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理学虽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但是,国外已有不少学者尝试用它来说明具体的历史问题。苏联学者米罗诺夫对俄国农民运动失败的解释便是一例。他的论述如下: 人的心理过程有其特殊的历史特点。这些特点产生了每一个历史时代独特的生产环境和社会实践。这些特点还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形式。正是在它的影响下,人类迈出了自己生活的第一步,产生了语言,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能注意到封建时代俄国农民思想意识的历史特点,并对其进行研究,则可更符合实际地解释他们的社会行为,这对史学家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应该指出,这些特点并不能解释农民全部的社会行为,因为农民的社会行为首先是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然而,农民思想意识的历史特点,毫无疑义地会在其全部行动中留下明显的痕迹。只有注意到农民认识和思维的特点,人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农民社会、经济、人口和政治方面的行为。 长期以来,僭称问题被看作是一种幼稚的君主主义。但是,当我们看到农民在农奴制时代,认识不到自身是自己活动的主体,而只是在旁人影响之下的客体,没有充足的个人自我意识时,那对这一问题就会有另一种不同的解释。农民起来反抗使自己处于痛苦状况中的压迫者,首先希望得到“上面”的批准,并宣布这一斗争是合法的,同时还由幻想中的“上面”的人来领导。农民的这种心理在封建社会是很自然的。这来自“上面”领导农民进行斗争,并批准这一斗争是合法的人,只能是“来自上帝的君主”,即沙皇。 农民进行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想要得到“上面”批准的心理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可帮助我们解释农奴制时代农民阶段斗争的另一种特殊现象。当局部地区的斗争开始时,农民为取得斗争的“合法地位”,常常向沙皇提出书面请求,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农民政治见解和社会见解中,很容易有彼此不协调的地方,这反映了俄国农民的矛盾性。农民能够认识到所有的沙皇都是“基督的敌人”,是造成自己贫困的祸首;同时又认为,只有沙皇才能拯救他们,所以便认为沙皇是好的,而地主才是坏的。注意到农民这种传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我们阐明上述这个看来反常的历史现象。 这种“传统”使农民感觉不到逻辑上的矛盾,很难改变他们存在着的不切实际的逻辑推理,农民所理解到的逻辑推理的前提是个别的、局部的情况,而没有掌握统一的、一般的逻辑推理。俄国农民缺乏抽象的、综合的思维能力,不能建立起没有矛盾的世界观思想体系。这对于封建时代农民想要建立起任何一种崭新的政治观念,对于他们为改变国家政治制度所进行的斗争,是一种心理障碍。这样,农民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搞不清楚自己受压迫的原因,看不到真正的阶级敌人。这是俄国大规模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 (于沛摘自Б。Н。米罗诺夫《史学家和社会学》苏联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14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