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甲午战争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是一个“以泥腿支撑的巨人”,“花团锦簇的官袍里面只剩下一具丧失灵魂的躯体”。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 120年前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被当时的国际政治界视为19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场战争打破了当时西方列强在远东的格局,在政治经济上标志着一个亚洲强国日本的诞生,而且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也产生重大影响。当时的法国报刊对甲午战争非常关注,仅《费加罗报》在1894年7月至1895年11月间就发表了130多篇报道和评论文章。法国的远东和中国问题专家也做出了各种分析和判断。 本文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关资料,对当时法国有关甲午战争的观点和看法作一简要介绍,旨在给当前国内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注西方列强在华利益 概括地说,西方对甲午战争态度的出发点是自身在华利益,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不能不警觉和关注。武力威慑和外交压力双管齐下,其目的无非是利益。通观所有报道和评论,几乎没有谴责侵略之辞。这其实并不奇怪,西方列强本身就是侵略者。 在西方列强中,中日甲午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无疑是英国。一些法国专家甚至认为,英国有可能成为“没有参战的战败国”。甲午战争有可能给英国在远东造成双重危机。首先,日本作为海上强国的崛起,对英国在中国海域、乃至太平洋的霸权是一个直接威胁。英国在华长期经营的利益可能转手日本。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作为“海上警察”的英国既感到不可袖手旁观,又无可奈何。它在埃及、非洲、缅甸、印度等地多处用兵,分身乏术。再者,英俄之间没有达成协议共同干预。所以,英国的影响仅仅是威慑而已。 另一个潜在的危机则来自西方的竞争伙伴。英国曾一度想利用其在华的有利地位和对清廷的影响成为中国与日本媾和的代言人。但是,英国使节的调停建议很快被日本拒绝,而美国则出乎意料地成为被日本认可的中介。西方其他国家(尤其是法俄)出于和大英帝国在亚洲明抢暗夺的利益之争,既对日本的崛起感到忧虑,又对英国的海上霸权受到挑战而幸灾乐祸,并想乘机发展自己在华和远东的势力范围。 中日甲午战争的另一个受害者就是俄国。如果说中国和欧洲列强(尤其英国)的关系是建立在商业利益基础之上的,那么和俄国则又多了一层领土的关联。俄国不希望在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建立起来的平衡因日本的介入而打破。更有甚者,日本对辽东半岛的野心也触犯了俄国的利益。 鉴于上述原因,英俄两国都曾摆出剑拔弩张之势。据《费加罗报》当年10月5日的一条消息:英国内阁于10月初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出兵干预,保护英国在华的侨民和利益不受战争的损害。英国派出远东舰队巡视,另有几十艘舰艇正在向中国海域增援。如果英国出兵,俄国驻守在东北边境的重兵,随时可以以同样的理由介入。法国在中国北部没有利益,但是出于法俄联盟,会支持俄国。然而亲日的美国不会袖手旁观。《费加罗报》同一条消息引用当时一位美国权威人士的话说:“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企图阻止日本享有战争胜利的成果”,并声称:“美国可以在30天之内招募5万志愿军和日本并肩作战”。德国持观望态度,但是反对出兵遏制日本。当时有人担心,这场发生在远东的战火会烧到欧洲。 随着战事的迅速发展,旅顺口失陷后,西方几乎一边倒地认为,日本跻身列强、参与瓜分中国膏腴已是既成事实。欧洲各国虽然措手不及,然而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同一个新生的强国进行完全平等的外交谈判,以便从这种不利的处境中为本国获得最大的利益。 法国主张欧洲和美国在中国海域方针上达成共识,并根据亚太地区新的实力分配,调整本国的亚洲战略。法国远东问题专家弗朗索瓦·科瑟龙·德维尔努瓦西明确指出,白人独霸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西方各国从此应当放弃种族偏见,接纳日本,视其为与己同等的一员。 西方列强在甲午战争震惊之余,首先维护的是各自在华的政治和商业利益。如果日本不过于贪婪,那不过是“瓜分俱乐部”多了一名成员而已。《马关条约》签署后,俄国对日本占领辽东半岛深感不满,认为阻碍它向中国东北的扩张(西伯利亚铁路正在修建中),于是联合法国和德国出面干预,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是条件为中国补赔3000万两白银。 认为中国只是“泥腿巨人”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曾经被视为“东方巨人”。法国传教士对中国的大量介绍不仅为汉学的萌发奠定了基础,而且曾一度在法国乃至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以致影响到一些启蒙运动思想家。 随着汉学的发展,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也愈加深入。他们逐渐发现“东方巨人”在近代科学和技术上与西方的差距。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除了大量介绍中国古老的文化外,也记录了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观察和分析。沙守信神父曾经在一封信中讲述这样一段故事:他把一幅世界地图在翰林院展示,十几个翰林们竟把亚非欧三洲大陆认作中国的版图。当沙守信点明中国疆界后,翰林们感到吃惊,连声说:“小得紧、小得紧。” 两次鸦片战争是中西方两个文明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正面武装冲突,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列强看到了大清帝国傲慢外表掩饰下的内部虚弱。然而在昔日的战胜国眼里,中日甲午战争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东方文明内部两个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更有甚者,侵略者是历来不被中国人放在眼里的“倭寇”。长期受中国文化熏陶和影响的日本,经明治维新后短短二十多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领域完成了西化转型,一跃而跻身强国之列,速度之快令西方震惊。《世界插图新闻周刊》1894年10月13日一篇文章直截了当地指出,当年被欧洲当作笑料的日本已不复存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西方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