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从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特点看纳粹独裁统治的必然性(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邯郸学院学报》 李云霞/张献 参加讨论

三、纳粹党建立独裁统治是当时德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1918年一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的结束,更不是意味着欧洲持久和平的到来,在这一点上法国和德国是有共识的,法国修建了马其诺防线并与波兰等国结成军事联盟,而德国也在谋求东山再起向法国复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欧洲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欧洲各国的法西斯团体活动频繁,试图推翻现政权,建立意大利法西斯式的独裁政权,但是只有德国建立了纳粹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独裁统治。这固然有一战失利、受英法排斥和压制以及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等因素,但是其国民性和当时的政治体制也是导致纳粹党上台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德意志国民性中渗透着日耳曼民族至上的思想,使希特勒的种族优劣论、生存空间论和迫害、屠杀犹太人的政策获得了普通民众的支持。
    随着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种族优劣论思想的影响也在扩大,民众普遍接受了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的观念,这增强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但同时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的观念也日益深入民心,加之希特勒生存空间论的出炉。生存空间论是指希特勒认为德国的生存问题是由于国土狭小、人口过多和劣等民族的过度繁衍引起的,但是他并不赞成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认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扩大德国的“生存空间”。因此,排犹反犹的思想和向东扩张生存空间的理论越来越为普通百姓所接受。而这就为希特勒排犹反犹政策的实施和侵略波兰、苏联战争的进行提供了民众支持和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何纳粹屠杀犹太人和波兰人的暴行没有遭到德国人民的大规模抗议和德国在没有取得对英作战胜利的情况下进攻苏联的军事冒险行为。正是由于德国国民性中渗透着日耳曼民族至上的思想、民族优劣的观念,所以纳粹的政策才很容易被广大德国人民所接受和支持。
    我们认为希特勒的种族优劣论、生存空间论和迫害、屠杀犹太人的思想为相当大的一部分德国人所接受,不是偶然的,而纳粹党上台前的几次全国选举也证实了这一点。1930年9月14日的选举结果显示,纳粹党所得的选票增加到了6409600张,可以取得国会中107个席位,从国会中位居第9的最小党一跃成为第二大党:1932年7月31日的选举中,纳粹党一共获得了103745000张选票,在国会中占230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4](P198.238)。当时的德国是民主政治,即人民支持那个党,那个党上台执政,纳粹党是国会第一大党,说明它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
    (二)国家利益至上、崇尚权威的思想,对专制和独裁的默认和接受使纳粹独裁统治的建立成为可能。
    由于民主主义思想的不成熟,即使一战战败后德国建立了民主政府,实行民主选举制度,专制主义的思想也残存在人们的心中。希特勒的独裁思想在上台之前就是公之于众的,他从来不隐瞒这一点,即纳粹党一旦控制了德国,它将扼杀德国人的个人自由[4](P209),并且希特勒在多次对公众的演讲中都强调过这一点。在纳粹党上台后将建立独裁统治这一点上,可以说多数德国人是接受的或至少是默认的。另外,当时德国实行的总统体制直接导致了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按照当时的德国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在紧急状态下,总统有独裁专断的权力,而不需要议会的支持,[4](P197,217)总统的独断权力本身就是与民主原则相违背的,而也正是在这种不民主的总统体制的帮助下纳粹独裁统治才得以建立的。虽然纳粹党和民族党在国会583个席位中只占有247个席位,不足以构成多数,但是凭借兴登堡总统的任命希特勒合法地当上了德国总理。即使希特勒当上总理不久便谋划解散议会重新举行选举,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国会纵火案和街头暴力打击共产党和其它党派的情况下举行选举,纳粹党人的选票仍然只占44%,[4](P279)并没有取得议会的多数席位。
    (三)纳粹党的生存空间论与德国传统的军国主义扩张政策不谋而合,使纳粹党得到了陆军的支持,而陆军军官团一直在德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生存空间论并不是纳粹党的独创,早在第二帝国时期,德国就出现了一个宣扬战争与扩张的组织“泛德意志协会”,这个协会极力鼓吹日耳曼民族优越论,宣扬德国缺乏生存空间,极力主张对外扩张。纳粹党不仅继承了这一思想,而且更明确了扩张的方向和陆军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军官团的肯定,这对希特勒的上台和纳粹独裁统治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特勒不仅得到了陆军下级军官的支持和拥护,而且先后得到了鲁尔道夫将军、施莱彻尔将军、冯·勃洛姆堡将军和奥斯卡·冯·兴登堡上校等高级军官的支持,并最终在兴登堡总统和陆军的支持下当上了德国总理。希特勒明白没有陆军的支持他很难控制国内形势也赢得不了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所以解散了冲锋队来讨好陆军。而陆军也正需要一个像希特勒这样有野心的政治领袖,所以支持希特勒成为兴登堡总统的继承人。虽然在日后希特勒推行战争政策的过程中有少数军官认为其战争政策盲目冒进,有将德意志帝国带入灭亡的危险,阴谋策动政变推翻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但是希特勒仍然得到了大多数尤其是中下级军官的普遍支持。
    我们知道,纳粹党是合法地上台的,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也是合法的,但是纳粹党并没有达到组织政府所需要的简单多数议会席位。希特勒是在陆军的支持下、依靠总统的授权建立政府的,从希特勒1933年1月上台到1934年8月止,将军们如果要推翻纳粹党政权,本来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反而承认他是国内最高的合法当局,而且作了效忠宣誓。可见纳粹党上台执政是得到了陆军的支持和认可的。
    综上所述,德国独特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背离、并带有普鲁士的“铁血”色彩等特点;而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对其国民性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德意志民族至上论和种族优越论的出笼,崇尚权威的传统使德意志民族比较容易接受独裁和专制统治,军国主义的传统扩大至整个德国,倾向于用暴力和战争来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而其国民性又是导致纳粹党上台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希特勒上台是历史的选择,它适合了当时德国的国情。希特勒不是妖魔,他只是抱有一种理想的人,这种理想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National Socialism)”,他自认为找到了实现其理想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只是这不符合我们的伦理观念,但他的上台是符合当时德国历史发展客观趋势的,所以德国人民选择了这种理想及其实现的途径。德国人民选择的不是希特勒这个个人,也不是其他的什么理想和主义,而是“国家社会主义”,是要摆脱贫穷和饥饿,要使自己的国家富强。“国家社会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只是历史的错误,而非希特勒个人的错误。
    【参考文献】
    [1]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彭萍萍。民族主义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1)。
    [3]宋晓芹。浅论德国近代文化民族主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
    [4](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
    [5]刘国柱。希特勒与知识分子[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