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佛反危机措施的作用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29年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史学界均无有非议。但在美国反危机措施中,倒霉的胡佛被看成是“面对危机一筹莫展”的保守无能的总统,这有失公平。笔者无心为胡佛翻案,但从史实出发,厘清胡佛措施流产的原因,重新认识胡佛反危机措施的作用,剖析其对罗斯福新政的联系。此外,本文还力图寻找出罗斯福新政的不足,说明任何“措施”、“新政”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 一、胡佛反危机措施未能扭转局面的主因在于经济危机的惯性,英国和法国由于危机惯性不大,跟胡佛措施一样,仍使用传统的手段应付危机,却没有发生危机激化 同政治危机、民族危机一样,经济危机具有其自身故有的惯性。胡佛的措施诚然有投入不够、反对政府干预、恪守自由放任政策等弊端,但其未能扭转经济危机局面的主因在于从1929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的巨大惯性,并且,这场危机是世界性的,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洪流中,要想令行祸止,立即就阻止这场祸水是不可能的。 1929至1933年这场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同以往任何一次危机相比,无论从影响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它的惯性也是空前的。 首先,生产下降幅度大,失业人数多。以往历次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如果达到10%-15%,即被认为是严重的。而这次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减少了44%,贸易额缩减将近2/3。1932年的工业产值与1929年相比较,美国下降了46.2%,德国下降40.6%,法国下降28.4%,英国下降16.5%,日本下降8.4%。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的水平。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设备有1/2-2/3陷于停顿。美、英、法、德有29万家企业破产,出现了大片机器“墓地”,长达几十公里的工厂区死气沉沉,厂用铁路上野草丛生。随着生产的停顿和企业大量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超过了3000万。其次,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危机时间过去一般是几个月,最长1年,而这次危机却长达4年之久。第三,这次危机,使工业、农业、外贸、金融等部门发生全面综合危机。第四,危机结束后,不见复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开始到结束,一般经过“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但这次危机终止后,世界经济并未出现通常的萧条、复苏和繁荣阶段,而进入“特种萧条”,这就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巨大惯性。直到1936年,各国经济才有少许的活跃和回升,但还没有进入繁荣阶段,1937年便又爆发了新的危机。 由上可以看出,在这场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经济危机的迅猛带来巨大的惯性,在这种惯性的冲击下,危机久久不能消失,其中又以美国为最重,它首先从美国爆发,对美国的打击最历害,但美国在胡佛措施的铺垫下,经过罗斯福新政,反而比其它国家恢复要早。1934年美国工业产量比1933年增加了4%;1935年美国农业总收入比1932年增加了22亿美元,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1](p200-202)英国和法国虽然比美国经济危机晚1年,打击也较小,但法国经济危机到1936年还未结束,英国虽然1933年有所恢复,但1937年又爆发了新的危机。[2](p206) 这表明:在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反经济危机措施未能摆脱经济困境、扭转经济颓势,其根本原因是这次迅猛而来的危机的巨大惯性。在这次危机中,美国遭受的打击最严重,但它即比法国、英国结束得早,不能不说罗斯福新政起了重大作用,而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凑效(1932年3月通过70个紧急法令到1934年美国工业产量比1933年增加4%),没有胡佛3年多的反危机措施的铺垫、经验教训和维护社会安定政策是不可能的。 二、胡佛措施虽未能扭转经济颓势,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的激化,并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 我们看问题要从事物发展的趋势去看,而不能单纯地从表现出来的问题看。如果只从1929年10月至1932年7月美国经济危机恶化的情况看,的确是加深了,但从美国经济危机恶化的趋势看,美国经济危机加深的步伐在减慢,因为美国经济危机“到1932年7月到达最低点”,[2](p485)在这之后经济危机总体已经却步并有所回升,这时正是胡佛总统在位时期,也是胡佛反危机措施实行三年后取得的成效。那么,胡佛总统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危机的激化、使美国经济危机却步呢?这一点,常常被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忽视。 第一、从总体上看,胡佛有一颗把美国经济搞好的雄心。1929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的赫伯特·胡佛,是以维持美国的“永久繁荣”为己任的。[2](p485)“胡佛政府的对外政策也是以维护美国利益为目的的”。[2](p496)第二,胡佛的措施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垄断资本家和大农场主的利益,从而减轻了许多大企业和大农场由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胡佛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所以,危机期间,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都是以扶助大企业为目标。从1929年11月起,胡佛政府通过扩大信贷和减低公司所得税的方法,给资本家以财政援助。胡佛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相关于现在260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把3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240亿美元)借贷给银行、工业和铁路企业,帮助资本家度过难关。1930年6月,国会通过了“史幕特--霍利关税法”。在1125种美国进口的商品中,有890种商品提高了进口税率31%-34%。新关税法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实际上,它保护了美国垄断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利益,使他们免受外国进口产品的竞争。在农业方面,胡佛政府还用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3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减少“过剩”农产品,缓和农业危机。胡佛政府救济农业的政策,再有一项就是通过复兴金融公司向农场主贷款3亿美元(相当于现在20亿美元)。第三,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胡佛政府采取保证美国投资安全,并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使美国的商品和投资获得出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32年的“延付债务一年”。当经济危机的打击使德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时,1931年6月2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致函胡佛请求援助,胡佛便发表了缓付债款一年的宣言。8月,美、英、德、法、比、日、意七国签订草约,从1932年7月起延付债务一年。“美国政府建议,在一年期内延付一切各政府间债务、赔款和救济借款的本利,但是私人方面对各政府的债务当然除外。在能得到国会通过的条件下,美政府从7月份财政年度起,将展缓外国政府对美一切债务的偿付一年。”[3](p75)对于延债的原因,胡佛总统说,因为欧洲国家(在经济危机中)的困难,“对于美国输出品的购买力低减。”[3](p76)“对于延债的目的,“在于给来年以世界经济恢复的机会,并有助于使美国已经运转起来的恢复力量免受国外阻碍的影响。”[3](p6)对于胡佛的对外经济政策,这里要补充一点,那就是胡佛站在美国利益的立场上,在危机中实行的对外经济政策,对抑制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或多或少还是起了一些作用的,这一点,就连后来罗斯福总统在“新政”中都效仿,实行“睦邻”政策。我们不能因为胡佛敌视苏联就否定胡佛所有的外交政策;不能因为罗斯福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就肯定罗斯福所有的外交政策。第四,胡佛反危机措施特别注重社会稳定。胡佛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通过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扩大就业,维护社会安定。另一方面,由于胡佛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美国法西斯势力从胡佛到罗斯福总统期间都始终未能得逞,这为美国经济的复兴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由于胡佛以上反危机措施,使美国在巨大惯性下的经济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并在1932年7月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开始回落。法西斯势力也未能如愿。并不是现在史学界普遍认为的“一筹莫展”。但是,胡佛由于未能采取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拒绝救济工人等政策,使反危机措施不能明显凑效。但这恰恰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