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晚清学人“世界历史”观念的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刘雅军 参加讨论

“世界历史”观念起源于西方基督教世界。(注:关于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形成,可参见陈新:《论西方近代以前的“世界历史”观念》(《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5期)、《论西方近代的“世界历史”观念》(《学海》2001年第4期);叶险明:《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形成与哲学和历史学关系的演变》(《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等文章;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正如时人所说:五洲未通以前,中国“极东孤立,庞然自大……并不知有亚洲,遑问世界?故世界史之著,亘古无闻焉”[1]。19世纪中叶起,中西碰撞日益加深,晚清学人逐渐关注外部世界,开始以传统史学的国别体撰写外国史;至20世纪初,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经由日本明治时代的万国史译著中转传入,深刻影响了晚清学人对这一概念的接纳和理解。就我所见,学界的相关讨论仅有:路则权的《试论梁启超的“世界史”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第8期),林正珍的《世界史理念的建构及其相关论述》(《兴大历史学报》1999年第9期)、《世界史视野的拓展与当代中国史学》(《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喜玛拉雅基金会2002年)等文章,而晚清学人接纳这一概念的整体过程及其所反映的史学体例变化、时人对“他者及自我”的认识与定位等等问题,并未见到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尝试在此层面上考察晚清学人“世界历史”观念的变迁。
    
    自从司马迁创设纪传体,成匈奴、西南夷诸传,历代正史都以“外国传”或“异域志”记载中央王朝以外的地区。起初,其立意甚好,“备远徼、筹边防,不可不讲之于平日”。但积久生弊,史家逐渐疏于世变,不屑悉心考核朔方异族。外史记载不仅统称之以“夷狄”,充满了自尊自大的意味,而且粗陋简略,道听途说、袭谬承讹之处甚多。王韬曾直斥昔日史官之陋:
    欧罗巴列邦于明万历年间已来中国立埠通商……逮明史作传犹不能明法兰西之所在,几视与南洋诸岛国等是。其于艾儒略所著之《职方外纪》尚未寓目,况其他哉?宜其为远人所致诮也。[2](P3)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秩序日益受到西方的侵蚀,一些学者开始将研究视野扩大到域外史地。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世界史地著述以《海国图志》(1842年50卷本,1852年增至百卷)、《海国四说》(1846年)、《瀛寰志略》(1848年)等最具代表性。它们以“封建”时代的国别体代替“一统”时期附着于正史的“四裔传”,(注:关于“国别体”体例与“封建”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问题,日本史家重野安绎和晚清学者刘师培都曾谈到。重野安绎说:“史有数体而国别居其一。国别者,昉于《春秋外传》而终于《九州春秋》。盖自封建废,史统于一,于是编年、纪传盛行,而国别之体替已,魏晋以后是也。”参见重野安绎《万国史记·序》,见冈本监辅《万国史记》(又名《万国钢鉴易知录》),上海书局1902年夏。刘师培写道:“《左传》家者,列国史之祖也;《国语》家者,国别史之祖也……及封建既废,天下统一于一尊,断代之史兴而国别之史废矣,惟司马彪《九州春秋》,稍师国别史之成法,然范围甚狭,不过地方之志案已而。”参见刘师培《万国历史汇编·序》,见江子云等编《万国历史汇编》,上海官书局石印1903年。)尽可能详细地记载诸多国家的地理、风俗、历史等情况,同传统的史学观念和史学体例相比,已经有所不同。正是据此,刘师培称其为“中国之新史学”:“中儒著西史者,如徐氏《瀛寰志略》、魏氏《海国图志》,一改历代四裔传之例,以开国别史之先声,不可谓非中国之新史学也。”[3]
    不过,上述诸书虽然遵循传统史学的内在理路、重新发掘出“封建”时代的国别体,并且在空间范围上有所扩展,但是仍有两点局限值得注意。第一,它们尚未摆脱传统的天下观念,仍以“中土”自居,视五洲之国为“海国”。日本史家重野安绎曾以此评估时人见识:“彼国虽大,而不过方数万里。寝处乎方数万里之内,目不接海波,而自外来者皆帆于海,遂以海国,而自称曰中土,是童观耳!井蛙之见耳!默深以达识著称,犹拘于素习而不自察,则其他可知已。”[4](重野安绎《序》)第二,王晴佳认为魏、徐等人的著述不把中国包括在内,是一种“洋外史”,表现出一种“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心态,因而与日本人冈本监辅的《万国史记》有重要不同。[5](p205~206)
    《万国史记》初版于1879年,是近代日本较早受西方史学影响的世界通史性著作。一方面,它不仅发展了传统儒学的“国别体”,按地区、国别分别记述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沿革、风俗民情,而且将日本置于万国之中,表明日本与世界的联系。“日本记”开篇即言:“我国史乘甚备,不必赘言。然既题曰万国,则不得自异,提纲摭要,所以成公,看者亮之。”《万国史记》卷一的目次、内容如下:万国总说、亚细亚总记、日本记、日本记附录。“万国总说”综括人类历史的进步历程;“亚细亚总说”阐明亚洲历史现状,“昔时文物制度卓绝五洲,今则瞠然在欧罗巴之后”;“日本记”剖析国史短长;“日本记附录”译自西籍,虽“未免误谬,然亦未尝无反观之益也”。[4](p1~15)很明显,冈本监辅将日本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试图客观评价其传统的意义与不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