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债纠纷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史研究动态》 杨子竞 参加讨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各参战国债务共达215亿美元,战后各种名目的追加贷款为数也相当可观,两项合计,1923年已达280亿美元之巨①,内以美国借出最多。美国战债主要有两笔:一是战时借给协约国盟邦的债款,为数95.8亿美元②;二是战后“重建”等项贷款,对象既有盟邦,也有昔日的敌国。两项合计到1922年12月共还116亿美元③。美国遂由战争开始时负债累累的国家(负债约36.86亿美元)转变为强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增强,为推行其扩张主义的对外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美国同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紧张起来。
        美国总统威尔逊及其继任人领导的政府认为,战债纯属财政往来,必须连本带利全部还清。1923年柯立芝出任总统后,曾在一次声明中板着面孔说:“他们借了我们的钱,不是吗?”④“无论如何得还债”,这是美国官方的要求,遂与主要债务国英、法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逼债与赖债的斗争。
       
        英国在一次大战时既是债权国又是债务国。它对法、意、俄等盟邦借出约87亿美元,占其全部外债9/10,但又从美国借入战债47亿美元(包括利息),虽然借出约为借入的两倍⑤,但借出的大多数要不回来:法、意自顾不暇;俄国则发生了革命。英国本身处境也很不妙,工业萎缩,亟需活跃对外贸易,开拓商品销售市场,因此首先积极倡议将战债与德国赔款一并对待并进而加以取消。
        1920年2月,英国政府在致美国财政部长豪斯顿的信中正式提出把战债和赔款统统取消的建议。3月1日,豪斯顿在复信中指出英方建议为单方面牺牲美国利益,并警告说:“如取消战债,美国将对欧洲的追加贷款分文不给”⑥。8月5日,劳合·乔治在致威尔逊信中表示,英国政府曾通知法国政府,英国赞同就削减或取消协约国债务问题进行公平的协商。11月3日, 威尔逊答复说:“英国此项建议为美国国会与社会舆论所不容”,美国早已明确表示,“不能同意把赔款问题与各国政府间的债务混为一谈”。⑦
        英国虽遭碰壁,仍然继续和美国较量。1922年8月1日,英外交大臣阿瑟·詹·贝尔福对法、意、南、罗、希、葡六国发出照会,其要点为:(1)英国曾不断倡议取消全部战债,但因美国坚持索债而难以实现;(2)英国的借出远比借入为多,但只要求从债务国得到英国足以偿付美债之数;(3 )如美国取消英国等协约国所欠美债,英国愿放弃其应得的德国赔款,同时将协约国对英债务全部取消⑧。但是,美国财政部长梅隆在8月24日声明中却对此大泼冷水,不予承认⑨。虽然如此,此后温斯顿·邱吉尔出任英国财政大臣时仍继续为贝尔福照会辩护并予以重申⑩。
        法国则力图让德国背上永远还不清的赔款包袱,听从法国摆布,在赔款与战债之间权衡利害后,认为取消赔款对自己损失太大,因此在9月1日致英国的复文中对贝尔福照会反应极为冷淡。1922年8月伦敦会议上,当英国追随美国之后要求法国偿还欠英国的战债时,克列孟梭抗辩说,在法国未收到它应得的赔款份额之前决不解决自己的债务问题(11)。1923年1月11日法国强占鲁尔,不仅是要慑服德国,也是要在赔款与战债之间建立一种可靠的联系,迫使英国接受其观点。强占鲁尔使欧洲局势剑拔弩张,英法分歧也进一步尖锐起来。1924年美国提出道威斯计划后,鲁尔问题虽得以解决,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却从此为美国取而代之。
       
        美国政府不仅对来自欧洲债务国取消债务的呼吁置若罔闻,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向债务国讨债。
        (一)制定法案,建立专门机构,限期还债。面对债务国纷纷抵债的形势,1921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要求有权对战债问题进行灵活处理(12),但国会害怕财政部在索债时过于慷慨大方,因而于1922年2月9日,通过“外国债务专款法案”,要求负债国从1922年起,在25年内(到1947年6月前为止)偿还全部债务的本金与4.25%的利息。
        为推动此项工作,国会将处理战债的全权由财政部转交新设的有参、众两院议员参加的“世界大战外债委员会”,但财政部有权参与协议,其部长充任该委员会主席,委员会的报告也列入财政部年度报告之内。1922年9月27日,该委员会成员之一、众议员西奥多·E·伯顿在伦敦英国商会宴席上讲话时指出,为维护国家信用与美国纳税人信用,并鉴于借款者不仅为作战,而且15%系于战后用于在美国购货,因此债务不能取消(13)。这番话重申了美国坚持索债的立场。
        (二)缔结一系列债务协议。以英、法为主的各债务国曾开展抵债的宣传活动,在外交谈判时不断讨价还价,主要在以下两个问题上与美国发生争执。
        1.关于付债期限和利息。鲁尔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一方面暗中支持德国与法国抗衡,一方面积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为此于1923年1 月底派出财政大臣斯坦利·鲍尔温赴美谈判。英国政府不顾经济学家J·M·凯恩斯和银行家麦克纳等人的强烈反对,于6月19日与美国达成协议,使付债期限、利息等争论问题得到解决,即英国同意在62年内付清债务本金46亿美元,其利率前10年每年为3%,后52年为3.5%。虽然美国国会原定要求被打了折扣,但结局基本上符合美国利益。英美协议遂成为各国与美缔结协议的篮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