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英之间的分歧 1942年12月14日,斯大林致电罗斯福,“请允许我也表达这样的信念……关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在任何情况下于1943年春天将会见诸实现”,(28)1943年2月26日更进一步敦促英国尽早“在西方开辟第二战场”。(29)可见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已取得辉煌胜利的情况下,苏联政府仍十分重视第二战场问题,并继续通过各种渠道促其实现。 1943年初,北非战局日趋明朗,美英也面随着下一步将在何处开辟新战场的问题。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1943年1月召开的卡萨布兰卡会议“经过痛苦的挣扎,却生出了一个西西里小老鼠”。(30)然而即使丘吉尔也懂得用“‘沙丁鱼’(按指在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开辟新战场-作者)把1943年敷衍过去是不行的”。因为尽管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曾把登陆北非说成是第二战场,但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小小的西西里岛描绘为决定大战胜负的场所。但是对丘吉尔说来,第二战场的地点却也不在西欧。这里就必须提及丘吉尔一向鼓吹的“巴尔干方案”或“地中海战略”。还在1942年8月和斯大林会晤时,丘吉尔就曾画出一条鳄鱼, 指出“打它的小腹部就象打它的口鼻部一样有效”;卡萨布兰卡会议时,丘吉尔又声称:“既然能够朝地中海这个鳄鱼下腹部进攻,为什么要在布勒斯特把脑袋往鳄鱼咀巴里送呢?”(31)这就是著名的“地中海战略”。关于“地中海战略”,丘吉尔曾在许多场合大加宣扬,然而最详尽的叙述却是在这一战略行动将宣告收场的德黑兰会议上;它包括下面三个部分:一、争取土耳其参战,进攻巴尔干半岛的东部,二、支援巴尔干各国的游击战争,并进而在半岛登陆,三、进行意大利战役。(32)可以说,丘吉尔心爱的“巴尔干方案”实乃是他庞大的“地中海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1941年底美英参谋长代表会议上曾提到“通过地中海返回大陆”的道路,但此后美国却逐步对此表示冷淡,而英国则日趋坚持。巴尔干的多山和阿尔卑斯山的横亘都表明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无法在那里行动,同时也不可能由此迅速进入德国的心脏地区,因而从军事观点来看,“地中海战略”是不足取的。这也就是美国军方不热衷于这一方案的原因。然而英国方面为什么一直抱着不放呢?特别是丘吉尔为什么要大力兜售他的“巴尔干方案”呢?很明显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即使艾森豪威尔也感到丘吉尔“真正关心的可能是政治上的问题,而不是军事上的问题。他可能认为战后如果西方盟国在巴尔干国家有强大的力量,这在缔造战后一个稳定世界方面,要比俄军一方占领那一地区有利得多”。(33)苏联史学家都正确地认为丘吉尔提出“巴尔干方案”是为了阻止苏军解放东南欧,但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如1942年时,德军在东线依然气势汹汹,很少会有人预见苏军出国作战的前景。显然只是从1943年夏起,当苏德战场胜败已成定局时,丘吉尔才把屯兵巴尔干作为阻止苏军进入东南欧的一面盾牌。实施“地中海战略”确实对英国十分有利,首先它可以保障英帝国和东方联系的交通线,其次可以在南欧确立英国的势力,最后还可进而影响近中东地区。在丘吉尔的眼里,大英帝国的利益始终高于一切,因而坚持“地中海战略”也是十分自然的事。 尽管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美国的态度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某些苏联史学家把美英两国自始至终都说成是意见完全一致的,似乎也有失实之处。事实上,还在1942夏,当丘吉尔正式拒绝在该年登陆西欧后,美国某些军界人士的反应就是异常强烈的。参谋总长马歇尔和金氏海军上将都坚决反对改在北非登陆,并主张此后应改以日本为主要敌人,全力投向太平洋。只有在罗斯福亲加干预后,他们才作出让步。但此后美国军界继续主张在西欧开辟新战场者确不乏其人,如陆军部长史汀生就曾密函罗斯福,表示确信“只有越过海峡进行攻击,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1942年底,马歇尔也曾多次提出在北法登陆的设想。 如果说1942年只是某些美国军界领袖坚持必须在西欧登陆的话,那末到了1943年,美国许多政界人士,特别是罗斯福也越来越支持这种想法。这种态度的转变显然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和苏德战场形势的根本扭转紧密相关的。罗斯福曾经坦率地承认如再不采取主动,那末到了1944年春天“或许就根本不再需要第二战场了”。(34)情况也确实如此,到了1943年夏秋之交,“坚决主张攻入法国,而不主张攻入巴尔干的罗斯福比丘吉尔要有远见,因为不然的话,苏军不仅能出现在柏林和布达佩斯,而且能出现在巴黎和米兰”。(35)此外美国也意识到,最终战胜日本必须依靠苏联的力量,因而尽早结束欧战对太平洋战争的结局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实施“地中海战略”必然会旷日持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其胜利果实又势必为英国所得,美国当然不愿为其“火中取栗”。最后还应指出,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罗斯福已经意识到“必须把目光透过1943年的军事胜利而看到将来战后世界的真正事态”,1942年底的霍普金斯备忘录便主张“应把俄国当作世界上三大强国之一来对付”,(36)换句话说,美国政府已经考虑到战后和苏联相处的问题,自然不愿在第二战场的开辟上继续迎合英国的心愿,因而破坏和苏联的关系。 1943年5月的华盛顿会议终于通过了1944年5月在北法开辟第二战场的决议,8月又在魁北克会议上制定了次年在南法登陆的计划。9月当丘吉尔匆匆赶往华盛顿,再次端出他长期鼓吹的“地中海战略”时,罗斯福对此已不加理睬。这样美英间的争论遂以美国意见占上风而告结束。 尽管完全有可能在1943年就开辟第二战场,然而美英却共同作出了1944年春才在北法登陆的决定。战后西方史学家都强调登陆工具的困难,但仅1943年英国就生产了一千四百六十二艘登陆艇,美国则生产了一万四千七百二十九艘,而诺曼底之役动用的登陆艇总共才四千二百艘。事实上,美英早就有足够的运输力量,还在1942年底北非登陆时,仅一个月内两国就将四十余万人员,四万多辆卡车和一百三十余万吨物资运送到作战地点。(37)不少西方史学家还夸大德军在北法的实力,然而1943年时驻守在西线的德军大都是“一些疲惫不堪,而且往往是伤亡惨重的师团”,因而不过是“一些空架子”。(38)1943年5月, 戈林在和戈培尔的一次谈话中也承认“一想到在英国人和美国人突然攻入的情况下所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感到很可怕”。(39) 由此可见美英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再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这自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