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是葛先生另一着力颇多的研究对象。他认为,无政府主义者在辛亥革命后用取消一切政府、反对建立革命政权等空谈来代替当时反对袁世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一直到建立革命政权的具体革命任务,实际上对当时革命运动起了阻碍作用。不过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复空想的政治经济纲领,是在旧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幻灭,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纲领还未引起人们注视的时候出现的,这个纲领虽然是空想的,不能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但是他们在一些资产阶级政治家还迷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政客们企图用玩弄代议制来装扮其反动政权的时候,提出了反对剥削制度等等,在思想上多少还能启发人们抛开资产阶级共和国幻想而探索新的救国救民方案。葛先生还认为,1919年之前,无政府主义者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攻击对象,其后,则有意识地把主要攻击矛头转向马克思主义,目的是争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权。双方的论战自1920年延续到1922年,主要意义是基本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间的思想界限,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论战的缺点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的认识还不够,因而对无政府主义的人性论没有能加以深刻批判,甚至肯定有一般的人性存在”(33)。 葛先生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以逻辑严整、思维细密、框架圆满、思想性强见长。在他笔下,所有材料都是鲜活的,都紧扣论证的主题,不枝不蔓,在“应有尽有”中做到了“应无尽无”。这种颇具哲学思辨意味的研究特点,得益于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也验证着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水平。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系统,包含从马克思到毛泽东的全部阶段与样式,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占据重要位置。他立足于原典马克思主义、列宁与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体性与一贯性,以之观察思想事实,得出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任务的结论,很多著述由此而带上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著述饱含对真理孜孜以求的强烈愿望、认真执著的钻研精神,时常闪耀出思想的光华。毋庸讳言,他的许多观点已经只是具有思想史的价值,但其中所深蓄的思辨精神与思想光华,还值得后人去发掘和弘扬。我们应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去深入发掘其精神遗产中积极和闪光的内容,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思想史研究当中一种正当的、负责任的立场。 注释: ①参见轶前:《葛懋春教授和史学理论研究》,《文史哲》1987年第3期。 ②葛懋春:《回忆早期〈文史哲〉杂志社社长华岗同志》,《文史哲》1981年第4期。 ③葛先生性情孤傲,自视甚高,但对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家执礼甚恭。1988年,吴泽先生来山东大学讲学,笔者亲睹葛先生难得一见的谦恭。 ④葛懋春:《回忆早期〈文史哲〉杂志社社长华岗同志》,《文史哲》1981年第4期。 ⑤李希凡:《华岗校长与“百家争鸣”》,《文史哲》2003年第3期。 ⑥李希凡:《〈文史哲〉培养了我》,《文史哲》1981年第4期。 ⑦某次,陈鼓应先生在山大历史系演讲,曾当众说自己曾得到葛先生胞弟资助。 ⑧关于葛先生之爱国情怀故事颇多,可参见孟嘉(吕家乡):《悼念葛懋春》,《一朵喇叭花》,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 ⑨葛懋春:《关于加强史学理论研究的建议》,《文史哲》1983年第4期。 ⑩《历史研究》1982年第4期、《红旗》1984年第13期、《中国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7期均曾对该书予以介绍。 (11)该书用力甚勤,可惜只出版了上册,其他两册竟因经费原因而夭折。 (12)葛懋春、项观奇:《浅谈历史科学概论的对象和体系》,《文史哲》1985年第2期。 (13)葛懋春:《史学理论研究中的阶级和阶级分析问题》,《东岳论丛》1980年第2期。 (14)葛懋春:《论史论结合中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82年第2期。 (15)葛懋春:《史论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83页。 (16)葛懋春:《关于上层建筑变革规律的探讨》,《历史教学》1952年第1期。 (17)赵俪生所著《文史学的新探索》(上海:海燕书店,1952年),特意收入葛先生扩充后的长文。 (18)葛懋春:《学习斯大林关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笔记》,《文史哲》1953年第3期。 (19)葛懋春:《批判李鸿哲反对五种生产方式学说的谬论》,《文史哲》1957年第12期。 (20)鲁春龙:《试论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原则》,《文史哲》1964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