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这种限制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在该国内生产代替出口,或者代替部分出口。首先,由西欧国家垄断一体化的形式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其它部分结合与区域组织,刺激国外租让地的建立。 第二,在其它国家建立生产企业或装配厂,可以节省制造品的运费。同时把需要劳动力的工作转移到工资低的地方去,如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另一个建立外国生产租让地的推动因素,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如美国康采恩在电子、自动化、原子技术等方面占优先地位,它们在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这种领域的生产厂,可得到国家津贴,轻减税收等优待。 第三,垄断对外投资的动机,在于生产设备广泛区域的分配,可以防止危机。战后时期,国际规模的危机标志着不同时期的特征。当某些国家爆发危机时,其它国家则在景气阶段,具有国际结构的垄断,在这方面可进行均衡。美国跨国公司主席说过以下的话:“由于我们生产能力分配于不同的国家,并在总的战略注视下它们专门化了,我们保证稳定的增长,不受任国家经济商情动荡的影响。这样,我们公司没有受1962年意大利危机,也不受西德1966年,法国1968年危机的损失。公司销售额平均增长率,当美国1970-1974年经济衰退时也没下降过16-18%”③。 第四,最后税收的负担不同,并存在所谓无税区,对垄断结构的国际化给予一大刺激。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有的国家免课所得税和财产税(百慕大群岛,巴哈马);有的国家只对外国企业给予免税(巴拿马,海地);有的国家只对外国人免税,如果他的收益来自外国企业的话(瑞士,列支敦士登)。通过在无税区建立持股公司,或通过转移收益于课税少的国家里的康采恩女儿公司,这个康采恩总负税额是低的。 私人垄断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康采恩,今天多以跨国公司形式存在。 跨国公司是由于各国垄断资本的结合形成的。这类垄断如英、美、加镍托拉斯,加拿大国际镍公司等,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K525301.JPG}镍的生产。英荷壳牌石油托拉斯和英荷牛油化学康采恩尤尼莱佛,前者在80个国家里支配500个女儿公司,后者在64个国家里拥有600个分号,这种垄断形式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横向和纵向工业复合体。参与的公司在法律上保持独立,但是通过一个统一的生产链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实际上形成一个生产有机体。例如,国际石油复合体在安特卫普,鹿特丹,布林地西和其它国家所创设的。 跨国公司的国外企业网日益扩大,今天它统治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的关键部门,并把科技进步进一步垄断化了。 据联合国1980年统计,1978年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约计11,000家,这些母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计112,000家,其中21,000家设在发展中国家,它控制了第三世界的经济命脉,主要途径通过直接投资取得利润率比对工业发达国家投资高一倍。1979年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总额达1,100亿美元, 占全世界外国投资总数25%以上。 尽管竞争剧烈,大康采恩彼此之间与大银行通过资本交织和多种利益相联系的。它们组织银行团为工业规划和研究计划筹款。康采恩在资本主义世界到处占有突出地位。如通用电气公司,福特,克来斯勒,通用汽车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杜邦,美国钢铁公司,以及美国石油康采恩;英荷石油壳牌公司和龙尼莱佛,英国石油公司,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英国钢铁公司;大众汽车公司,西门子,赫希斯特;菲力浦,雀巢公司;日本钢铁、电力康采恩日立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等。在各帝国主义国家中,外国国际康采恩的影响大小不等。1975年《国际政治经济报告》第8期分析,给出下列统计: 美国康采恩在西德,意大利,比利时,卢赤堡、荷兰等国平均控制15%合成橡胶生产;30%汽车生产;40%钛的生产;55%轮胎生产;80%电子计算机制造;95%电气开关生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