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纸莎草纸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集刊》 孙宝国/郭丹彤 参加讨论

纸莎草纸是一种重要的书写材料。迄今考古学家已发现了用埃及象形文字、科普特文(注:所谓科普特文字,其含义就是“埃及人的语言”,出现于希腊化时代,是一种拼音字母化的埃及语言文字。科普特文字有32个字母,其中25个采自希腊,另7个来自埃及世俗体文字,用以表示希腊字母所不能表示的语音。这7个埃及世俗体字母是古埃及文字的最后遗存。科普特文献,几乎全是宗教性质的,该文字出现并形成于埃及希腊化时代,到公元7世纪开始衰落,14世纪消亡。在这以后,只有在科普特基督教会里还用于宗教仪式。)、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以及希伯来文等六种文字书写的纸莎草纸书卷,其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文拟从纸莎草纸的兴起和衰亡入手,来揭示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一、纸莎草纸的诞生
    纸莎草纸起源于古代埃及,是古代埃及人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英语中的纸莎草纸一词papyrus源于希腊语papyrus,最早出现于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托普拉斯图斯(Thoprastus,约公元前4世纪-3世纪)的著作中。纸莎草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莎草科植物,草叶呈三角形,在古代主要生长于埃及的沼泽和池塘之中,现在则只分布于埃及哈尔图姆(Khartum)地区北部的尼罗河谷地。纸莎草茎高可达3米多,粗细与人的手腕相当,茎部富含纤维,用它为原料制造出来的书写材料就是纸莎草纸。纸莎草纸的传统制法是:首先剥去纸莎草的绿色外皮,留下髓部,并割成薄片,放入水中浸泡几天,捞出后用木槌敲打,压去水分,重复多次,把薄片两端切齐,一条条横向并排铺开,然后在上面纵向排开,并用石块压紧,挤出糖质黏液,使草片相互黏结起来。晾干以后,用象牙或者贝壳磨平草片的表面,就成了纸莎草纸。经过这些工序制造出来的纸张表面呈水平纤维状,而反面则呈垂直纤维状。纸莎草纸通常被制成长不超过48厘米、宽不超过43厘米的纸张。几张纸为一打,被沿纤维水平走向的方向卷起来,以备不时之需。[1](P93)
    纸莎草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和纸质书写媒介。根据从埃及第一王朝(约公元前3100年-2840年)的大臣荷玛卡(Hemaka)位于撒哈拉的坟墓中出土的一张没有被书写过的纸莎草纸,学者们推断纸莎草纸的出现与埃及文明史的发端几乎是同步的;而最早的纸莎草纸文献则来自于第五王朝末期(约公元前2500年-2350年)的阿布塞(Abusir)神庙,它主要记载了这个神庙的收支情况。目前所知的最宽的纸莎草纸卷是古埃及的丧葬文献《亡灵书》(the Book of the Dead)。根据捐献者的姓名,它还被称作《格林菲尔德纸莎草纸卷》(Greenfield papyrus),该文献宽度达49.5厘米;最长的纸莎草纸卷是埃及第二十王朝时期书写的《哈里斯大纸莎草纸卷》(the great Harris papyrus),该文献长达41米。[1](P94)大约在公元前650年左右,纸莎草纸传入希腊,并很快成为古代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书写材料。希腊人、罗马人以及阿拉伯人都曾经把其当作主要书写材料,传布文字条令,记录各种信息,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规格和质量的不同,纸莎草纸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等级:第一等级叫hieratica(后来叫Augusta或Liviana),此为上品,长约24.03厘米;第二等级叫amphitheatrica,此为次上品,长约16.63厘米,后来由于一位叫凡尼乌斯的人对其改良而改称为fanniana,这一等级的纸莎草纸后来增长至18.48厘米;第三等级叫sartica,产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塞伊斯(Sais),其质量较差,长12.96厘米至14.78厘米;第四等级叫taerotica,其质地坚韧、较厚;最后一个等级叫emporetica,长11.09厘米,主要用于包装。
    二、纸莎草纸的生产与传播
    在古代埃及,纸莎草纸的生产制作活动基本上是在神庙组织管理下进行的。由于古代埃及始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因此说纸莎草纸的生产处于国家垄断状态是不为过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最初的纸莎草纸卷多为宗教或半宗教文献,抄写工作也因而具有神秘色彩,它是神职人员的专利。后来到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11世纪)才逐渐传入民间,用来礼赞神明,记录事件等,并出现以抄写纸莎草纸文书为业的专职人员。而且据考证,早在埃及的第十二王朝(公元前约1991年-约1788年)时期,就已经有了以纸莎草纸为媒介的通信活动。
    公元前8世纪前后,纸莎草纸制作方法经由地中海东岸的港口城市巴比罗斯(注:巴比罗斯港,现为黎巴嫩的祖巴依港(Jubayi)。)(Byblos)传到古代希腊和罗马,著名古典作家希罗多德以该城的名字byblos来命名纸莎草纸;后来byblos一词又演变为bible,即英文“圣经”一词;而且英语单词book也是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在希腊语中关于纸莎草纸的单词的原始含义是pa-per-aa,“属于国王的”,由此揭示出希腊化时代纸莎草纸的生产很有可能是被王室所垄断的。[2](P82)
    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23年-30年),纸莎草纸的产量增加,质量改善。纸莎草人工栽培,一年四季可以收割。王室垄断,调控销售,但是私人也可以种植,并在工厂中加工。最好的纸莎草纸由国家以固定的价格收购,质量差的可以在民间销售。纸莎草纸源源不断供应,使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城成了一个官僚文牍盛行的城市。一份公元前258年至257年的单据显示,财务大臣的衙门在33天里共收下434卷纸莎草纸文件。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亚历山大城的书籍要比地中海世界的其它任何地方都多,当时亚历山大城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2](P82)
    公元前250年之后,古罗马向东方大举扩张,在欣羡于希腊文化成就的同时,把大量的纸莎草纸文献藏书搬运回罗马,[3](P5)因而客观上促进了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的建立以及书籍贸易的繁荣。公元前168年,希腊马其顿王朝末代国王佩尔修斯战败之后,罗马保民官保卢斯把佩尔修斯的图书馆整体搬到了罗马。苏拉此前已把提亚斯的阿波林图书馆迁至罗马,还把亚里士多德和泰奥弗拉斯托斯的著作从雅典运回罗马。西塞罗的朋友阿提库斯(Atticus)则以私人的身份从希腊搜求纸莎草纸文献,积累了大量藏书,成为著名的出版商。“公元前56年,他俨然已垄断了西塞罗作品的出版权,并培训了一批抄书员和图书管理员。到公元前55年,他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抄书的产业。”[4](P14)
    罗马帝国时代,对埃及的占领使纸莎草纸的供给更加源源不断。“在屋大维时期,纸莎草纸的种植、制造和销售都在私人手里。运输税替代出口税,因为罗马是主要的进口地。纸莎草纸的生产从小村落移到重要城市。手工匠成为工厂的工人。尼罗河三角洲的泥沼地提供了方便书写、价格合理的材料,从不列颠到两河流域的广袤疆域里都使用纸莎草纸。”[5](P38-39)由于著书立说的人越来越多以及大部头著作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纸莎草纸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伊斯兰教出现前后,上埃及和下埃及的许多城市、乡村都有生产纸莎草纸的工厂。伊斯兰远征军首领阿穆尔征服埃及后,下令保留所有造纸工厂,以满足宫廷、哈里发官邸及外省对书写用纸的需求。那时,埃及生产的纸莎草纸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是埃及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阿穆尔主要依靠阿拉伯人进行圣战,保卫疆土,故明令禁止阿拉伯人在埃及从事生产纸莎草纸的劳动和贸易,而让埃及人从事纸莎草纸生产,掌握纸莎草纸制造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