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典》水部条取材于“水部式”,此句乃“水部式”之文也。 文书12行至42行详悉记述京兆府等地安装斗门、修理渠堰及用水浇溉情况,34行之“听百姓依次取用”亦即“凡用水自下始”也。 文书43至45行,简略记述洛水中桥、天津桥的保护措施,50 行至51行,简要记述对诸州运船向北太仓从子苑过者所采取的措施。此后,叙述对会宁关船只的管理。 文书对会宁关所有船之管理,应加解释,录文如下: 54. 会宁关有船伍拾只,宜令所管差强了官检校, 55. 著兵防守,勿令北岸停泊。自余缘河堪渡处,亦 56. 委所在州军严加捉搦。 永兴按,严耕望著《唐代交通图考》第二卷河陇碛西区第一篇十一“长安西通安西驿道上:长安西通凉州两驿道”,有两处论述会宁关,兹引其一。严氏引“水部式”会宁关条(见上文)之后云: 关近黄河,在南岸。在唐盛时,备船五十只,可见津渡之规模。 所说诚是。但对式文所云“宜令所管差强了官检校,著兵防守,勿令北岸停泊”,未加解释。“著兵防守”,以防劫盗,但何以“勿令北岸停泊”耶?展视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唐京畿关内道图及陇右道东部图,会宁关及其所在之会州,在黄河南岸,渡河至北岸,距东突厥不远。“水部式”制作时间约在开元中,时东突厥毗伽汗国相当强大,唐船不停泊黄河北岸,恐为突厥所劫夺也。 唐代海运相当发达,有关唐代史籍,鲜有记载,“水部式”记述海运制度稍详。如文书57至66行记载海运河运(文书中之“平河”)水手共5520人,所出沧、瀛、贝、莫、登、莱、海、泗、魏、德、晋、绛等十二州及其课役等项,特别是帖助夫的性质,均为难得水运资料,文书诚可贵也。 文书67至74行、86至92行、113至144行均记述造舟为梁的具体情况。“造舟为梁”最迟始于西周(见《诗·大雅》大明篇)。唐代造舟为梁相当普遍,见于《唐六典》、《元和郡县图志》等书,但以“水部式”的记载最为详悉,特别是造舟为梁的技术,是它书记载所不及的。此敦煌文书所载造舟为梁技术,应是我国科技史的重要篇章,非此小文所能详。据此可见,敦煌学的研究不仅对我国文史之学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科技之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小文所举“水部式”所载造舟为梁,仅为一例也。 值此敦煌文书面世百年之际,回顾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历史,虽有少数学者的著作,可以传世不朽,但就全面的研究情况详论,实有愧有负于可视为国宝的数万件文书也。今后应如何改变如此落后状态,我认为最应注意以下二端: 1.独立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我的敦煌文书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经常阅读王重民先生主编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我略引王先生所撰“后记”中对我们有教诲意义的一段: 这部“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是积累了五十多年的经验,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由我们自己的专家编成的……虽说还有不少的缺点,它的特征是反映着敦煌遗书发见后六十年来第一部完整的总目录,而且是由我们自己编成的。 以上引文中三处“我们自己”,表现了重民先生独立的思想,也表现了华夏民族独立的思想,这与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独立之精神”是一致的。出于《易经》的圣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从事于一切学术研究必须遵循的教诲。敦煌学研究也必须如此。一份敦煌文书中的一个字一天时间不识不懂,就要用十天,一件敦煌文书用一个月读不懂,就要用十个月一年,直到能识能解,否则,绝不放下,绝对不能不懂装懂,此乃自强不息也。 2.“读书不肯为人忙”。此即圣言“古之学者为己”也,亦寅恪先生读书治学之“秘方”。读书为己,即为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使之提高,再提高。读书为人,即以读书为装饰,以取悦于人,因而得名得利得权势,这样的研究者不可能对敦煌学有真实的了解,不可能成为如寅恪先生所希望我们的“勉作敦煌学之预流”。就目前的学风而论,圣言读书为己的教诲,应大力弘扬,使之成为学风中的主流,则我国敦煌学研究尚可有光辉之前途,愿共勉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