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严重损害盟友利益的做法是中国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自然引起中国的高度警惕与不安。由此观之,苏联对日出兵作战必然索取补偿,对于盟国尚且如此,对于战败国恐怕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斯大林在1945年8月16日向杜鲁门提出的出兵占领北海道的要求就是一个例子。我国学者也有人指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战略目标,“是要恢复沙皇俄国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虽然这一目的只有在打败日本,而且必须通过自身参战打败日本以后才能实现。正因为如此,出兵东北参加对日作战可以被认为是苏联远东战略的既定方针”[12](p.91)。如果用这个视角来看中国问题就会看到,中国的对日政策受国际复杂因素的制约,离不开总的国际形势。 再说国内因素。战后中国国内形势发展出乎蒋介石意料,也促使他把主要力量集中于国内。战争一结束,国共的矛盾首先在受降问题上表现出来了。1945年8月9日也就是苏联对日宣战的第二天,毛泽东向其所属部队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人民武装力量根据延安总部对日反攻的命令,开始向绥晋、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山东、鄂豫等敌占区发动进攻,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紧急从西南、西北调集部队,向南京、上海、北平、济南、东北等地运兵,抢占战略要地。国共两个政治实体间的矛盾爆发危在旦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发展与扩大,使蒋介石感到恐惧。1945年9月,共产党已拥有127万军队,268万以上的民兵,19个解放区和1.255亿人口,120多万党员。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扩大,改变了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抗战开始时的18.88∶1,降为4.1∶1,加上收编的50万伪军也仅为4.5∶1稍强一点[13](p.13)。这个变化是蒋介石不愿看到的,也是他最担心的。在力量的对比与较量中蒋介石感到了形势的严重性与迫切性,一场大规模内战将在国共之间展开。美国驻华大使馆看得很清楚,它打给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大规模内战的威胁正在增长,大使馆感觉情况已几乎绝望。”[14](p.289)总而言之,中止派遣占领军进驻日本,是国内反共政治需要决定的。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说中国赢得了战争,但是人员伤亡与物质损失过于惨重,很难抽调足够的力量向日本派遣占领军,因此,也限制了中国对日占领军的派遣。第二次世界大战束,只是解决了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而国内国共两党的党争、政争与军争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最后解决。国共两党斗争的实质,说到底就是夺取政治权力。对于这个问题,蒋介石在1946年元旦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出来了:“我们国家的处境,还是备极艰难,外患虽已攘除,内忧却更见严重。这几个月以来演变的经过,不容讳言的,使我们同胞在重见天日之余,心头上仍有重重的阴影……对于国家的现状,真可谓一则以喜,一则以忧!”鉴于这种情况,蒋介石要“消除内部存在的殷忧,收获真正胜利的果实”[6](第68卷,p.24),对日占领事小,对内消除“殷忧”事大。蒋介石已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了。 蒋介石特别强调日本对自己政权、对亚洲的重要性。蒋介石一直认为,日本侵略不过是“癣疥之疾”,而共产党的红军才是“心腹之患”。即使在国共合作抗战期间,两党的关系也相当微妙。国际形势的变化给中苏关系注入了复杂的因素。虽然苏联在国共问题上曾给蒋介石不少支持,但是后来为了遏制美国在东亚和远东的渗透,以及即将来到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苏联还是弃蒋而转向支持共产党,远东的国际阵线越来越清晰地分成美国、日本和国民党中国,以及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实体。蒋介石对国内问题的考虑优先于对日占领问题的考虑,1946年11月5日向美国方面提出中止派遣驻日占领军,正是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发展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蒋介石秘录--日中关系八十年证言(下)[M].东京:产经新闻社,1985. [2]梁敬錞。开罗会议与中国[M].台北:亚洲出版社有限公司,1962. [3]战后世界历史长编(一)[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4]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上)(二)[Z].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 [5][英]F·C·琼斯。1942-1946年的远东(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66,68)[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日]儿岛襄。占领日本(一)[M].东京:文艺春秋社,1978. [8][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9]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四),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Z].(一)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 [10]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编印。在日办理赔偿归还工作综述[C].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 [11]蒋经国。我的父亲[M].台北:正中书局,1988.这段话与此前严重损害中国利益与主权的雅尔塔协议如出一辙,协议规定:“苏联的这些要求应在战败日本后毫无条件地予以满足。”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Z].北京:三联书店,1978. [12]沈志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目标和结果[J].历史研究,1994(5)。 [1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一)[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14]杨公素。中华民国外交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