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1980年罗马尼亚经济发展速度急剧下降到2.5%,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但罗马尼亚共产党并没有及时从根本上调整政策,而是用勒紧裤腰带的办法,力图通过限量供应商品,抑制消费增长,尽可能维持经济的增长。齐奥塞斯库曾派一专家组到中国“取经”,学习各种生活必需品限量凭证供应的办法。1980年至1981年,罗农业连年歉收,粮食短缺,人们吃面包都成问题,面包店每天都排着长队。1981年10月,罗颁布《实行粮食配给制的法令》,规定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粮食定量为折合150公斤小麦和30公斤玉米,而农村每人每天只有300克面包。商店空空如也,很难买到生活必需品。齐奥塞斯库不听专家劝阻,执意要在1990年之前还清全部外债(1981年为110亿美元),并为此采取了最大限度地限制进口和最大限度地增加出口的方针。其结果,使人民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如食品、煤气、供暖、供电以及日用消费品等都无法得到满足。为了偿还外债,罗大量出口农副产品,造成国内供应长期紧张。当时,罗出口的农副产品在莫斯科许多菜市场皆可见到,而在罗国内却很少见。在肉店里很难买到肉和肉制品,只能买到内脏和骨头。外国驻罗使团和外交官,只能到特供点--外交商店凭使馆公函购买生活必需品。最难过的是冬天,因暖气供应不足,老弱病残和儿童冻得受不了。为节省能源,规定路灯只能用1/3照明;夜晚,各地电灯很少,一片漆黑,去机场的路上经常发生车祸。还规定只能使用国产“达契亚”汽车(省油),禁止使用外国车。为此,齐奥塞斯库带头使用国产车。在民生凋敝的困境下,齐奥塞斯库还不吝国情,不惜民力,竟然大兴土木,搞起“形象工程”,劳民伤财。例如1984年竣工的多瑙河-黑海运河耗资数十亿美元。该工程宏伟可观,但毫无意义。本来花在这个工程上的大量资源可以用于一些城乡居民饮用水的工程建设,而这些城乡至今仍面临严重的饮水问题。再如1984年开工的“人民宫”及其配套的“社会主义广场”、“社会主义大道”等庞大建筑群,花费20多亿美元,到1989年剧变时还未完工。“人民宫”占地面积达33万平方米,建筑11层21组,是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宏伟建筑。建筑空间220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三。 至于发展经济的教训,因我不懂经济,谈不好,只能谈点皮毛的东西。我觉得教训不少,重要的有以下几点似可总结:一、鉴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到顶住苏联和“经互会”的压力,罗共主张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优先发展工业的愿望是好的,思路是对的。但在发展工业中,忽略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没有用高新技术不断改造传统产业,并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更谈不上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所以,当时罗马尼亚工业虽然比过去有很大发展,比一般第三世界国家的产品也强一些,但由于技术落后,产品质量跟不上,出口的竞争力很差。罗的产品只能更多地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二、及时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罗马尼亚在70年代大力发展了石化工业。罗的石油藏量较丰富,位居欧洲第二位,仅次于苏联。罗石油开采有传统,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原油加工能力已达到3500万吨。70年代,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相对便宜,罗则压缩国内开采,大量进口原油,加工后出口石化产品。按照齐奥塞斯库的想法,这样做可一举两得,既可获得高额利润赚取大量外汇,又可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点石油宝藏。但到了70年代末,世界能源供给发生危机,油价猛涨,虽然罗当时也采取一些措施,如降低发展指标,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放慢工业发展速度,降低积累率,但力度不大,更未能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从而加重了财政负担。这一教训是深刻的。三、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好速度、指标和积累的关系。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科学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经济的速度、指标和积累三者之间的关系,适时调整;必须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像齐奥塞斯库那样,一味地搞“三高”,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多年来,不顾一切地将国民收入的1/3用于积累,致使人民的消费水平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同时,罗还突击咬牙还债,大兴土木,这势必大大损害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不满。 记者:罗马尼亚共产党早年曾有这样的规定,即不允许把近亲纳入同一领导机构。齐奥塞斯库执政期间对这一规定是如何执行的?造成了什么影响? 陈德来:齐奥塞斯库在1965年7月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一个党员只能担任一个经常性的政治职务”,以防止个人滥用职权、独断专行。为此,中央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他并没有按照规定做,而是身兼数职。 齐奥塞斯库不仅违反他在党代会上提出的“不准兼职”的规定,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还违反中央关于不准把近亲纳入同一领导机构的规定,先后把他的儿子、儿媳、弟弟、妹夫等一些亲属安排在中央各部门的重要岗位上,特别是把他的妻子埃列娜扶植成了党和国家的第二号人物。 齐奥塞斯库的这种做法,自然造成了不良影响。首先,作为领导人带头破坏党的规定,其威信大大下降,同时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其次,这种做法使干部群众非常反感,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埃列娜在中央还主管人事,全国党政军人事问题都由她做主,罗共给人以“夫妻店”的感觉。人们对她的恨,在很大程度上也转到了齐奥塞斯库的头上。第三,党风不正,“抬轿子”的风气越演越烈。不管是谁,上至中央一级领导,下到普通干部,要想进步升官,就要对齐夫妇进行吹捧。埃列娜被齐奥塞斯库不恰当地树立起来以后,也分享了“党和国家的卓越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光辉的国务活动家”等等称号。 记者:1989年“12.16”事件后,伊利埃斯库总统曾对法国《世界报》记者说:“齐奥塞斯库在党内外建立了强大的镇压系统,扼杀了所有改革意图。一切都恶化了,紧张局势加剧了,直至不可避免地爆发”。请谈谈齐奥塞斯库执政期间,罗共在指导国家发展的理论上有什么失误。 陈德来:罗马尼亚共产党在指导国家发展的理论上有不少失误,我觉得值得总结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