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脑子里装着自己的问题和前途命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钱乘旦 参加讨论

陈乐民、周弘先生撰写的《欧洲文明的进程》去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时,陈乐民先生赐 书传教,并希望我发表评论,我当即开始写这篇文章,本拟尽快发表,但因被其他事情 占去了时间,文章未及打磨,一直拖了下来,心中总觉得内疚。时届一年,文章总算完 成,迟到的发表,仍难抚歉疚之意。
    本书原名《欧洲文明扩张史》,1999年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后经陈乐民先生增 删修改,出为此书,书名亦改为此。书名的改动,已有褒贬之义,“进程”是向前进的 ,有积极进取之意,不比蛮横的“扩张”。记得原先《扩张史》出版前,陈、周二位曾 命我参加审稿会,当时我说了一些看法;时逾六七年,作者进行了修改,想表达的意思 也就更清楚了!
    诚如作者自述:这一稿是在陈乐民先生“‘血液透析’治疗剩下的另一半时间写作和 修改”的,(再版自述,第1页)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很难用一般的标准来衡量。试想象: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学者因肾病每周要去医院做三次血液透析,而每次透析之后便如大病 一场,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却使陈先生更执意要完成本书的修改,因为他在“写出 我们对欧洲文明的理解时,脑子里是装着自己的问题和前途命运的。”(结束语,第406 页)这种使命感,难道还不足以体现老辈学者们忧国忧民的执著情怀?我们今天,学界的 这种使命感正在淡漠,这正是我要为此书作高度推崇的首要原因。
    今天的学术有许多已丧失宏大关怀,蜕变成谋求功利的一种手段,而中国学术自古以 来就有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忧怀天下,一种退隐私室。陈先生代表的是“先天下之忧 而忧”的传统,他学问做的是外国的,心中惦念的却是中国;他是欧洲学研究专家,其 研究则始终在关怀中国的命运。正如他在本书终结时所说:作者想做的是:“把欧洲文 明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诸因素凸显出来,可以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有 我可鉴者则鉴之,弃取尽在于我--我以为这当是我们治欧史的用心所在。”(结束语 ,第404页)以外国之事关照中国,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作者作史,是本着“洋为中 用”、“以史为鉴”的态度来做的,此一特点处处可见。
    那么在作者看来,什么是欧洲文明?作者说,欧洲文明贯穿于科学与民主这两条线中。 欧洲之所以能够在近代崛起,是因为它在希腊、罗马就孕育了科学与民主的种子,到近 代成熟开花、结为果实。所以作者说:“如果把欧洲文明中的精粹内核提炼出来,我们 认为还是‘五四’时期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这是欧洲的最重要的 传统,……没有科学和民主,‘近代欧洲’便无从谈起。”(结束语,第405-406页)出 于这种想法,所谓“欧洲文明的进程”就是指科学和民主的历史发展。在作者眼中,凡 是进步的、“促进不促退的”东西,才算得上是“文明”,因而可被列入《欧洲文明的 进程》;“丑恶”、“肮脏”和“不道德的东西”则只是“不文明”,因此不可以进入 “文明”的殿堂,也就进不了这本书。(结束语,第404页)这样一来,《欧洲文明的进 程》就不是一般的“欧洲史”,而是作者对“欧洲文明”的思考,是他们对这种文明的 取舍,其中不乏褒贬扬抑。而褒贬又是以对中国的关照为背景的,他们写作的最后一章 就落实在中国,落实于对“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的探讨上。在作者眼中,中国落伍的 “原因本极简单,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欧洲已进入近代时,中国还生活在中古时代”;中 国落后,“最根本的是三条,第一是我们没有科学,没有近代科学的观念。第二是我们 没有欧洲从十八世纪起那样的‘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第三是我们没有民主和法 制的传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不到这三种东西。”作者这三条,其实是中国逾150 年来无数思考之自然总结,已经被许许多多的事实所证明。但是在每一个世代,似乎又 都有一些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时至今日仍不例外。陈、周二位作者,如今再次从“ 欧洲文明”说起,探讨“中国落后”的原因,强调历史的经验,举他山之石,意在攻玉 ,其苦心跃然于纸上。
    当然,作者对文明的看法基于进步的历史观,这在作者来说是必然如此。既然“欧洲 文明的进程”就是科学与民主的发生发展、成熟壮大,那么历史的“进步”就是理所当 然。因此本书开宗明义便说:“‘文明’的品格应是进步的,向上的,朝向真善美的, 代表事物向前迈进的趋向的。”(序言,第1页)作者对人类的进步充满信心,这种乐观 的精神洋溢于全书,形成了本书的又一个特点。
    平心而论,我不完全认同“进步观”,因为历史并非始终在“进步”,“不进步”和 “退步”也是有的;进而,“进步”的含义也很难界定,主观性太强,各人有各人的“ 进步”标准。假如接受功利主义的原则,“进步”以人类的“幸福”为标准,那么“幸 福”又以什么为标准?况且“眼前幸福”与“长远幸福”是会冲突的,眼前的利益可能 会毁坏长远的利益。人们现在已意识到这一点,已经在对文艺复兴以后的世界发展方向 做反思了。“进步”的历史观是到启蒙运动之后才成为欧洲思想的主流的,此前的欧洲 ,以及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情况就不尽如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