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一致性和多样性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韩琦 参加讨论

什么是现代化模式?现代化模式包含着“模式”和“现代化”两层含义,首先,“模式”(pattern)这个词亦译成“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在不同学科又有不同含义。① 其次,“现代化”是限定词,是指该模式的研究对象必须是现代化进程而不是别的其他进程,衡量历史事实及其发展趋势的标准和尺度应该是现代性,并且要用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来对现代化进程进行反思。由于现代化理论有经济、政治、社会等不同层面的分支,因此,现代化模式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总结和概括,如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依附发展模式”或“自主发展模式”。从经济角度,可以将拉美的经济现代化模式概括为初级产品出口模式、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以非传统产品出口为基础的新型出口导向模式。从政治角度,可以概括为寡头威权主义模式、民众威权主义模式、官僚威权主义模式等。就拉美地区的33个国家来说,由于历史经历和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比较强的一致性,因此,也有不少学者,特别是拉美地区以外的学者经常将整个地区作为一个研究单位,来对整个地区的现代化模式加以研究和概括。但拉美各国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很明显的,并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因此,不少学者选择了以拉美某个国家作为现代化模式的研究对象。在拉美各国内部,看到的有关著作更多的是国别研究,而不是地区研究。在中国学者中,上述两种倾向都存在。本文试图对国内拉美现代化模式研究中的上述两种倾向作一简要回顾,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拉美现代化模式的研究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对拉美地区现代化模式的研究
    (一)地区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1.现代化进程缓慢的根源。郝惠认为,拉美地区现代化进程缓慢是由于独立前的传统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独立后的考迪罗统治和大地产制度、单一产品经济和外国侵略干涉,以及经济模式转换时期经济政策失误造成的新问题所致。② 韩琦认为,拉美现代化进程步履蹒跚,原因在于拉美殖民地历史长期遗留下来、并在19世纪得到加强的体制结构仍继续存在。在《拉丁美洲殖民制度的遗产》一文中,他从重商主义制度、大庄园制、种植园奴隶制、社会等级制度、种族制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宗教制度、文化等八个方面对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实行的殖民制度及其遗产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认为消除殖民制度遗产,进行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拉美现代化面临的艰巨任务。③ 刘文龙和王晓德对殖民地文化遗产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论述,认为天主教伦理是拉美文化体系的主要基础,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影响巨大,走出天主教伦理的束缚是拉美实现真正现代化的前提。④
    2.现代化进程启动的时间。赵长华认为,“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实质上就是工业化过程,其起点应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算起”。⑤ 罗荣渠认为,“……直到19世纪70至80年代,……少数拉美国家才开始进入现代化的启动阶段……”⑥ 林被甸在早期的研究中认为,独立战争是拉美现代化的起点,“拉美地区走向现代世界的变革,最早是在追求‘欧化’的目标下,与独立革命运动同时起步的”。⑦ 他在后来又予以修正,认为拉美工业化启动时间“定于19世纪70-80年代,可能是比较符合拉美历史实际的考虑”。并且,他把工业化的启动等同于现代化的启动:“直到19世纪70-80年代,一些拉美国家才开始进入现代化的启动阶段”。⑧ 刘婷、韩琦也先后发表文章,认为拉美工业化的启动时间应该是1870年左右。⑨
    3.现代化进程的模式。赵长华认为,普雷维什提出的发展主义为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政策主张。拉美的现代化模式就是进口替代工业化。⑩ 林被甸认为,拉美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两种模式,即早期现代化追求“欧化”的模式和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探索“自主发展”的模式。(11)
    4.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问题。林被甸提出了拉美工业化启动与社会转型“断裂”的见解。(12) 他认为,按照经典现代化理论家的观点,工业化的启动和社会转型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发展过程,拉美的工业化启动于19世纪的70-80年代,而社会转型却在1930年之后,从而发生了“工业化启动”与“社会转型”的断裂,即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启动和社会转型分开了,成了两个发展阶段,发生了断裂。这是后发展国家特殊性的反映,因为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是“外源性”类型,其早期工业化具有依附性、寄生性和脆弱性的特点,不能带动拉美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那么,为什么拉美的社会转型会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呢?作者认为,“应该肯定,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首先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其核心是工业化”。但是,“20世纪中叶拉美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型并非单纯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推动力也并非主要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非经济因素,即“拉美现代民族主义、民众主义和职团主义,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三个主义’,就不可能发生20世纪中叶拉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和拉美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三个主义’的核心内容和意义只有一个,即在如何按照本民族的特点而不是照搬西方模式来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作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13) 董经胜对民众主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民众主义是一种政治策略,拉美民众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民众主义、经典民众主义和核心民众主义三个阶段,民众主义运动和政权所体现出来的民主与权威的两面性,民众主义政策所带来的发展与危机,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拉美作为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积累与分配、效率与公平、秩序与参与之间难以调和的冲突。(14) 江时学认为,影响拉美现代化进程的“主义”不只是上述三者,而是八大主义,包括:自由主义、实证主义、职团主义、民众主义、结构主义、官僚威权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新自由主义。(15) 韩琦对古典自由主义(16)、刘承军对实证主义(17)、曾昭耀和复立安对职团主义(18)、夏立安和董经胜对官僚威权主义(19)、江时学对经济民族主义(20) 都做出了研究,关于结构主义、(21) 新自由主义(22) 也有一批研究成果。
    5.南北美洲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张家哲认为,拉美现代化发展落后于北美,是因为与北美相比,拉美在民族素质、社会结构和制度、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风尚、教育等方面的特点都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3) 韩琦认为,19世纪对南北美洲来说是个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但因二者原来的殖民地遗产不同,独立革命的性质不同,选择的发展道路也不同。美国依靠“边疆”扩张、技术进步、资本的迅速积累,很快实现了工业化,由“外围”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工业中心”,同时也实现了经济结构由“二元”向资本主义“一元”的转变。拉美因受内外条件的制约,走上一条发展初级产品出口的道路,虽然经济结构有所变化,但仍是“二元结构”,是一种外围资本主义。南北美洲的发展差距由此拉大。(24) 朱红根认为,美国殖民地时期就具有较发达的制造业和农业基础;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其具有优越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工业化起步晚于英国的时间不长,没有机器设备陈旧的包袱,能够直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工业化时期,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大力引进外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先行;重视农业发展,以农业推动工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而拉美20世纪30年代之前一直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30年代起才开始进行工业化,其差距非一朝一夕所能弥补。(25) 陈才兴和陈宏对南北美洲现代化道路出现差异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美国能在第二波现代化大潮中实现现代化,而拉美国家迟迟在第三波现代化大潮中起步,是因为二者独立后的政治局势不同;土地制度不同;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农民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不同;大量吸收外国移民所起的作用不同;发展交通运输的目的和作用不同;拉美以出门为主的庄园和种植园与美国南方种植园的作用不问。(26) 另外,刘文龙和罗平峰对南北美洲的城市化(27)、刘文龙和朱鸿博对南北美洲的农业发展模式(28) 也进行了比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