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法国移民社会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求是学刊》 宋全成 参加讨论

三、移民文化价值观问题
    移民文化的价值观问题主要表现为,移民宗教文化价值观与法兰西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由此造成法国社会文化的断裂。
    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德国右翼政府极力主张外国移民应适应德国的主流文化不同的是,法国主张文化的多样化。法国像其他西方文明国家一样,宣称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人都不会由于政治、宗教和文化的原因受到歧视和迫害。如果因此而受到迫害,法国将其作为难民而予以慷慨大方地接纳。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在法国的外国人大多是欧洲人和少量的来自法国的前殖民地印度支那人。因此,宗教文化的相似和相近,使移民在很大程度上能融入法国的主流文化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大量的来自于马格里布的北非的、拥有伊斯兰文化背景的穆斯林涌入法国,并成为法国外国移民的第一大外来民族群体的时候,伊斯兰教文化所固有的封闭性、自我完善性和宗教世俗性,与法国特别强烈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民族认同感的法国国家主流文化和基本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冲突,从而造成法国文化的断裂。
    当代法国主张政治多极化、经济多元化和文化多样化。由于法国政府历来主张努力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给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形成了法兰西灿烂的多样文化,人们已习惯于在发扬光大法兰西国有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畅漾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即使对待宗教文化,也主张只要个人信仰不建立在共和国的法律之上,依然给予支持和保护。但对伊斯兰教背景的伊斯兰文化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戒心。原因是,与大量的穆斯林移民来到法国相伴随的是,伊斯兰的宗教文化也同时进入。其他民族文化来到法国大多能够接受和认同法兰西文化,即使没有完全接受,至少是在法国社会的公共场合不会大肆张扬自己的文化。而伊斯兰教文化所固有的封闭性、自我完善性和宗教非世俗性,使其很难融入法国的民族文化之中。相反,他们则在法国大肆张扬自己的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他们建立众多的清真寺或礼拜堂,以便使穆斯林移民即使在法国,也能完全按照伊斯兰教的工作、生活和文化方式生存和发展。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法国的穆斯林移民完全被隔离在伊斯兰教的文化的藩篱之中,而与法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无缘。目前,法国有清真寺1550多座,其中有13座能容纳1000人的大型清真寺。为建设这些清真寺或礼拜堂提供资金的不是法国政府,而是穆斯林国家的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而财政支援的神职人员则主要来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由于法国的人口统计中没有人种和宗教信仰的分类,因此,并没有官方的在法国的(包括已加入法国国籍者)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移民的具体数量。据有关部门估计,在法国大约有450-500万穆斯林,其中约有33-50%已加入法国国籍,他们大多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非洲移民在法国出生的子女,但是,他们的父母没有取得法国国籍。如果按国别划分的话,约有150万来自于阿尔及利亚,100万来自于摩洛哥,35万来自突尼斯,31万来自土耳其,25万来自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和10万来自于中东国家[8]。面对着加入国籍的外国穆斯林移民,法国的部长官员曾经热情洋溢地说道:“经过很长时间的等待和努力,你们成为了讲求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法兰西共和国的一员。法国以博大的胸怀接纳着移民,虽然这个国家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既然选择了她,就应该热爱她,努力融入法国社会”[9]。但实际上,他们依然生活在伊斯兰教的文化背景中,生活在法国的边缘社会,多数居住在贫民窟或困难区,而没有实现融入法国社会的目标。
    伊斯兰教文化中的原教旨主义的崇尚暴力和极端专制思想以及在世界各地的恐怖活动,也限制了法国国民在文化心理上接纳伊斯兰教文化。普通的法国民众认为,伊斯兰教是阻碍外国穆斯林移民融入法国社会的主要障碍,因为它没有实现与法国的民族文化的交融相合,而是在法国民族文化之外,成为反法兰西文化的文化力量。与法国的宗教文化不同的是,它既没有实现宗教的世俗化,个人信仰在很大的程度上,依然不是纯粹个人的事情,而是属于穆斯林世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也没有倡导男女平等,更不讲求民主,而是崇尚专制和暴力。特别是“9·11”以后,遍布世界各地的恐怖活动,多与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有关。这更加剧了法国国民接受穆斯林移民的难度。此外,某些伊斯兰的宗教文化习俗,如穆斯林妇女包头巾,在包括法国民众在内的西欧国家国民看来,这是蔑视人权、不尊重妇女的充分体现。1989年,法国的一所中学的穆斯林女学生因为戴头巾而被校长开除,而随后的法国行政法院则判决学校的处罚违反了法律而被废除。于是,围绕着穆斯林妇女包头巾问题,法国在社会大众和政治精英两个层面,展开了激烈地争论。法国总统希拉克于2003年12月17日宣布,法国教育系统明年将执行一部法律草案,不允许公立学校内出现任何宗教性标志物,比如伊斯兰头巾。法国国民议会于2004年2月10日以494票赞成36票反对的投票通过了“禁戴头巾法”,禁止学生和教职员工在公立中学穿戴或者佩戴有明显宗教标志的衣物,如伊斯兰面纱、大十字架和犹太人的小帽等。3月4日,这项颇有争议的提案,在参议院以276票赞成、20票反对的绝对优势通过,在法国总统希拉克签署后成为法律。法案是由国民大会上各党派代表提出的。他们认为实施这样的法律是为了捍卫共和国纯洁性,并体现其基本价值观,即共和国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彻底实现政教分离,以此打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实现穆斯林移民与法国社会一体化的社会目标。尽管这项法案得到了法国最大的穆斯林组织“法国穆斯林宗教委员会”的支持,但一些穆斯林和其它宗教群体却对此强烈不满。与此同时,世界许多地方的穆斯林也对此表示抗议,不断举行游行示威活动。3月17日,法国政府收到了一份署名为“摩夫萨尔-巴拉伊夫突击队”组织的恐怖信件,该组织声称,法国政府颁布的有关禁止在公立学校戴头巾的法律是“以伊斯兰教为敌”的行为,“法国已决定将自己放在伊斯兰教最危险的敌人一方”,如果不废止该项法令,“在撒旦同伙的土地上,将会发生一起大规模的进攻,我们将把法国拖入恐怖与懊悔的境地”①。很显然,贯彻法国1905年的《政教分离法》,消除穆斯林移民宗教文化与法国社会文化的冲突,实现二者的融合和一体化,修复法兰西的文化断裂,法国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