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历史•史学•历史智慧(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瞿林东 参加讨论

回顾20世纪的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所进行的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人们都会认识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丰富人们的智慧、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一方面深化了、普及了人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历史观的认识,一方面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对待历史遗产,如何去总结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那些珍贵品,并用以指导当前的历史运动。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看作是20世纪史学领域中的最高智慧。关于这一点,毛泽东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并予以特别的强调,他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30〕这一段历来为人们所熟知的话,肯定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遗留下来的“许多珍贵品”,指出了应当如何对待这些珍贵品的理论和方法,强调了正确对待这些珍贵品的现实意义。这话是将近60年前说的。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不论是当年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还是现今的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们都不会忘记这段话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毛泽东所说的“珍贵品”,从一定的意义上说, 正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种种智慧创造的结晶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在20世纪,中国人需要这种智慧和精神;面向21世纪,中国人同样需要这种智慧和精神,并把它们发扬光大。
    从梁启超呼唤“新史学”,倡言史学是“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31〕,到李大钊、郭沫若开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道路,20世纪的中国史学,虽亦不免经受坎坷,然就全局来看,它无愧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一次次伟大变迁和进步的记录与反映;比之于以往的中国史学,它蕴含着许多更新鲜、更富于创造力的智慧。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书摊、坊间有不少借用“研究历史”的名义,挂着“史学著作”的招牌而编造出来的一些文字,既无梁启超所谓“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的品位,更无李大钊所说的“寻求聪明而且感奋的对于人生的大观的徵兆”、“进步的世界观”的境界,这些东西,宣扬历史上的那些过时的、落后的意识,甚至把一些糟粕作为“精华”加以宣扬、兜售,同毛泽东所推崇的“珍贵品”南辕北辙,它们并不反映“研究历史的趣味的盛行”,倒是反映出一些人追求金钱的趣味。这些东西的肆意横流,有损于史学事业的形象,有害于民族素质的提高,不仅严肃的、有责任心的史学工作者要加以反对,而且也必然会遭到社会公众的抵制。
    五、端正学风,从史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如上文所说,史学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而它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向人们提供历史智慧,正是它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社会功能。
    怎样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呢?
    首先,要正确对待新鲜智慧同历史智慧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增益新智慧,要在教育和科技上不断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这一点,应当引起全民族的警觉。同时,我们决不能遗忘、轻视历史智慧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历史智慧作为曾经存在过的知识的结晶,它永远不会“死亡”,还有活泼泼的生命力:它可以使人们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高瞻远瞩;它可以使人们储备大量的参照体系,彰往察来;它更可以使人们从对于鉴、势、理、道的理解、领悟、体察之中,学到许多聪明、才智,进退裕如地迎接新时代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因此,我们不应把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其次,要提高从史学中汲取历史智慧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和科学素质。史学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精神素质,同样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马克思主义史学所总结的历史智慧,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别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历史学所从事的人物、事件、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等综合研究,是从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结合上来阐明所研究的结论,具有突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只要还有历史的运动,就一定会有人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活动应当受到公众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再次,史学工作者要充分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撰写出内容充实、根据可靠而又富于启迪性的著作;要抵制、批评那些打着“史学”旗号而贩卖庸俗、低俗、媚俗的“历史书”。史学工作者要学习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那样的宏伟气魄,多思考一些史学上的重大问题;要学习郭沫若“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逼迫着我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32〕那样的社会责任感,多思考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这样的话,史学工作者不仅自身注重了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而且也才能向社会、向广大读者提供得以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的那种高水平的著作。
    最后,端正学风,是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的关键。历史是严肃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史学是严肃的,它要求人们尊重历史,认识史学在“彰往察来”方面的崇高作用,在人们藉以“畜德”方面的崇高作用。因此,人们对待史学,应该抱有正确的态度,真正视其为“生人之急务”、“国家之要道”〔33〕;应该具有良好的学风,真正理解到“史非一家之书,实千载之书”,当以“实事求是”为原则〔34〕。在这里,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完全统一的。这两个方面,只要偏离了其中一个方面,不仅都有碍于从史学中汲取历史智慧,甚至使史学陷于庸俗的境地。当然,以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学风对待史学,不仅仅是史学工作者的事情,也是社会应当关注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史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裨益我们的社会实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