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明代博学思潮发生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文化研究》 吕斌 参加讨论

一 问题的提出
    明代学术的特色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博杂”来概括。其实,前贤对此特色早有认识。如晚清学者朱一新就曾指出:“近人学为大言,未知其生平读书若何,而开口便斥明人不读书,不知此嘉、万以后则然耳,乌可以该一代!国朝惟小学骈文优于明代,其他理学、经济、朝章、国故及诗、古文之学皆逊之。至说经之书,明人可取者固少,而不肯轻为新说,犹有汉儒质实之遗。近人开读书之门径,有功于后世者固多,而支离穿凿以蠹经者亦正不乏。康熙时,儒术最盛,半皆前明遗老。乾、嘉以后,精深或过之,博大则不逮也。”①以“博大”与“精深”概括明代与清代乾嘉学术各自的优势所在,即是说,“博大”是明代学术的主要特色。王国维认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来之学新”,②将清代学术分为三个时期并概括出了各期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虽称“国初之学”,但他也特别指出,国初“学者多胜国遗老”,③即这一时期的学者主要是由明入清的遗民学者,他们既是明代学术的承传者,又是清代学术的开启者。由此可见,王氏对明清学术的认识与朱一新是一致的。顾颉刚也曾对明代学术的特色作过概括,他说:“我常觉得明代的文化是艺术的,诗文、戏剧、书画、雕刻都有特殊的造就,但在学问方面则无甚精采,既不及宋代人的创辟,又不及清代人的缜密。倘使一定要说出他们的优点,或者还在‘博’上,他们读书的态度并不严正,什么书都要读,因此他们受正统思想的束缚较轻,敢于发议论,敢于作伪,又敢于辨伪。他们的广而疏,和清代学者的窄而精,或者有互相调剂的需要。”④这段话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他对明代学术“博”、“广”的特色和清代学术“窄而精”特色的概括,则与朱一新、王国维所论一脉相承的。前贤的这些认识为我们把握明代的学术特色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我们认为,有明一代确实存在着一种与空疏的学风完全不同的崇尚博学的学风。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明代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博学鸿儒,他们往往通贯古今,兼综百家,博涉经史子集诸多门类,将学术视野扩大到广阔的知识领域,在创作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明代学术呈现出“博杂”之特色,并为清代全面整理和总结中国传统学术奠定了雄厚基础。然而,对于明代学术“博杂”之特色,学术界至今缺乏一个具有共通性的从整体上把握和阐释明代学术真实状况及其特色的理论,而对于明代学术为什么会呈现如此特色,我们应如何把握、阐释其特色等问题的解决,不但有助于改变以往人们对明代“空疏无学”这种明显有失偏颇的学术成见,而且有助于明代学术史研究的拓展,更有助于描绘明代学术的全息图像,揭示明代学术特色产生之根源及其对后世学术的影响。本文拟对明代学术特色的生成原因进行尝试性探讨。
    二 “博学思潮”概念的提出
    在既往对明代学术的评价中,“空疏无学”这种“一言以蔽之”式的评价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其结果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假象,即明代学术不值一提或毫无可取之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古代学术史在明代似乎断裂了。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一是明中叶以后的学者在探究社会危机的症结时,往往归罪于理学与心学末流的空疏迂阔学风,尤其是明清鼎革后,遗民学者痛定思痛,更是对空疏迂阔学风口诛笔伐。这种基于亡国教训的认识夸大了学风对政治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强烈的主观、政治的色彩,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封建社会的腐败,其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这种制度本身,学风固然重要,但不是实质所在。”⑤然而,这些出于当时学坛巨擘之口的评价却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清儒往往对胜国学术加以贬抑,借此昭显本朝学术之盛,故也难以允执厥中。这在《四库全书》的编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面采用“寓禁于征”的方式,使大量明人著述得不到流传,甚至失传;另一方面借助《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人著述进行诋毁。所以,郑振铎曾说:“明人集浩如烟海,四库失收者多矣,或出于有意,或出于无意。当时四库馆臣诋諆明人著作,无所不用其极,是自有其政治作用。”⑥
    不可否认,明代确实存在空疏不学之风。其实,不惟明代,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不读书”、“学风空疏”的现象。例如,常被引以批评明人的“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一语,即出自北宋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⑦由此可见,空疏不学之风在宋代已普遍存在了。但人们为何对类似于宋代的空疏不学现象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呢?概言之,主要是由于这些时期之空疏往往被视为“空疏自误”,而明清学者对于明代的空疏学风是有意识地将其范围和影响夸而大之,其主观目的就是为了将其上升到“空疏误国”的高度来加以批判,这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政治层面的批判。这一问题以及与清代学术、学风等问题,将作专门辨析,此不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术层面上,明清以来的学者对明代学术、学风还是给予了较为客观地肯定。如刘师培说:“明人之学,近人多议其空疏。……此皆近人贬斥明人学术之词。然由今观之,殆未尽然。”⑧并在系统列举了十条“明代学术之可贵者”之后说:“近儒之学多赖明儒植其基,若转斥明学为空疏,夫亦忘本之甚矣。”⑨不但指出了空疏之风是宋元以来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而非明代特有,并且揭示了明代学术的成就和特色及其与清代学术的渊源关系,从而将整个中国古代学术史贯穿了起来。张舜徽说:“有明一代学术,尚有超越往代而不容一概抹杀者。首在官私刻书之业,远过前人。……至于实学专家,在明代兴起尤众。……兹但就世人所常知者言之,即已各有专精,卓然不废。孰谓明之学术尽空疏乎!”⑩亦是言之凿凿,令人信服。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明代学术研究日益成为学界的热点,不仅研究者的队伍不断壮大,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深入拓展,正如郑振铎所说:“今日我辈正应实事求是,为许多明代作家鸣不平也。”(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