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半叶以来形成的比较史学流派至今仍方兴未艾。我国学术界在20世纪80年代曾掀起比较文化研究的热潮,这种(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是我国历史学界把我国现代化进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现代化历史相联系而产生的。无论是现代化的比较研究还是文化的比较研究,两者都属于世界历史的比较研究。在我国其他地区,如台湾和香港,加强比较史学建设的呼声最近也高涨了。2002年5月在台湾召开的世界史教学与科研50年研讨会上,台湾世界史研究者们提出了加强比较历史学分支学科建设的议题。2002年10月在香港浸会大学召开“东西方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议题包括怎样界定“东方”和“西方”,以及东西方研究的内涵和方式,会议也提出加强东西方研究、区域研究 、跨文化研究和比较史学研究,等等。 在西方学术界,历史的比较研究早已经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编辑部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社会历史比较研究》是历史比较研究的主要学术刊物。该刊以登载那些探讨人类社会反复出现的模式和变迁的新研究成果和理论的文章为宗旨。2003年西方也出版了不少有关历史比较研究的著作,例如塔德·兰德曼的《比较政治中的问题与方法:导论》(注:Todd Landman,Issues and Methods in Comparative Polities,An Introduction,London:Routledge,2003.)和罗伯特·洛曼尼的《英国和法国的国民性与 公共精神,1750-1914》。(注:Roberto Romani,National Character and Public Spirit in Britain and France,1750-1914,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然而,我国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比较史学流派,(注:应该承认,继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比较文化研究热潮,目前我国有不少的学者在从事比较史学或比较文化的研究。庞卓恒先生发表了《比较史学》一书,在香港城市大学,张龙溪教授正在对中西文化进行系统的比较探讨。本文作者也在《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讨论中西思想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和范畴,例如,文化的观念,革命的观念等。本文作者对中国和西方在经济发展,科学思想,文化的核心精神和国民性等方面所做的比较研究发表在英国麦克米伦出版社(Macmillan/Palgrave Press)2002年出版的一本题为China's Search for Modernity的英文著作中。)比较史学也未被建立成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专门的比 较史学刊物也并未出现。(注:东北师大2002年创刊了《文明比较研究》。)我国历史研 究中是否应加强比较史学的建设?比较史学在西方的发展,它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有哪 些?比较史学对西方历史研究的意义如何?这些就是本文拟初步讨论的问题。 一、西方比较史学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的比较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即使在世界史范围内对某个国家历史的研究,只要是涉及到较长时段的历史发展,或者是研究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历史现象也会涉及到运用比较史学或历史社会学比较研究的概念、方法和成果。那么什么是比较史学呢?西方学术界对什么是比较史学存在四种不同的认识: 1)认为它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比较历史学家所作的工作主要是把不同社会中出现的类似的制度和观念在仔细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 2)认为比较史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解释或研究方法,它通过把一个社会中的历史现象与另外社会中的历史现象相比较,从而以比拟的方式对这个社会中的历史现象做出解释。 3)另一些学者把比较史学定义为是一种研究逻辑或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指导历史学家系统地收集历史事实,然后运用这些历史证据去检验历史解释理论假设的正确与否。(注:William Sewell,“Marc Bloch and the Logic of Comparative History”,in History and Theory,6(1967),p.217.)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研究者把某一个社会中出现 的A现象归结为是B社会状况的结果,那么他可以考察其他社会中A现象的出现是否伴随B 社会状况,从而对自己的理论假设作出验证。(注:Charles Beard & Sydney Hook,“ Problems of Terminology in Historical Writing”,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ed.,Theory and Practice in Historical Study:A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Historiography,Bulletin 54,New Yorkx: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1946,p.113.) 4)有些学者也把比较史学理解为是一种使用类比来说明不同时空中的历史现象的研究倾向。因此,比较史学可以被看作是建立在对两个以上社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的对过去的研究。这四种说法实际上表达了比较史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一种研究方法和一个研究领域的不同层面的内涵。 西方比较史学的发展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历史进行研究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就已出现了。在西方史学的肇始阶段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对希腊人和非希腊的野蛮人进行过某种比较。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试图通过比较,来探讨不同的民族风俗、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历史学家们才有意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历史。19世纪中期到现在,比较历史学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 1)19世纪后半叶进行了有关社会和文明的宏观比较研究。19世纪后半叶期间,西方历史学家们热衷于比较研究在不同时空中的文化整体,他们把各国历史的比较研究作为发现不同社会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历史演化模式的手段。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贝克尔(H.Buckle)和美国的亚当斯(H.Adams)比较各国的历史,意图发现政治制度演化的线索。英国历史学家弗里曼(Edmond Freeman)1873年出版《比较政治学》,研究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古代和现代政治制度,提出了近现代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的某些制度起源于古代日 耳曼的丛林生活中的说法。剑桥大学的近代史领衔教授埃克顿勋爵总结说,仿照自然科 学方法论的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则。众所周知,最具影响的是 马克思通过对欧洲历史的研究发现“人类”社会演化的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