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好望角附近的风暴后,卡伯拉尔率剩下的六艘船于1500年7月16日到达东非的索法拉,7月26日到达基尔瓦,8月12日航抵马林迪。从马林迪出发,他们借助于有经验的印度古吉拉特引水员[15](p.292),于1500年9月13日抵达卡利库特。葡人最初与当地官方的关系尚可,被允许在城里设立货栈商站。但是,当地的阿拉伯商人、伊斯兰势力与葡萄牙人存在着经济竞争、政治斗争和宗教矛奋。他们先抵制葡人,接着于12月16日发动骚乱。他们纠集了约3000摩尔人[15](p.292),捣毁了葡萄牙商站,打死了五十多名海员,另有十几人逃脱[16](p.231)。卡伯拉尔见状下令大肆报复,大开杀戒。他们抓了港内的十条穆斯林商船,没收了船上的货物,杀了五百多船员,将船付之一炬;并炮击卡利库特城萨莫林王宫[3](p.99),以报复萨莫林默许或纵容穆斯林骚乱。随后转向科钦、卡纳诺尔、加扬古勒姆等印度西南海岸的港口城市(邦)。1501年1月卡伯拉尔船队离印返航,7月回到里斯本。 1500年12月的卡利库特商站事件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与1500年9月的索马里柏培拉(Berbera)病号事件和武装冲突一起,标志着葡萄牙以百余人被打死为代价,正式开辟了在印度洋上打击阿拉伯-穆斯林的新战场,建立了反击摩尔人的新战线。从此葡人与摩尔人在印度洋上冲突战火不断。1509年2月3日,双方在印度西北海岸卡提阿瓦半岛的第乌港附近海面发生大海战。只有19艘战船1800多人的葡萄牙舰队在德,阿尔梅达指挥下,凭借强大的炮火,击败了数倍于己的由埃及将军米尔·侯赛因指挥的,庞大的埃及-印度(卡利库特)联合舰队②。当然,是役埃印之间的矛盾也使葡萄牙人有隙可钻[17](p.37)。葡人从此夺取了印度洋上的制海权和霸权。同时在战略上策应了欧洲人在欧洲、北非、地中海反击穆斯林的战争和斗争,初步缓解了那些战场上穆斯林对欧洲的巨大压力。所以说当初开辟新航路的一个战略意图算是得到初步实现。 经济上阿拉伯-穆斯林世界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开始转衰。葡萄牙舰船出现在印度洋和红海以后,埃及与印度和印尼之间的贸易减少了,由这些国家输入埃及的商品(大部分商品再由埃及过境运往欧洲)的减少,使许多埃及商人陷于破产,使封建主丧失关税进款而收入大减,所以葡人出现在东方并打击摩尔人穆斯林是造成埃及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18](p.845)。而且经济衰落导致税收剥削加重,使得百姓们如当时人伊本·伊雅思所说度日如年[19](p.414)。这样,马木留克统治集团遇有战事,便不能指望臣民帮助。所以,卡伯拉尔开辟建成印度洋新战线还直接促成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灭亡。 当时最大的阿拉伯国家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国于1517年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遂成了欧人的最大劲敌,构成对欧洲的最大威胁和压力。但土耳其一穆斯林在印度洋上的侧翼也成了软肋不断遭到葡人-欧人的打击。如同英国史家伯·刘易斯所说:“在东方的海洋上,他们(土耳其人)碰上了葡萄牙人的坚实船只。为了迎接大西洋上的挑战而训练有素的葡萄牙造船师和航海家所掌管的这些船只,不是奥斯曼的船只所能招架得住的;……使得奥斯曼人一再设法突破包围圈的企图无法得逞,接着穆斯林的船只也就被赶出了印度洋的水面”[20](p.30)。的确如此。16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战略态势窃以为是:土耳其-穆斯林从北非、东地中海、小亚、黑海、东南欧半圆形地包围着欧洲,但欧洲人-基督徒又从北冰洋(北欧、俄罗斯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大半圆形地反包围着土耳其-穆斯林。卡伯拉尔远航印度使这一特大包围圈的印度洋战线得以建立。 四、在印度辟建商业殖民据点,从此在亚洲立足插手扩张 卡伯拉尔船队在大规模武装冲突后离开卡利库特南下,受到与卡利库特敌对的印度西南海岸马拉巴尔沿海小邦的欢迎。他们与葡人通商,葡人购得大批香料、药材、芬芳类商品及纺织品。葡萄牙人还获准在科钦建立一个商站兼据点,留下百余人经营和驻守[3](p.86)。达·伽马首航印度返回时,并未像哥伦布在海地岛那样,在印度留下一些人,建立一个商业殖民据点③。卡伯拉尔则有意留人建点了。从此葡人在印度安营扎寨长住下来不再离开,逐步扩大自己的殖民势力。欧洲白人开始在印度、印度洋地区立足,成为影响印度洋地区国际政治的一股强大势力。 1501年1月中旬,卡伯拉尔船队从科钦启程回国。他们还带上了当地统治者各邦拉甲(Raja)给葡王的信件、礼物和三名使者[21](p.1197)。达·伽马远航没有带回印度的使者或俘虏。所以那三名使者还是前往西欧-西方的首批印度-南亚人。印度人就这样乘西欧船首次踏上了西方的土地。 6月底,在佛得角群岛附近,船队主力与因风暴失散而单独远航探察了马达加斯加的第奥古的船意外地会师[4](p.234)。7月底,船队回到里斯本。 在卡伯拉尔船队尚未返回前,葡王又派若昂·达诺瓦率4艘船约400人[22](p.29),于1501年3月出发奔向印度,由此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印度远征[15](p.293)。达诺瓦这次印度之行很顺利。像卡伯拉尔在科钦所做的那样,他也在坎纳诺尔获准建立了商站-殖民据点,并留下一些人驻守[21](p.1204)。是为葡人在印度建立的第二个商业殖民据点。1502年达诺瓦返回葡萄牙。 印度的各种民族势力宗教势力对葡人在印度的商业殖民据点比较反感,印度各土邦城邦之间也矛盾重重,各城邦土邦内部也有各种分歧并不稳定。1502年2月-1503年11月达·伽马率二十几艘船组成的舰船队再航印度,到处烧杀抢,异常残暴。这更激起了许多印度人对葡人的仇视。于是在1503年达·伽马离开后,卡利库利萨莫林组织反对葡萄牙及其盟友科钦的庞大联军5万人,围攻科钦的葡人及其盟友。科钦拉甲率亲军和一百多葡人被迫退守法尔皮(Valpi)小岛,在数万卡利库特军的围攻下负隅顽抗,死守苦熬,坚持了5个月。1504年初,葡萄牙舰队赶到才解围。经历过这次小岛战役血与火的生死考验,葡人在印度的商业殖民据点巩固起来。科钦统治者让葡人在科钦修建一座永久性寨堡,取名曼诺尔[23](pp.113-114)。这是欧人在东方建立的第一座永久性军事要塞,对葡萄牙东方商业殖民帝国的开拓发挥了很大的支撑作用。科钦当局同时还让葡人在科钦城修建了一座教堂[21](p.1206)。是为欧人在东方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援军和守军会师后,继续反击卡利库特的军队,随即在亲葡城邦奎隆也建立起了一个葡萄牙的商站[21](p.1206)。葡人在印度的殖民势力扩大开来。 综上所述,1500-1501年的卡伯拉尔船队远航印度,经济上虽赢利仅为远航成本的两倍多[24](c.103),却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这次航行经过了欧、美、非、亚四大洲,总行程约5.5万公里(往返),是人类有史以来迄当时为止航程最远的一次航海;初步发现了巴西,开始了发现和殖民南美大陆的进程;重新发现了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建立了文明世界与之牢固的联系;在印度辟建商业殖民据点。西方-西欧人从此在东方-亚洲、印度-印度洋立足扎根,不再离开,亚洲的历史命运开始转折。葡人-西人从此开始在印度洋地区打击穆斯林的侧翼,夺取穆斯林的势力范围和利益来源,初步实现了当初探寻欧印新航路的一个战略意图。东方穆斯林因奥斯曼土耳其崛起而向欧洲大举战略进攻的势头开始被遏止,西方人与东方穆斯林的斗争和十字对新月的圣战开始进入拉锯相持阶段。所以,卡伯拉尔二航印度的影响、意义和作用比较重大,似可跻身地理大发现大航海第一阶段仅次于哥伦布首航美洲、达,伽马首航印度、麦哲伦环航地球的第四大远航,应该予以关注和重视。 [收稿日期]2005-11-0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