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变动 关注社会转型时期。有学者提出,隋唐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大转型期,其主要变 化有:(1)隋唐是一个宏博开阔、绚烂多彩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二个鼎盛期。与 第一个鼎盛期秦汉统一的古朴、单一化和第三个鼎盛期明清统一的程式化、顽固僵化不 同,隋唐统一呈现出成熟、全面、多样而不失个性的风格。(2)长江以南成为当时中国 的经济重心。长江流域水多,交往不绝,气温有利于开发,人口不断增长。粮食结构由 稻粟转为稻麦粟,蚕桑南下过长江,油菜从蔬菜变为油料,茶广泛普及等。(3)历史轴 心从东西方向南北方逐渐转移。(4)民族关系的方向由北偏西逐渐移到北偏东。(5)第一 个世界帝国出现。疆域大、人口多,统治时期长且相对稳定,交流频繁、丰富,影响不 断扩大。此前只有罗马帝国可与之相比。(6)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经济上,城市、商业 和交通发达,实施两税法;政治上,设立三省六部,事务稳定,科举考试实施,募兵向 职业兵发展;文化上,唐诗、词出现,佛教中国化,外来文化输入;社会生活上,开始 城市化、市民化,门第衰落;等等。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有待研究。 重视研究古代胡汉关系史。有学者发现,唐代有关于穆国的纪事,说明这个被纳入“ 昭武九姓”的城邦,其历史地位是值得重视的。穆姓胡客在唐代社会活动的记载,分散 于史籍、笔记、诗文和出土文书的胡人胡事,反映了穆姓胡客在唐代社会活动的粗略轮 廓,其时间从7世纪初至10世纪初,地域从西州到扬州,身份有贡使、商贩、乐人、俳 优、医士和村民等。因此,在回顾唐代九姓胡的历史时,不宜将穆姓胡略而不顾。在西 域文明的交流网络中,穆国既是阿姆河流域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它的存在与粟 特诸城邦的命运息息相关。萨桑波斯的覆灭和大食帝国的扩张,凸显了穆国的历史地位 。而近几年胡姓墓葬出土的文物,可以推动中古胡汉关系史的研究。 重新认识元代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学者提出,要注意研究元代及明前期社 会的六大变动:(1)元朝大统一;(2)全民服役、重商和海洋帝国之梦;(3)君臣关系主 奴化,长官负责制全面破坏;(4)中央与地方关系、南北关系的新格局;(5)治理边疆政 策的突破和变化;(6)蒙古本位、文化多元与儒学及儒士的边缘化。这六大变动的影响 和启示有:其一,中国社会在沿袭唐宋社会基本形态的同时,并没有直线前进,而是发 生了局部的曲折变化,这一变化一直延续到明中叶。大统一、行省分寄式中央集权、突 破传统直接治理边疆,有积极和新生因素;海运、海外贸易、纸钞、重商政策则利弊相 参;全民服役、君臣关系主奴化的影响是负面的。其二,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可以分为三 大阶段:夏商西周、战国秦汉隋唐和宋元明清。后两阶段内各插入一段局部变动,即魏 晋南北朝和元代及明前期。应关注以上三大阶段的社会变迁及两段的局部变动。其三, 应重新认识和看待元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