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维方式的变化 二战也改变了美国人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 从孤立主义走向国际主义是美国人思维方式最大的变化。通过提供对外经济援助,充分体现了美国世界角色的大度风范,体现了美国人道主义与自我利益的有机结合。正是由于美国人抛弃了孤立主义而接受了国际主义,在二战中美国才采取了“全球作战计划”,并且积极努力、多方斡旋为建立战后持久的、和平的国际秩序而努力。在战争早期的民意测验表明,美国想提供外援的初衷远不是处于反共产主义的心理情绪。美国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为战后重建工作提供援助。特别是由于欧洲生活和工作状况的不断恶化,真正地使许多美国人动了恻隐之心。当问美国人如何看待马歇尔计划时,高达94%的人认为“我们应当帮助挨饿与生病的人”。即使当美国的奶油、糖、肉食品也非常短缺时,他们仍然愿意与欧洲贫困的人们分享自己的食品。[11]这些事例清清楚楚地表明了美国对外援助的人道主义动机,而这一动机的出现恰恰得益于美国人思维观念的转变,即国际主义的影响,也就是美国人开始以“全球思维视野”来审视自己的对外政策。同时,这也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开始从现实主义向理想主义转变。美国人认为通过提供对外援助,建立一个和平、安定的“人间天国”是上帝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也是一种崇高的理想。正如一位美国政治学家所指出的那样:“美国的理想--分解到它的精髓--乃是由两个要素所组成:开明思想与宗教信仰。而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并将永远存在固有的矛盾。”[12]但是这并没有过多妨碍美国开展对外经济援助,也没有更多影响美国对外援助的功效。 (四)国家利益因素 从国家利益因素角度而言,对外经济援助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行为体,通过提供对外经济援助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这本身并无可厚非,同时这也体现了美国以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从哲学上而言,个人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不等同于“拜金主义”,它只是一种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又是一种政治哲学和价值体系。正如《独立宣言》所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3]正是由于这种价值观的支配,美国人才具有广泛的同情心,正是由于这种同情心的驱动,美国人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对外发展援助。 尽管从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提供的对外经济援助日益增多, 而且多边援助机构的活动越来越积极,但是对外经济援助活动始终没有能够摆脱冷战的阴影,国家利益因素制约着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发展。从1952-1983年,美国向以色列每年提供的经济援助从0.86亿美元增至7.85亿美元,共为78.89亿美元,其中贷款为21.26亿美元,赠款为57.63亿美元。1984-1986年,美对以的经济援助每年都保持在7.85亿美元的水平。[14]同时,由于阿拉伯国家是中东地区的绝大多数,美国仅靠以色列无法实现它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因此,70年代以后,美国逐渐通过经济援助等手段,拉拢有意靠近美国、在中东有影响的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把它们作为支持美国中东政策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以便赢得阿拉伯世界的支持,打击反美国家,稳住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和阵脚。在1999年10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的2000年财政年度对外援助法案中,美国政府对以色列的经济援助拨款是9.6亿美元, 对埃及的经济援助拨款是7.35亿美元。[15]在冷战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往往首先体现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利益。 冷战后的对外经济援助虽然摆脱了东西方对抗的阴影, 但是把对外经济援助作为美国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本国特殊利益的手段这一特征并未改变。美国对外经济援助除了表示鼓励受援国进行必要的体制变革,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以外,还在对外经济援助政策中突出了人权、民主、自由化等政治条件。同时重申了对外经济援助与本国利益的特殊关系。美国一方面提出了“通过援助向发展中国家普及自由和民主”的口号,将人权等政治因素突出出来,另一方面又认为以往在开发援助方面投入的巨额预算并没有使美国在贸易上获得好处,因此开始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90年代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对外经济援助附加“政治条件”。自1989年和1990年以来,美国以民主和人权作为提供援助的条件,要求非洲国家实行多党制政治。 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开展对外经济援助项目的政策目标往往不止一个, 而是多个同时并存。它的立项与落实往往由多重政策目标相互叠加的合力促成。对于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目标的评价,我们在充分阐述其带有本国私利和消极面的援助动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援助正面、积极、公益和为对方做贡献的主观动机。[16]但是美国所开展的对外经济援助很大程度上是以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为主题。《马歇尔计划》和《东南欧稳定公约》等一系列文件,都是以安全为主要出发点继而提供对外经济援助。由于这个功能,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就扮演了国家外交政策工具的角色,成为“一个国家整体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17] 综上所述,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冷战战略、全球战略、 安全战略的需要,其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从总体上而言,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但是在客观上对受援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梦孜。由“微软”感悟美国“新经济”[J].国际展望,1997,(10):38. [2]Banfield C. Edward. American Foreign Aid Doctrines [M]. Washington: American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1963.1. [3][美]罗伯特·沃尔特斯。美苏援助对比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71. [4]Harry S. Truman,“Inaugural Address of President [J] (January 30,1949)”,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33,p.125. [5]Ruttan W. Vernon. United States Development Assistance Policy[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442. [6] Foreign Assistance Act[Z]. in US Code Congressional andAdministrational News, 1961.2478. [7]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89. [8]Olav Stokke. Aid and Political Conditionality(EADI Book Series16)[M]. London, 1995.56-77. [9]威廉·富布赖特。帝国的代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8. [10]Denise, M. Bostdroff. The Presidency and theRhetoric of Foreign Policy [M]. Columbia: South Carolina University Press, 1994.177. [11][美]唐纳德·怀特。美国的兴盛与衰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86-287. [12]詹姆斯·比尔德。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现实主义和远见[J].交流,1998,(2) :23. [13]王缉思。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19. [14]张士智,赵慧杰。美国中东关系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399. [15]美国参议院通过对外援助法案。[EB/OL]http://dailynews. sina.com.cn/world/1999-10-09/20149.html,1999-10-09. [16]周永生。官方发展援助的政策目标[J].外交学院学报,2002,(4):62. [17]Olav Stokke. Western Middle Powers and Global Poverty [M].Uppsala:The Scandinavian Institute of African Studies, 1989.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