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丰臣秀吉侵朝战争的原因(2)
既然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是相对缓和的,大多数封建主是拥护丰臣秀吉的,丰臣秀吉也就没有必要一定发动侵朝战争,通过实行临战体制,来加强对封建主的控制。如果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还处于十分尖锐的程度,甚至危及丰臣秀吉政权的存在,他绝不会冒险发动侵朝战争。相反,他会全力对付国内的一切敌对势力,以巩固自己取得的政权。只有这样,才符合历史逻辑。 丰臣秀吉既然掌握了全国政权和强大的武装力量,并以“关白”身临天下,不论那一个大封建主,都必须服从他的调遣并承担义务。侵朝战争不过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如果不是侵朝战争而是国内战争或者其他事情,大封建主那一个敢不遵命。丰臣秀吉控制大封建主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没必要非发动侵朝战争来实现。 丰臣秀吉在侵朝战争过程中,划出大封建主的部分领地为“直辖领”,以及实行削弱大封建主的种种措施,都是正常的。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丰臣秀吉在发动侵朝战争之前不惜以武力来消灭或削减大封建主的领地,如“检地”。那么从遵循消灭异己,巩固自己势力,这条一切剥削阶级的固有本性来理解,只要有可能,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这么干。更何况在紧急的战争状态中,凡是有碍于战争进行的,他都会加以削弱和剪除。 作者曾引用在日本生活35年的葡萄牙传教士弗洛依斯所著《日本史》和到过日本的荷兰人蒙塔纳斯在17世纪中叶发表的《日本志》的观点做依据。因为他们做为外侨,深涉日本政界的机会是少得可怜的。所以他们的观点并没什么确凿的史实根据。因此拿他们的观点做依据更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通过上述可以看出,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以后,日本已经从战国时代的互相撕杀、动荡不安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时期。不论农民与封建主的矛盾,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从武装起义、战火纷飞的激烈对抗时期,进入了相对缓和阶段。丰臣秀吉所建立起来的新生政权是顺乎历史,合乎民心的,各阶级各阶层的大多数还是拥护的,政权是比较巩固的。因此,没有必要发动侵朝战争,通过实行临战体制,来控制农民和地方封建主。 二、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大封建主和豪商们积极向外扩张领土是发动侵朝战争的主要原因 第一,国内兼并战争培植起来的大封建主的扩张领土的欲望是发动侵朝战争的主要原因。 战国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争战不已的时代。战国大名们互相征伐,无尽无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张自己势力,兼并别国土地,掠夺财富和人口,最后消灭别国,自己取得胜利,统治整个日本。战争的发展趋势,先是弱小的战国大名和小封建主被吞并或削弱。有些战国大名由于实力较强,政策得当,战略正确,在战乱中逐渐兼并别国,不断取得胜利,从而成为一个地域的强国。而后是剩下来的地域性的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最后在这个基础上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挫败了其它的战国大名,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战国时代是在一百多年的兼并土地、掠夺财富和人口中度过。这就在长期的战争中培养了封建主好杀成性、勇武好斗、扩张领土、掠夺财富、抢夺人口、贪得无厌的本性。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大封建主,他们是战胜者,他们在战争中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他们占领了大片领土,领有大量人口,夺得了大量财富。这不但为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大封建主发动侵朝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大大刺激了他们扩张领土,疯狂向外进行侵略的野心和胃口。战争的胜利,领土的扩大,财富的增加,不但没填饱他们的胃口。相反,他们对领土的欲望,财富的渴求,权势的垂涎更加贪得无厌。一切剥削阶级的贪欲都是毫无止境的。随着财富的增多,贪欲也无限制的扩大和发展,这是一切剥削阶级的本性。当日本统一以后,已经无地可占,无有财富可夺的情况下,他们很自然地把贪婪的眼光投向了隔海相望、辽阔富庶的朝、明两国。如龟井兹矩想得到中国浙江的台州,并经秀吉许可自称“台州守”;加藤清正在侵朝战争前,写信给部下说:“在大唐将拜领二十国(县);锅岛直茂在侵朝时,请求秀吉把他转封到中国大陆。②当丰臣秀吉得知朝鲜京城被日本占领以后,马上制定了征服朝鲜及明朝的25条;“当以大唐(明)关自之职授汝(指秀次)”、“宜准备奉圣驾于大唐之京城,可于后年行幸。届时将以京城附近之十国,作为圣上之领地。”,“任汝(指秀次)为大唐关白,以京城百国之地封汝。”③扩张领土之野心昭然若揭,暴露无遗。特别是占领平壤以后,命8名将领分领8道,以征收赋税,强制朝鲜人使用日语,准备进行长期统治。后来战争受阻,在和谈期间仍在朝鲜半岛南部修工事,建营地,采取各种办法想在朝鲜半岛长期占领下去。第二次侵朝战争失败,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时刻,才不得不撤出朝鲜。无数事实说明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大封建主发动侵朝战争的主观动机就是扩张领土,向外侵略。以德川家康为首的在关东、东北地区的大名对侵朝战争的态度比较冷淡,甚至与丰臣秀吉侧近的石田三茂、增田长盛为首的中央官僚派有矛盾。这不能说明日本侵朝战争的主观动机就不是扩张领土,向外侵略。因为任何一个统治集团对问题的认识总是有分岐的。关键在于那方面是多数,是主流,是决定整个事物发展的,事物的性质也就由它来规定。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大封建主,是主张发动侵朝战争的多数,他们决定侵朝战争的是否进行和战争进程。以德川家康为首的地方大名虽然对战争持冷淡态度,但他们只是少数,不能决定战争的是否进行和战争进程。所以我们分析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观动机,只能从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大封建主的主张或言论上去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合乎实际的正确结论。否则,以德川家康为首的少数地方大名的态度为标准,就会引出以偏盖全的错误结论。 第二、豪商们积极向外扩大市场,进行经济掠夺是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战国时代,日本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战国大名们为了加强领国内的封建统治,以应付兼并战争的需要,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做了一些改革,在经济上也采取了“富国安民”及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所以战国时代不论农业、手工业、商业还是外贸方面均有所发展。在农业方面,由于兴修水利,广泛使用粪肥和畜力,改进工具,推广耕作技术,所以农作物产量大为提高,畿内地区每段收获量平均可达1.3—1.4石。经济作物的种植也遍及全国。手工业方面,有一部分独立的手工业从农村家庭副业中分离出来。棉纺、制瓷、造纸、酿酒以及金、银、铜的采、炼都有进一步发展。由于技术改进,出现了锻工、织工等几十种专门行业。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加上大名保护商业的政策、商品货币经济也有一定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城镇,16世纪末全国已有200多个。在城市里出现了商业者——町人阶级, 并涌现出一大批豪商。在城市里实行“乐市”、“乐座”制,保证了商业的经营自由。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外贸的发展。日本与朝鲜、西方英、葡、西、荷的商船也络绎不绝,往来于日本。九州、博多、山口、界市、平野、桑名、见附等城市,很快变成了与明朝、朝鲜等亚州以及西方英、葡等国的贸易中心。战国时代经济的发展,大批豪商的出现不但要求扩大国内市场,推动国家的统一,也积极要求向海外发展,甚至垄断对外贸易“他们不仅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而且数量也大为增加,政治上也有越来越大的实力,这些豪商巨贾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迫切要求开展海外贸易。”④但他们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因为这时日本还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他们只能依附于大封建主。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和大封建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因为扩张领土,有利于他们的商业掠夺和赚取巨大的利润,所以他们积极支持大封建主穷兵黩武,扩张领土的政策,并给予大量的经济支持。如丰臣秀吉在国内统一战争和侵朝战争中都得到了豪商的经济资助。因为在统一和对外侵略战争中得到了豪商的经济支持,所以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大封建主也积极支持豪商的开展海外贸易,向外掠夺,打开朝、明门户的侵略政策。并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和靠山。如豪商要求发展中断已久的明日勘合贸易时,丰臣秀吉立刻发出“宋印状”,支持豪商打开朝、明两国的门户。当豪商在明朝碰壁时,丰臣秀吉就发动战争,企图通过武力打开朝、明两国的大门,进行直接占领,以达到豪商掠夺的目的。豪商与大封建主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豪商也是大封建主有机组织的一部分。发动侵朝战争,大封建主的企图在于扩张领土,兼并土地,实行直接占领,豪商们的目的在于向外进行商业掠夺,赚取更大的利润,虽然他们各有侧重,但共同的目的都是向外进行侵略扩张,本质是一样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