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战略是二战中后期丘吉尔所主张和实施的在巴尔干地区开辟反法西斯战场的战略。早在战争时期,苏联就对英国在巴尔干地区用兵表示不满,认为这是边缘战略,无助于尽快打败德国法西斯。战后,苏联更认为丘吉尔坚决主张开辟巴尔干战场,“并不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而是从政治上着眼。他力图挡住红军通向巴尔干之路,制止当地民主运动的增强”[1]。并引证罗斯福总统的言论:“首相一有机会就提出经过巴尔干实施进攻的主张,这使所有与会者都十分清楚他的意图何在,他是想在中欧打进一个楔子,以便阻止红军进入奥地利、罗马尼亚,如有可能,还阻止红军进入匈牙利。”[2] 曾任英国帝国参谋长的布鲁克也认为:“他们让政治因素而不是现实因素主宰了整个思维。”[3] 基辛格在其1995年发表的《大外交》一书中仍津津乐道地写道:美国参战之时,丘吉尔就建议进攻南欧,“既不是因为巴尔干半岛敌军势力薄弱,也不是因为这些中欧国家首都具有军事意义,而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制约战后苏联的影响力”[4]。依此观点,似乎丘吉尔在二战前期就在设计未来欧洲的政治蓝图,已有了冷战的设想。关于丘吉尔巴尔干战略的论争至今仍是国际政治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国内除少数学者外,一般都认为,二战中丘吉尔或多或少地使用冷战思维,而且这些论述也很少具体涉及巴尔干战略问题。巴尔干战略究竟是冷战思维的产物还是国家利益的产物?要弄清这一问题,就必须审视作为地中海战略组成部分的巴尔干战略发展和实施的历史条件。 一、地中海战略产生的历史背景 苏德战争爆发不久,斯大林便要求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国部分兵力,缓解苏联承受的强大军事压力。美国参战后,苏美两国一再提出尽早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但均遭到丘吉尔的反对。丘吉尔一再坚持优先选择地中海地区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新战场,虽然后来他同意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但仍未放弃他的计划,并尽量拖延在西欧第二战场的开辟。丘吉尔之所以坚持地中海优先战略,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二战初期,德军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英法联军的敦刻尔克大溃败也成为笼罩在英国人心头的阴影[5]。而德军在人数上的优势和在法国北部海岸的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盟军进行大规模渡海作战所需的登陆艇的匮乏,使得丘吉尔对于在二战前期就在法国北部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信心不足。特别是在1942年,当时可投入的“登陆部队与德国守军之比处于将近1∶3的劣势”,“在德国兵力上可能占优势而且有坚固的防御工事的抵抗下,这将是危险的作战”[6]。“我们必须慎重,不要让美、英两国青年的血染红海上,或者让他们的尸体阻塞海滨。”[7] 选择地中海地区作为进攻的区域是为了避开德军的锋芒,用丘吉尔的话说,是避开鳄鱼(轴心国)坚固的鼻部(法国北部),而选择其柔软的下腹部(地中海)[8],是一种战略的选择。即使确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组织大规模的渡海作战也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那么,“目前和在发动攻势期间,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发动攻势的主要军队不可能单纯为这项任务进行准备”[9]。“填充空缺的唯一方式,是以英美军队强行占领法属北非”或者其他地区[10]。这样,德意就会被迫抽调军队到地中海地区,从而达到“分散德国的力量”的目的[11]。此外,近代以来,英国在对外战争中素来喜欢利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采取海上进攻和边缘进攻战略来打击对手,很少与对手在陆地上直接正面交锋,地中海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英国传统军事战略的沿袭。 其二,出于大英帝国传统政策的习惯和战略利益的考虑。英国是一个岛国,又是一个殖民帝国,与广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密切联系是英帝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种对外联系主要靠海洋运输来实现。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是英国通往殖民地最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也是英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一旦这一地区失守,中东的石油以及埃及、印度、澳大利亚的粮食、棉花、铁矿石等战略物质就不能运入英国,这将严重影响英国的经济和本土反德战争的前景,甚至还可能造成大英帝国因失去对殖民地的联系和控制而崩溃。正是由于地中海地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要求英国开辟第二战场时,丘吉尔就已经制定了英国自己的世界战略安排,其先后次序是:保卫不列颠群岛、保卫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向苏联运送军用物资、抵抗日本对亚太地区英国殖民地的可能进攻。由于当时德军的进攻方向已经东移,英国本土受到的威胁已不那么严重,因而保卫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特别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就成为丘吉尔战略思想的重点。这一点又与英国本土的保卫战和通过黑海向苏联运送军用物资密切相关,而当时地中海地区正受到德意联军的猛烈进攻,埃及命运难卜,苏伊士运河危在旦夕,严酷的现实使丘吉尔不得不把解决地中海的危机放到首要位置上来考虑。丘吉尔决心誓死保住这条“生命线”,他明确表示:无论出现什么“意外事件”,“英国政府都将一如既往地增援中东”[12]。英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军用物资运往埃及,保卫埃及[13]。可见,确保英国对地中海地区的控制、维护地中海交通线的畅通,是丘吉尔当时整个战略计划的核心,也是二战中丘吉尔一再坚持地中海优先战略的根本原因,以至于在二战中,英国几乎每一次军事行动和任何一次重大的会议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地中海战略的色彩。正是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美国一参战,丘吉尔就马上向罗斯福兜售其地中海战略方案。正是在丘吉尔的一再坚持和推动下,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后同意于1942年在北非发动一次名为“火炬计划”的登陆行动。在北非登陆的第二天,丘吉尔就充满激情地发表演说,他表示:“我当国王的首席大臣不是来主持葬送英帝国的”[14]。这表明英国在这次战争中所持的立场是不仅要打败德意法西斯,而且还要尽力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完整。在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阐述得更加清楚:“英国不想取得任何新领土……它也不会不经过一场战争而被迫放弃任何东西”[15]。他甚至更直截了当地声明:“如果英国的目标仅仅是打败德国,而把英帝国广大领土牺牲掉,这简直不能称为胜利。”[16] 可见,丘吉尔的地中海战略更多的是维护大英帝国利益的传统政策的产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