他所劳力费心的是犹太人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人”。作为建立基督教而“砌上去的最后一块石头”,耶稣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几个世纪之后,“犹太教的私生子”终于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可是,“埃及犹太人”却只存一个名目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