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启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枣庄学院学报》 曹胜强 参加讨论


    国际安全机制不排斥共享利益,甚至源于共享利益。然而,主宰凡尔赛体系的西方国家却始终排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斥集体安全利益。在20世纪30年代末欧洲局势最为紧张的年代,这种不利于共享利益的国际机制终于酿成苦果,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国家采取绥靖政策以求自保,苏联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放弃了集体安全而走向了反面。
    1939年9月1日,德国向最忠诚于凡尔赛体系的波兰发动了战争,这是对凡尔赛体系创建者的最大讽刺。本来这是可以避免的,至少是可以延缓的,但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场战争,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
    说战争可以避免或者延缓,并不是事后诸葛。从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来看,对世界其支配作用是反法西斯一方,而绝不是法西斯一方。虽然法西斯国家逐渐强大并建立起战争同盟,但只要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反战同盟,法西斯就没有能力和条件发动战争,即使勉强发动也会很快被遏制。然而,人们没有看到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的出现,相反却看到了反法西斯国家间的分裂。
    为什么没有能够遏止?战争为什么还是爆发了?国际联盟模糊不清的集体安全规则是起子很大的作用,但这并不是主要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在发生侵略的情况下,世界和平力量没有组成反对侵略的联盟,这样的联盟只是在发生侵略事件后才成立。只要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团结在一起,力量的天平就会倒向反侵略的一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爆发,从根本上说,就是当法西斯侵略猖獗之时,爱好和平的国家没有通过强大的联盟来遏止战争。
    想一想侵略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各大国都在干什么,战争为什么爆发了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英、法、美都反对战争,又都不愿意联合苏联;苏联倡导集体安全,最终却走向了反面。它们都试图以绥靖自保,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最先实行绥靖政策的是英国。其实,绥靖政策也是一种外交选择,关键是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绥靖。“西方国家在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对抗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绥靖政策。”[2](P159)英国政府认为,应当把德国纳入到欧洲大家庭中,就像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维也纳会议把法国带回到欧洲一致的体系之中。英国人认识到必须以某种方法把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德国恰到好处地安装进欧洲。于是,英国人的战争激情消退了,开始安抚、怀柔德国,试图以绥靖换和平。而法国人的战争激情虽然消退得慢,但在美国的安全保障成为泡影而又得不到英国支持的情况下,法国只能把长期安全寄希望于法德和解。于是,法国在撤出鲁尔后就完全皈依英国外交了。1935年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开始向凡尔赛体系挑战时,英国不仅未予制裁,反赐德一纸“海军协定”;1936年希特勒冒险进入莱茵兰,也未遇到凡尔赛体系最忠诚执行者法国的抵抗;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凡尔赛体系严加看管的奥地利,英法的默认“对于各民主国家来说,是一次新的退缩。”[19](P210)之后英法又联袂导演了慕尼黑丑剧,尽管希特勒当众宣布:苏台德“是我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我对捷克斯洛伐克不再有什么兴趣了,我也不会再要一个捷克人了”[20](P511)。但他还是于1939年3月鲸吞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威逼波兰。英法本想“以绥靖换和平”,但结果适得其反。不断地妥协退让愈发满足不了希特勒的野心,美国学者称之为“闻所未闻的和平”[21](P241)。
    美国退出国际联盟并没有影响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讲,国际秩序的支配权还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英法是国际联盟的领导者,却不能主宰和控制国际局势。但是,美国孤立主义势力反对卷入欧洲纠纷的舆论依然影响着美国的外交选择,而避免卷入欧洲战争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行严格的中立政策。于是,1935年8月3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案,宣布对交战双方实行无区别的武器禁运,随后美国就援弓I该法案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对交战双方实行军火禁运。看起来美国的政策对双方是平等的,但实质上有利于工业较发达的意大利,不利于没有军火工业的埃塞俄比亚。就连罗斯福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中立政策实际上援助了侵略者。1936年2月,美国国会对中立法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禁止向交战国贷款的条款。随后西班牙爆发了内战,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将军火运往西班牙,还拒绝了墨西哥政府关于输出武器给西班牙共和国的要求。1937年4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三个中立法,即《永久中立法》,除了前两个中立法所规定的内容外,又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新中立法随之成了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叛军的帮凶。美国不仅不禁止叛军支持者从德意法西斯那里购买自己的武器,也不禁止叛军从自己手里购买石油等燃料。难怪佛朗哥感恩地说:“罗斯福总统的行动像一个真正的君子,美国的中立法是我们也不会忘记的姿态。”[22](P399)可见,美国的中立政策实际上是在纵容法西斯侵略,是披着中立外衣的绥靖政策,不仅与英法的绥靖政策一丘之貉,而且对英法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苏联是30年代集体安全的积极倡导者,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苏联没有一如既往地遵循集体安全的外交选择,在30年代末欧洲局势最为紧张的时刻,苏联抛弃了英法西方民主国家,与德国法西斯走到了一起,选择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尽管英法绥靖德国有“祸水东引”的嫌疑,但绥靖的本意其实是避战求和。希特勒很清楚这一点,他说:“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物都不是能打世界大战的人物。”[23](P717)但是,当希特勒威胁波兰时,张伯伦似乎如梦初醒,宣布要为波兰而战。这时,在苏联、英法、德国的三角关系中,“苏联在两边的重要性都加强了”。[24](P738)对英国而言,丘吉尔说的很清楚,英法对波兰的保证,“除了纳入英国和俄国达成一个全面的协议体系之内,否则无一具有军事上的价值。”[20](P536)对德国而言,最糟糕的是在未来战争中同时两个战线作战,所以希特勒“破釜沉舟地力图使斯大林疏远法国和英国”[25](P723),以便使苏联在德国与西方的战争中保持中立。显然,苏联已经居于欧洲外交舞台举足轻重的中心地位,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德国,“没有同苏联取得谅解,都不可能感到安全。”[26](P721)应当说,在英法和德国之间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德国法西斯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公敌,英国和法国应当为拒绝苏联“埋单”,但决不能以“祸水西引”来作为“罚款单”。然而,苏联却偏偏将这张罚款单“回赠”给了英法。结果,德国放心大胆地将军队开往西线。和英法、美国的绥靖政策相比,苏联的做法同样是绥靖,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