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依努人的族源问题,日本考古学会编纂的《日本考古学辞典》记载,“从人类学上说,阿依努属于那一人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据该书归纳:总的说有蒙古人种说,白色人种说,澳大利亚人种说,古亚细亚人种说等等;与阿依努人近似的有美洲印第安人说,印度脱泰族说,古朝鲜高丽族说,菲律宾伊府高族说,西太平洋的拔泰族、泰耶克族、巴布亚族等说法,不一而足。另有“人种的孤岛”说。拙文《阿依努人族源初探》云:“细检我国历史文献有关阿依努人先世和虾夷人、倭人等民族的历史资料,发现阿依努人同我国一些民族的先世存在过同流关系。”①本文对此又有一些重要补充和新的认识。 从族名学上考证,阿依努民族和东北亚的爱斯基摩人、楚科奇人、尼夫赫人、尤卡吉尔人、阿留申人、纳乃(赫哲)人都是最原始的民族,以人本位为主要特征。 “阿依努”一词出自阿依努民族语言,其意是“人”或“男人”说。爱斯基摩人内部有两个民族,一个自称“尤皮格特”,另一个自称“英努伊特”,本来都是“人”,但在族名上常常出现纷争,英努伊特人说他们自己是“真正的人”;尤皮格特人不仅自称是“真正的人”,而且自称是“最纯的爱斯基摩人”。黑龙江口和库页岛上的尼夫赫人自称“人”,本尼族语词为“尼夫赫”。楚科奇半岛上的楚科奇人有的自称“卢奥拉维特兰人”,意即“真正的人”。根据中国古籍记载,人类的语言、文字,多是模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周易》系辞下)。当然也是辨别大自然和动植物的声响,来不断丰富语言,发明和发展文字。人的自称当自“娃”始,因出生的婴儿来到人间的第一声为“哇”,故汉字“娃”无性别,所以才有“男娃”“女娃”之分;其次是幼儿“咿呀”学语,故古汉字中“夷”“人”“嘻哈”,或与“僖”字同音的“奚”、“希夷”都是“人”;“哈”字在东北土著民族语言中也是“人”,如“罕”、“韩”、“汉”等,均含“人”字音义。合理的推论,“阿依努”这一族称又是自称,应该是最原始的称谓。所以,我认为日本民族确实有土生土长的成份。但又觉得“阿依努”与汉代东北少数民族“挹娄人”有关,即“阿挹娄”。我在《初探》中提出“库页岛上的‘阿依努人’同新疆的‘艾依努人’怎能同源呢?”又提出“阿依努人的先世,曾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生活过几个世纪,将汉族先世的语言、文字、风俗、生产技术等带到了今日苏联的远东地区和日本国土上,和中国人民建立了古老的亲属关系。尤其同我国历史上的挹娄民族和肃慎民族的关系,值得我们加倍注意”(1983年第1期《外国问题研究》第95页)。今天却要做出相反的结论,新疆的“艾依努人”的称谓恰恰是日本国土上阿依努人族称的翻版。 隋唐时期中国文献称之为“虾夷”的民族,就字面而言,当以“虾”为图腾,但日本汉文古籍明明记载是唐朝皇帝“见虾夷身面之异,极理奇怪。”②今人有谓:“阿依努人高颧、深目、长须,形似老虾,也今犹如昔。他们在历史上会被称为虾夷,也原是不足为奇的。”③从唐后期的文献记载考析,阿依努人中的一支曾以虾为图腾。 为了说明问题,全录这则文献,很有必要。“大足初(约公元701年), 有士人随新罗使风吹至一处,人皆长须,语与唐言通。号‘长须国’。人物茂盛,栋宇衣冠,稍异中国。地曰‘扶桑州’。其署官品,有王、长戢、皮目、役岛逻等号。士人历谒数处,其国皆敬之。忽一日,有车马数十,言大王召客。行两日,方至一大城,甲士守门焉。使者导十人入,伏谒。殿宇高敞,仪卫如王者。见士人,拜伏,小起,乃拜士为司风长者,兼驸马。其王甚美,有须数十根。士人威势煊赫,富有珠玉。然见其妻则不悦。其王多[于]月满夜则有大会。后遇会,士人见姬嫔悉有须,因赋书曰:‘花无蕊不妍,女无须亦丑,大人试遗总无,未必不如总有。’王大笑曰:‘驸马竟未能忘情于小女颐颔间乎!’经十余年,士人有一儿二女。忽其日君臣忧戚。士人怪问之。王泣曰:‘吾国有难,祸在旦夕,非驸马不能救’。士人惊:‘苟难可弭,性命不敢辞也!’王乃令具舟,命两使随士人,谓曰:‘烦驸马一谒海龙王,但言东海第三叉第七岛长须国有难求救。我国绝微,须再三言之。’因啼泣执手而别。士人登舟,瞬息至岸,岸沙悉七宝。人皆衣冠,长[且]大。士人乃前求谒龙王。龙宫状如佛寺,所踞天宫,光明迭激,目不能视。龙王降阶迎士人,齐级升殿,访其来意,士人具说,龙王即令速勘。良久,一人自外白曰:‘境内并无此国。’士人复哀祈,言长须国在东海第三叉第七岛。龙王复叱使者细寻勘。经食顷,使者返曰:‘此岛[之]虾,合供大王此月食料,前月已追到。’龙王笑曰:‘客固为虾所魅耳,吾虽为王,所食皆秉天符,不得妄食。今为客减食。’乃令引客观之,见铁镬数十如屋,满中是虾,有五、六头色赤,大如臂,见客跳跃,似求救状。引者曰:‘此虾王也。’士人不觉悲泣。龙王命放虾王一线,令二使送客归中国,一夕至登州,回顾二使,乃巨龙也。”④这是寓言式的故事。有新罗客,暗示故事作者即其人。龙王即自称龙之子孙的吴越民族漂流到日本而形成的倭人。公元5世纪后,倭人统治者向土著虾夷人发起攻击,7世纪后,虾夷人已沦为倭人奴隶。中国古代称北太平洋为东海,第一叉为渤海,第二叉为黄海,第三叉为日本海。日本海的第七岛在何处难以确定,却已暗示是赤(色赤)虾夷分布地区。还暗示该民族曾入中国籍。唐代新罗的汉语、汉文、汉学是国外最盛兴的国家,唐后期的日本也很发达。此类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就是日本知识界也能创作出来。文学扎根于社会现实,中国大陆居民漂至日本(扶桑州)与日本女子婚配,生儿育女的社会现象,就是上述故事的创作素材。古代西日本有“越虾夷”民族,有“越前”“越后”等地名,更是中国大陆越族人融入虾夷民族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