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谈谈早期基督教的性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 曹天生 参加讨论

早期基督教的一定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奴隶制社会的等级制度。相信上帝对人不分种族和社会地位。人生而有罪。这是因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违背上帝的禁令吃了“知善恶树”上的“禁果”,他们所犯的罪行却延绵不绝地传给后世子孙。这种说法看起来荒谬可笑,但是,其寓意是含蓄的:一切人都有罪,包括统治者在内,因此他们主张人生而平等,无贵贱之分,这不能不是对现实的间接反抗。
    第二、鄙视富人,要求平等的经济权利。福音书记载耶稣遇到了一个不肯放弃财产的少年富人。耶稣说道:“财主进天国是难的,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天国还容易呢。”耶稣劝富人去变卖所有财产,分给穷人。所以我们认为,早期基督教只反对少数富人,但从来不反对共同富裕,教徒都过充裕的生活。
    第三、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约翰启示录宣称,在“世界的末日到来时,”“天上之王”基督将对有罪的世界进行“可怕的审判。”他首先要处死七头野兽和骑在圣徒身上的“大淫妇”。她是“魔鬼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这里的大淫妇是暗指罗马,七头野兽是罗马的七个皇帝。可见,基督教徒们虽然没有能力去推翻罗马人的统治,但反抗的愤怒情绪是浓厚的。
    第四、宣扬同胞之爱。基督教徒们无论老幼男女,全以兄弟姐妹相称,并主张相互之间放弃一切隔阂。为了进入永生,信徒要做到: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见证、不贪恋他人的财物、爱人如己。
    早期基督教的进步思想是劳动人民对为富不仁的奴隶主的憎恶情绪的流露,是对奴隶制度的否认,可见,早期基督教不完全幻想天堂在天上,它也幻想天堂在人间。如此看来,认为早期基督教是“在下层群众中作为革命斗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的观点也是不恰当的。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其一,基督教起源于奴隶社会,广泛传播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它的反动本质马克思做了深刻的揭露:“基督教的社会原则宣扬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存在的必要性,它们对被压迫阶级只有一个虔诚的愿望,希望他们能得到统治阶级的恩典。基督教的社会原则把国教顾问答应对一切已使人受害的弊端的补偿搬到天上,从而为这些弊端的继续在地上存在进行辩护。基督教的社会原则认为压迫者对待被压迫者的各种卑鄙龌龊的行为,不是对生就的罪恶和其他罪恶的公正惩罚,就是无限英明的上帝对人们赎罪的考验。基督教的社会原则颂扬怯懦、自卑、自甘屈辱、顺从驯服,总之,颂扬愚民的各种特点……”(11)基督教从本质上说是鸦片。但早期基督教除具有这种性质外,还有表现在历史上的某种程度上的进步意义,它表现在:最早是压迫阶级的一种组织,被统治的一般人民大众从基督教中固然吸取了一些落后的东西,但同时也吸取了一些有益的东西,如从这里面学到一些行为的标准,把善良正直作为一种人生理想等。
    其二,早期基督教的教义无疑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思想,这是从它的社会效果来说的,但就其本身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战斗性,如预言罗马帝国的覆灭等,这种鲜明的阶级性、战斗性不就昭然若揭了吗?尽管它不是实践的哲学,但是早期基督教时常表现的沉默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正如一个弱者以沉默回答强者的审讯一样,实际上不是一种怯懦的表示。早期基督教主张人人平等,共同消费,这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这怎能说不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呢?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恩格斯称之为战斗的宗教。
    其三,在欧洲的中世纪,唯一的意识形态就是基督教,因此,人民“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12)“反封建的革命反对派活跃于整个中世纪。革命反对派随时代条件之不同,或者是以神秘主义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公开的异教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出现。”(同上)一切神学异端对封建制度发出攻击的思想武器就是早期基督教所主张的而为罗马教会后来所抹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教义,这个教义影响了以后各个历史时代,并在一般人民心里扎下深根,在某些时期形成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英国十七世纪清教徒的革命就是显著的例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提倡无神论,反对宗教,而它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还是与早期基督教有着渊源关系。
    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早期基督教的自由平等思想成为后来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恩格斯指出:“基督教与工人的社会主义都宣传将来会解脱奴役和贫困”“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也是许多人把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等同起来的缘故。”原则的区别是:“基督教是在死后的彼岸生活中,在天国寻求这种解脱,而社会主义则是在这个世界里,在社会改造中寻求这种解脱。”(13)但我们决不能因有这样一个原则区别,就将早期基督教加以完全否定。
    注释:
    ①《马恩选集》第四卷二五一页。
    ②《马恩选集》第四卷二五一页。
    ③转引自东北师大《科学集刊》,一九五七年第六期八十六——八十七页。
    ④《马恩全集》第二十二卷五二五页。
    ⑤《罗马人书》第十三章第一节。
    ⑥转引自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三一八页。
    ⑦《路加福音》第六章二十七——二十九节。
    ⑧《使徒行传》第二章,第四十三——四十六节。
    ⑨《使徒行传》第四章,第三十二——三十五节。
    ⑩见杨真《基督教史纲》上卷四十六页。
    (11)《马恩全集》第四卷,第二一八页。
    (12)《马恩全集》第七卷,第四○一页。
    (13)《马恩全集》第二十二卷,第五二五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