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战债与赔款的关系。1922年夏,法国代表团最先抵美国谈判,因不同意美国国会法案规定的条款而搁浅。1925年再次派出的代表团则力主在战债协议中就德国赔款规定一项特别的“保证条款”,即一旦德国赔款数额不符规定时,债务国有权减少对美预定交付的债款。法国这个意见受到一些债务国的支持,但因美国断然拒绝而不得不撤销。最后由于美国采取禁止任何私人向不履行债务的政府或公民贷款的措施(14),法国才勉强于1926年4月与美国订立归还本金40.25亿美元债务的临时协议,利率为1.6%。意大利也在同样的压力下俯首帖耳。 尽管债务国普遍反对还债,但由于英法、法意等国之间的利害冲突,它们没有也不可能组成反美同盟,却在美国金融资本的压力下,被迫就范,分别与美国订立了还债协议。 总计从1923年到1930年的七年间,美国先后与15个欧洲国家订约(15),把各国欠债一律改为长期贷款,总数为115亿多美元,限62年内还清,连本带利共为221亿余美元。通过这些协议,在美国有所让步的条件下,债务国还债期限得以延长,债务负担也不同程度地有所减轻:英为23%,法为52%,比为46%,意为75%。 还债协议来之不易,履行更加困难。债务国人民的愤懑情绪在法国反映尤其强烈。法国人民把第一次大战时“愤慨解囊相助”的山姆大叔视为正在磨刀霍霍要割取法国最后一磅肉的“夏洛克”;美国旅游者甚至有时在法国遭到攻击。法国政府对法美债务临时协议也不予批准。而对与战债密切攸关的德国赔款问题更是纠缠不休。 1924-1930年,美、英等国按照道威斯计划向德国贷款约70亿美元(16),帮助德国恢复、发展经济和军事工业,并使德国能向法、美等国继续付给赔款。但是,赔款又以偿还战债形式流回美国。以1928-1929年度为例,德国赔款计5.85亿美元,其中的67%最终为美国所得(17)。 美国政府历来矢口否认将战债与赔款混为一谈,但事实上并非如此。1926年美国参议院筹款委员会在向第六十九届国会提议批准与法国的债务协议的报告中,即提出对法国付债能力的估计,须以法国财政的改善及德国是否能顺利履行道威斯计划中的年付法国35亿法郎为转移;1929年6 月杨格计划也说明在紧急状态或当美国削减协约国部分债务时,德国赔款也可相应地削减。可见战债与赔款实际上已经紧密交织在一起,一旦德国抵赖赔款,战债协议必将变成一纸空文。 三 1929年10月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促使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一场殊死的斗争,其中的关税战与货币战尤与战债纠纷至为密切。 在关税战中,美国高筑关税壁垒。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政府为保证商品销售,击败竞争者,于1930年6月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由1922年9月福德尼-麦坎伯关税法所定的38.5%上升到53.2%(18)。关税之高打破美国历史纪录,致使各债务国的货物难以输入美国,无从获得美元以偿美债,引起各国纷纷反对。法国前总理赫里欧在《巴黎晚报》上大声疾呼:“此时若不设法对付,将来必致束手待毙”,主张联合欧洲各国一致对付美国(19)。到1931年,已有25个国家采取高额关税和利用许可证或限额的办法实行报复。英国甚至在1932年7月实行帝国特惠制,优待英国的自治领、殖民地向英输入商品,同时限制外国商品进入帝国市场。这样一来,英法等国与美国的摩擦大大加强。 美国要求偿还债务,但又不给债务国活路,不免自尝苦头。1929-1932年美国对外贸易总额约从96亿美元锐减为29亿美元(20)。罗斯福上台后,在一片要求降低关税声浪中,终于采取了与欧洲各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的灵活方式,到1937年税率平均降低13%左右(21)。 在货币战中,债主国美国咄咄逼人。债务国在美国实行高额关税面前无法从售卖货物价款中支付债务,遂被迫从有限的黄金储备中抽出一部分还债,从而使黄金流入美国的趋势有增无减。法国也推波助澜,以最大速度从伦敦大量提取黄金。财政状况危如累卵的英国政府不得不于1931年9月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英镑贬值25%。接着英国组织英镑集团与美国展开竞争,而美国则于1932年以英国拖欠巨额战债为由,强求英国解散英镑集团,部分取消帝国特惠并免征美国商品进口税,以此作为削减或延期偿还战债的条件,遭到英国的拒绝。以致胡佛总统恼羞成怒地指责英国企图夺取美国的市场。战债纠纷遂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纠缠在一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