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年,即《利维坦》出版后,霍布斯悄悄地逃离了巴黎,回到伦敦。霍布斯之所以能够平安地待在伦敦,那是因为克伦威尔正率领英军,全力以赴镇压苏格兰王党叛乱和查理二世的武装复辟,根本无法顾及霍布斯的归国。同时,霍布斯回国后又避绝一切政治活动,只是和牛津大学的几何数学教授展开数学辩论。因而,对霍布斯的回归“无懈可击”,谁也没有感到他有什么威胁和危险。至于从霍布斯本人来说,他的回国并不是“同情革命”,更谈不上归顺革命。无须讳言,霍布斯曾接触过某些社会团体,对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也有过赞许的言论,但当克伦威尔建议他在护国政府担任显要职务时,他是断然拒绝的。相反,当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后,霍布斯却重新获得了查理二世的宠信。霍布斯在复辟王朝中没有一官半职,而查理二世却在自己屋墙上悬挂起他的肖象,而且还授予他每年一百镑恩俸。每年一百镑恩俸在当时并不算什么大数目,并且也没有付给他,可是流亡归来的王党和复辟后的国会,对霍布斯受到查理二世的抬举感到不满了。随查理二世回来的并当上大法官的克拉兰敦(E·Hyde Clavendon)伯爵, 对霍布斯的这种恩宠感到愤懑,国会也觉得岂有此理(11)。1665年伦敦大瘟疫和1666年伦敦大火灾,引起了人们的迷信和恐怖。大法官克拉兰敦借此对清教徒掀起疯狂的宗教迫害,国会也随之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检查无神论著作。于是,霍布斯的《利维坦》,作为无神论的嫌疑,便成了众矢之的。从此,霍布斯的著作不能在国内出版了。如果说这就是“复辟时期封建贵族和僧侣对霍布斯的迫害”(12),倒还不如说霍布斯在复辟王朝的政治生活中受到倾轧,更为确切。其实,把复辟王朝以“弑君者”之罪,对革命者和革命的同情者进行的疯狂的报复,与霍布斯受的这种所谓“迫害”相比较,后者则不过是一场小小的儿戏。霍布斯并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替罪羊。在事实上,据说霍布斯仍然是受到查理二世的保护,因而对《利维坦》的审查也未实施。霍布斯直至临终,都是住在德文郡伯爵家中(霍布斯早年当过伯爵的家庭教师),过着极其优裕的晚年。由此,不禁使人想起了法兰西斯·培根(Franieis·Baeon,1561-1626)的遭遇。培根当过大法官,与霍布斯有过好友的交往, 霍布斯也做过他的秘书,后来,培根因受贿被弹劾,而且还关押在伦敦塔狱中好几天,但其结局并不十分难堪。所以,培根和霍布斯的遭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不过是一场党派争哄中的风波而已。 综观霍布斯与英国革命,他的一切活动,都向人们表明:他决不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思想的真正代表,也不是“同情革命”的。而是地地道道的“专制制度的拥护者”,“至高无上的王权的保卫者”,实属极端的保王党人之列。霍布斯在亡流的小朝廷中受倾轨,在复辟后仍受排挤,这是事实,但“同情革命”的桂冠,是不能戴在他的头上的。 不过,问题这样的分析,似乎还不能令人满意。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把霍布斯说成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那末又说他在政见上是保守主义者,这不是矛盾而不可理解了吗?其实,矛盾是存在的,但并不奇怪得令人费解。在世界近代哲学史上,哲学家自身的理论观点与实际的政治立场的矛盾,是不乏其人的。 法国唯物主义是英国传来的,而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又赋予英国的唯物主义以极大的革命性,并成了法国共和党人和恐怖主义者的一面旗帜。但是,“百科全书”派的成员,能够参加法国大革命并坚持到底的却是微乎其微的。根据索布尔的材料来看(13),被列入《百科全书》派名册的成员有205人,其中有50 人参加了“三级会议”并投入攻占巴士底狱的战斗,有近40人生活在恐怖时代,少数几个是目睹帝政的成立。在法国革命过程中,从1790年起,就有《百科全书》派成员,与革命决裂。到1793年雅各宾专政时期,《百科全书》派与革命全面决裂了。而流亡国外的《百科全书》派,几乎都是遣责革命的。所以,罗伯斯庇尔对这个学派作了如下的揭露:“这个学派……,在政治上总是蔑视人民的权利”,“他们时而也写一些砭斥朝廷的书,但时而又向国王献媚,发表一些诌媚奉承的讲话及应景小诗”。这就是《百科全书》派与革命决裂的原因所在。 至于说德国的哲学,恩格斯曾作过十分形象的描绘,他说:“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哲学中,德国庸人的面孔有时从肯定方面表现出来,有时又从否定方面表现出来”(14)。 因此,从众多的哲学家来看,霍布斯身上所表现出的哲学家自身的矛盾性,是客观存在的。究其产生的根源,那就是当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留在哲学家身上的斑斑痕迹。当然,我们并不想要低估哲学家及其著作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问题在于要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哲学家及他们的著作。 霍布斯与英国革命,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就是记雇恩格斯说过的一段非常精彩的话。在1890年8月5日致康·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说道:“唯物史观现在也有许多朋友,而这些朋友是把它当作不研究历史的借口的”;“对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16)。恩格斯的话,是在九十多年以前说的,然而我们今天听来倍感亲切。要研究历史,切忌把唯物主义当作标签乱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